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可以被界定为“正当防卫”?

作者&投稿:雀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样一幕:你跟对方吵架,对方打你一拳,恼羞成怒的你立马也打对方一拳。警察过来处理时要将你带走,这时,你理直气壮地说:“是别人先动手打我,我还手,难道不是正当防卫吗?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

1、正当防卫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正当防卫构成条件

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也可以实行防卫。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均不构成正当防卫,应当以故意犯罪论处。

3、主观条件: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

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于故意以语言、行为等挑动对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击的防卫挑拨,不应认定为防卫行为。

4、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只能针对违法侵害人本人防卫。

但不能狭隘地将不法侵害人理解为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而是也包括在现场的组织者、策划者、教唆者等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

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

对于显著轻微的不法侵害,行为人在可以辨识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足以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方式进行制止的,不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不法侵害系因行为人的重大过错引发,行为人在可以使用其他手段避免侵害的情况下,仍故意使用足以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方式还击的,不应认定为防卫行为。

3、关于防卫过当

刑法规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民法典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4、关于特殊防卫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是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中做出反击,不负刑事责任。此类暴力犯罪达到了可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程度,因此在面对这些严重的暴力犯罪时,难以要求防卫人在处于紧张、恐慌的状态下还能理智、客观地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在实践中,许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的案件都是由于暴力犯罪的程度尚未达到严重程度,故并未适用特殊防卫条款。

二、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形

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

例:李四先动手打张三,张三觉得不甘心打回去,此时张三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但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防卫行为。

2、想象的不法侵害的侵害行为。

例:张三以为李四举手要打自己,但李四只是想打个招呼,如果张三因此打了李四,那么该行为不能称作是正当防卫。

3、对尚未开始的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

例:李四说要揍张三,但一直没有实施,张三先下手为强,此时张三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例:李四打了张三,张三几天后报复回去,此时张三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例:李四打了张三,张三反击了无关的赵五,此时张三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经丧失继续侵害能力时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例:李四打了张三后意外摔倒昏迷,张三趁此机会揍李四,该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7、防卫挑拨式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例:张三故意激怒李四,让李四对自己出手后反击,该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8、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例:公安人员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等合法行为,嫌疑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行为也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9、开始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该行为可能涉嫌防卫过当。

三、见义勇为,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看到不法分子在行凶,如何保护自己又帮助他人?
见义勇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正当防卫。但是见义勇为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同时,也鼓励见义智为。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请衡量自身的能力,选择最好的方式,比如拨打110,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生活中真的有太多需要法律知识的时候了!很多时候可以争取更大的权益,用法律手段保护好自己。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攻击或即将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被界定为正当防卫的行为:

合理的防卫手段:正当防卫要求使用的手段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超出必要范围。例如,合理的身体反抗、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或工具进行防卫。

即时性:正当防卫要求行为发生在非法攻击或侵害即将发生或正在进行时。如果攻击已经结束或不再存在威胁,继续采取防卫行为可能不再被视为正当。

合理判断:正当防卫要求行为者合理判断非法攻击或侵害的存在,并且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合理和必要的。

自卫和保护他人:正当防卫适用于保护自己、家人、他人或他人的财产免受非法攻击或侵害。然而,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而不是出于报复或恶意。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来界定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如果你面临相关问题或需要了解特定法律的规定,请咨询当地的法律专业人士或律师,以获取准确和适用的信息。

1. 为防止自己或他人受到不法侵害,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

2. 在紧急情况下以不大于非法侵害危险所属对象的必要防卫手段制止非法侵害行为。

3. 在非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但是尚未完成,如果被侵害人实行了必要的防卫,将侵害人致死、严重伤害或者致残的,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四个要素:非法侵害、当前危险、必要防卫、适度防卫。只有这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否则就构成了违法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受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而实施的合法的行为。在我国法律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较为严格,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首先,必要性原则。即在实施正当防卫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即受害人必须选择并采取能够有效的防卫方式,并且采取的方式应当是在相应危险下最为适当、最为必要的。
其次,立即性原则。即在面临危险时,受害人应当立即采取行动进行防卫,而不能拖延时间。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受害人的身份,即正当防卫必须是由受害人实施的,而不能是由第三方代替受害人实施的。
在实际生活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可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1. 保护人身安全。当他人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时,受害人可以采取合理的防卫措施,比如推搡、制服等。但如果防卫方式过度,造成对方重伤或死亡,就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2. 保护财产安全。当他人试图非法占据、攻击、盗窃或毁坏自己的财产时,受害人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防卫措施,并在必要时实施正当防卫,比如开枪、施暴等。
3. 保卫国家安全。在面临外敌入侵或恐怖分子袭击等情况下,国家或公民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公正的行为,但必须在合法、安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千万不能将其视为正当防卫,以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自身遭受法律追究。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自己、他人或者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在法律上是被认为是合法的。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下的防卫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1.自卫防卫:当他人非法侵害自己及其家庭成员、宾客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时,在不超过必要限度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行为进行自卫。

2.防止公共安全事故:当危害自己及其家庭成员、宾客及其他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公共利益时,采取必要的行为自行排除,逃离危险,或者防止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3.防止违法犯罪行为:当发生突发的抢劫、盗窃、火灾等违法犯罪行为时,采取必要的行为防止犯罪,保护公共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具有必要性、相对性和紧急性。即必须采取的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只限于应对不必要的攻击的必要行为;采取的行为必须合理,不能超出攻击的程度和性质;采取的行为必须是紧急的,必须在攻击还未完成时立即采取行动。

~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
答:【答案】:C、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正当防卫的基本条件包括: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客体、防卫时间、...

正当防卫包括哪些行为
答:1、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

哪些行为可以算是正当防卫
答:法律分析: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

以下哪些行为符合正当防卫?()
答:正确答案:ABCD

正当防卫的五个构成要件
答:1、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3、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4、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1、...

怎样才算正当防卫
答: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如下:(1)正当防...

什么是属于正当防卫
答: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

怎样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是“正当防卫”呢?
答:在实际生活中,正当防卫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捍卫自身及家人的安全。譬如在家中遭受侵犯和攻击时,当其无法承受异常的邪恶行为,可采取必要手段进行防卫。但是,防卫行为必须是在对方发起攻击时出现,并且是没有留有余地的情况下。二、保卫财产。当被盗的财物价值较高时,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以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