热管技术是新一代散热技术,有没有人简单介绍一下?

作者&投稿:滕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国的LosAlamos国家实验室中诞生了,其发明人是G.M.Grover。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其导热能力已远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以前热管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
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大风量风扇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传统散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低转速、低风量风扇配合热管技术的崭新散热模式。热管技术更为PC的静音时代带来了契机。
热管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性能呢?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热力学的角度看。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热传递有3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常见的热管均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制作方法是将热管内部抽成负压状态,然后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热管的导热过程具有很高的热传导性能,与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并且具有优良的等温性和热开关性能,特别适用于高精密散热环境。
高速度的热传导效果:
- 重量轻且构造简单。
- 温度分布平均,可作均温或等温动作。
- 热传输量大。热传送距离长。
- 没有主动元件,本身并不耗电。
- 可以在无重力力场的环境下使用。
- 没有热传方向的限制,蒸发端以及凝结端可以互换。
- 容易加工以改变热传输方向。
- 耐用、寿命长、可靠,易存放保管。

热管的制作工艺
看似简单的热管其实对工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它的工艺及测试:
- 工作流体选定:非燃性、操作温度、热传量、容许热阻、经济性。
- 容器材料选定:热传导性、真空维持度、耐压、流体相容性(腐蚀、化学反应)。
- 容器及注入加工:长度、去毛边、洗净、封口、保存。泄漏测试就:氦气泄漏探测、高压气泡检查(防止容器出现针孔、裂隙以及氧化)。
- 真空烘烤:高温、真空的环境下对热管组件作毛细表面脱水、脱氧处理。
- 工作流体真空处理:加热驱出(液态)、气态液化(气态)、真空补汞法。注入封口:钨电极纯气熔接(这对于导热管来说,是唯一的防漏封口法)。
- 抽样测试:氧化/腐蚀耐用性测试、最大热传效能测试、最大弯曲/扁平后泄漏测试、最大弯曲/扁平后效能测试、寿命测试。
其他特性限制
在热传输上,热管也有一些限制:
- 黏性限制:低温的蒸气流动黏性力。
- 音速限制:蒸气流达音速的塞流现象。
- 飞散限制:蒸气流速过大,超过液体表面张力,使液滴飞散的剪断力。
- 毛细管限制:流体的流量大于毛细输送能力。此现象易使毛细干燥,烧毁导管。
- 沸腾限制:所有流体都达沸腾汽化时,会降低传热的能力。
热导管的确传热效率会比铜/铝要好N倍,但是其中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就是接口与后端把热带出的部分。 普遍来说,目前都是以铜底板作底中间用锡膏作介质与热导管接触,然后过回焊炉之后,铜底板就会与热导管密合,这边就会成为受热端;而散热端就是另一端以穿鳍片的方式将鳍片固定其上,在配合风扇将热带出鳍片到空气中。
所以这种散热器的要点就是:
1.铜片底板要薄,且底板与热管的密合度要高,以减少CPU CASE到热导管之间的热阻。
2.导管最好设置在CPU DIE位置的上方,以减少CPU CASE到热导管之间的热阻。
3.散热端的鳍片要多,且与热管密合度高,原因也是为了减少热管到空气之间的热阻。
4.风扇吹出的热气一定要快速且有效的带出机壳之外,以免增加整体热阻。
5.风扇入口的空气温度不可太高,以免增加整体热阻

热管的基本简介~

热管(heat pipe)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现在常见于cpu的散热器上。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热管会拥有如此良好的导热能力呢?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来看(辐射、对流、传导),其中对流传导最快。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外漏的可能性很小吧。 不过热管里面的东西,不同价位的热管里面采用的液态物也是不同的。应该也有所谓的保质期,使用年限的讲究。 不过就电脑寿命而言,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然坏是肯定不会坏的,就是热管效能在一定时间以后,会出现性能下降吧。

笔记本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答:带到另一端,冷却后再流回去,如此反复,热量就不断被带走了。散热管的优点很多,没有移动式的零件,就没有噪音,不消耗电能,同时可以长时间有效地工作。除了IBM的散热管技术外,比较有特色的还有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冷、热板散热技术。散热效率提高了大约6.5倍,使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很多名牌笔记本电脑都采用...

大家觉得自制iPhone水冷散热手机壳有用吗?
答:事实上,苹果在工业设计上的精良工艺众所周知,但为了紧凑的机身设计,iPhone在主板上采用双层堆叠,导致散热问题。苹果在早期产品中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尽管性能强大,但使用体验受到影响。随着新一代iPhone的即将发布,许多人期待苹果能否在新机型中改进散热技术,彻底解决发热难题。尽管这款自制散热手机壳...

看了几个散热材料大厂的不算新的新品和技术讨论会,发现维持技术领先是...
答:显示出强大的实力。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突破,但能否在国内市场普及,还需看代理商的引进情况。总的来看,散热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之路充满了挑战,各大厂商在维持领先地位的道路上,既要面对现有技术的瓶颈,又要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揭示了散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代至强处理器冲64核、350WIntel联合GRC开发CPU液冷散热技术
答:Intel没有透露这种液冷散热技术会用于哪些处理器,不过今年上半年要上市的、代号SapphireRapids的新一代至强处理器有望用上这种散热技术,这一代处理器不仅升级Intel7工艺及12代酷睿同款GoldenCove核心架构,同时核心数最多提升到64核,但实际只启用56核112线程。其他方面,SapphireRapids支持最多80条PCIe5.0...

NVIDIA RTX 3090的TDP功耗真是350W吗?
答:实际功耗可能比预期的更低。尽管公版Founders Edition散热器成本高昂,但新一代的散热技术确保了更好的散热效果。然而,关于功耗的准确解读,TDP才是衡量核心显卡性能的关键指标。总的来看,NVIDIA安培旗舰的RTX 3090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功耗,其性能与能效的提升值得关注。

日丰地暖管的质量如何,新一代的红管和原来的有什么区别?
答:日丰地暖管的质量非常好,红管比原来的更容易散热。日丰地暖的质量是非常好的,这根管子有很好的耐氧性,能有效地延缓系统中金属部件的腐蚀,延长金属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管道系统的结垢。红管有阻氧层,能有效防止氧气渗入管内进入管内,有效减缓内部金属器件腐蚀,大大减少管壁结垢。红色更暖和,而白色...

打算换个手机,考虑的荣耀20s,还有其他推荐吗?
答:散热方面,采用了电竞版同规格材料,新一代不锈钢VC,面积达3950m㎡ ,主板覆盖面积高达 72%,T 型结构,热路更合理。 下面,我们通过Redmi K50和上一代迭代的k40做个对照,就会找到答案了: 【屏幕方面】 红米k50搭载的是2k超清分辨率屏幕,手机支持杜比视界,手机的屏幕体验以及体验感相较于之前的红米k40手机都提升了...

微星4070Ti和3080Ti谁好一些
答:4070Ti更好。选择它也不用担心矿卡的问题,性能肯定是4070Ti更强悍点的。虽然4070Ti的目前价格比3080Ti贵一点,但是性能不输3080Ti的,跟3090Ti都有的一比。有关微星4070Ti的介绍:超龙采用微星新一代散热系统,配备了刀锋7代风扇、核心热管多达7根、全新3.0版波浪形散热鳍片及导流鳍片等散热技术,...

或许你难以理解,但新一代三缸发动机的成本就是比过去的四缸高
答:但凡能完美诠释高效的当代三缸引擎,在成本上都十分夸张,不仅是通用,大众的全新一代EA211 evo 1.0T三缸引擎,物料成本也已经与上一代的EA211 1.2T四缸引擎不相上下,除去各类新技术的研发,mHEV架构的预留设置也吞噬掉了巨额的费用,一万小几千的成本只为采购一台三缸机,这放在20年前甚至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