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含义 中国文化中“和”的含义

作者&投稿:寸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命题,是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改造和利用,二战后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谐。1991年,新加坡以儒家“和文化”为基础,对“亚洲价值观”进行了典型表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994年,李光耀在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要不是新加坡的大部分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美国学者赫尔曼·卡恩认为,儒家价值观中包含的强烈的奉献精神、对政治群体的认同、内在责任感等,使现代东亚社会达到了比西方社会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经济效率。
  传统“和文化”的根本性缺陷决定了,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成方案。必须看到,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并不能完全归功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其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因为人们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扬弃,努力使其与现代文明相符合。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文化劣性遗产的消极影响在这些国家愈来愈鲜明地显示出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指出,儒家文化中的人治与裙带之风、政治伦理化、一元化强权、压抑个性自由、等级秩序等,在未来的现代化中将显示出更多的负面作用。2001年,李光耀坦言,儒家价值观不仅导致了过分的做法,而且某些方面在信息时代已经过时。
  中国历史表明,儒家“和文化”未能造就出真正的和谐社会。究其原因,封建社会的根本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制度以及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传统“和文化”企图在不触动、不变革封建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补偏救弊来优化这个制度,实现其和谐理想,这就注定了其大同社会的理想必然落空。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儒家治理观的根本性缺陷是“人治”模式:重社会伦理目标的应然性憧憬,轻实然性的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重政治主体即“政治人”建设、工于人格塑造,轻政体即合理权力结构的安排,拙于体制制度的设计;重说教轻操作。它可以成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与调节器,而不能成为各阶层一体推进社会和谐的发动机。
  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既不是封建统治者诉诸专制强权加以建立和维系的等级制度下的“秩序”,也不是农民起义所诉求的平均主义的“和谐”,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民主法治制度为保障的、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和谐。尽管传统“和文化”有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但它与现代和谐治理观有着质的不同,不能简单地加以采用和直接地进行对接。
  超越传统治理观,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重构现代和谐治理观。理想目标和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只有落实到制度层面,才能对改变社会面貌发挥稳定而持久的作用。传统“和文化”之所以未能造就出真正的和谐社会,正是由于缺乏民主和法治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重构民主法治形态的现代和谐治理观。
  传统治理观是伦理政治而非制度化政治、明君贤相的人治而非法治、自律型政治而非他律型政治,造成传统国家治理多说教而少制度、多权术而少规范、多任意性而少程序化、多经验治理而少科学治理,难以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超越传统治理观,根本性的转变在于:围绕民主和法治开辟一条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和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
  加强民主和法治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增强制度理性、制度意识和制度精神,创新制度文化,将和谐治理观落实到制度层面。加强制度设计,更加重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对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进行科学的制度化安排,从靠“政治人”实行“善政”变为靠“善制”走向“善治”。增强制度创新能力和制度供给能力,提高党、国家和全社会的制度化水平,使和谐理想的实现具有制度上的可规范性、法律上的可保障性、现实上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

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2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3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4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5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6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7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8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9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10姓。

中国文化中“和”的含义:
1、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各自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事情,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所谓尽本分,敦伦尽分。
3、需要的时候——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而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出一些力量来帮助他人。

和而不同!
具体说尊重、平等、包容、求大同存小异!

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1、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2、重家族
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3、包含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①连带:~盘托出丨~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
②介词,表示相关、比较等: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丨柜台正~我一样高。
③连词,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④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 和

指日本:~服。
另见hè;hú;huó;huò。
◆ 和

①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丨一唱百~。
②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
另见hé;hú;huó;huò。
◆ 和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另见hé;hè;huó;huò。
◆ 和
huó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ㄧ~泥ㄧ~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另见hé;hè;hú;huò。
◆ 和
huò
和1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ㄧ藕粉里~点儿糖。
和2
[huò]量词,指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ㄧ二~药。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理念?
答:1、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行为应该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比如,《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人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2、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里面的糟粕有哪些?
答: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有: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刻意压低女子社会地位、愚忠愚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面对这些糟粕的文化,我们要坚决抛弃。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世所公认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是需要我们舍弃的。只有对维护国家和...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敬词和谦辞有哪些?
答:俯就、俯念、俯允、芳龄、芳邻、芳名、华诞、华翰、华堂、华宗、叨光、叨教、叨扰、玉成、玉音、玉体、玉照、大哥、大伯、大人、大爷、大妈、大师、大名、大作、大礼、贵干、贵庚、贵姓、贵国、贵校、贵子、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奉达、奉复、...

中国八大传统文化
答:中国八大传统文化是指: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之一,强调“仁爱、礼义、忠诚、孝顺”等道德准则。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

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答: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下:1、历史渊源 泰山,位於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精神象徵。自古以来,泰山便以其壮丽的山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着人们的关注。2、宗教和哲学符号 泰山在中国古代宗教和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道家学派尊崇“...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答: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是有意志、人格化的“天”,其实也就是上帝;其意志即为“天命”。二是无意志、非人格化的天,其实就是大自然。 在传统文化“天人统一”这个思想中,“天”的含义也是双重的,有时指上帝,有时指大自然。我们现在是对“天人统一”作新的诠释,当然主要是讲...

中国传统文化糟粕都有哪些?
答:殉葬制度,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古时候每当有身居高位者死去,总会有大量无辜的人给他陪葬。这项制度主要是为了让死者在死去后依旧能享受到活着时享受的荣华富贵,是一项愚昧的制度。有些时候陪葬者是为了给家人换得高额的赏金,自愿陪葬,而有些人是被迫陪葬,甚至有的贵族死去后,其亲友会随意抓些...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拿“天”来指大自然的观念的确占有一定的文化比重,这不是偶然的。从文化比较来看,世界上多数民族和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最初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和万物;但中华民族却没有得到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所以对“上帝”的观念比较淡薄。 中国有道教。道教出于道家,当它在汉代后期正式成为宗教时,当然也宣扬上帝及其...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答:这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因为民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因亚历山大大帝国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中绝并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