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种弩?

作者&投稿:索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有一种弩

冷兵器时代,敌我双方为了增强军队杀伤力,会制造出各种新奇兵器。

在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种最典型,也是最受欢迎的“杀器”。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春秋战国群雄争霸,很多军队都已经普遍装备用铜制作的弩箭。

北宋与南宋时期,宋代工匠在前代弩的基础上,又制作了体型十分庞大的床子弩。公元1081年西夏内乱,宋神宗命令宦官李宪讨伐西夏。这场战役中,北宋的强弓硬弩在前期发挥出了巨大优势,西夏人被打得溃不成军。

1131年,南宋在陕西宝鸡一带与金国对峙。名将吴玠使用数十台床子弩迎敌,一时之间漫天箭雨,杀的金国人抱头鼠窜。其敌方主将金兀术中箭受伤,差点命丧当场。

由此可见,床子弩这种大杀器在宋朝时期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可奇怪的是,南宋灭亡之后,射程远,杀伤力大的床子弩,却就此销声匿迹,没人用,这是为何?一般而言,弩和弓都属于射程远的兵器,不过弩的射程与威力,均比弓强出不少。

但是弩的拉力过强,导致这种武器不能快速连续射击,上弦速度慢,弩连射频率远低于弓。

战国时期,中原政权根据弩为雏形,制作出了“连弩之车”,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床子弩。这种武器是冷兵器时期的一项重大发明,提高了军队的杀伤力。宋神宗时期,宋朝连续发明了数种不同的弓弩。这其中就包括重型床弩,学名为“三弓床弩”。

三弓斗子弩(射斗子箭)、双弓床弩(射铁羽大凿头箭)、大合蝉弩(射铁羽大凿头箭)、小合蝉弩(射大凿头箭)、斗子弩(射小凿头箭)、手射弩(射踏蹶箭)、三弓弩(射一枪三剑箭)、次三弓弩(射踏蹶箭)。

之所以宋朝会发明出床子弩这种武器,皆因北宋建国之初,幽云十六州被北方部族掌握,以至于两宋失去大片养马地。

再加上宋太宗赵光义贸然发动“雍熙北伐”,损耗大批精锐部队。至此,宋朝只得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床子弩作为远程杀伤武器,其防守能力极强。在攻城和守城战中,床子弩可以发射大量弓箭,有效打击北方游牧部族的骑兵力量。

比如1004年,辽朝大举南侵,宋真宗在寇准的劝说下,亲自赶到澶州督战,城墙上共摆放数十台“三弓床弩”。此战,辽朝大将萧挞凛身中六箭毙命,令契丹军士气深受打击。

宋真宗以退为进,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换取大宋边疆百年安稳。这场关键战役中,就是因为北宋的“三弓床弩”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才让辽国一时之间不敢轻举妄动,顺水推舟地与北宋签订条约。

这个“三弓床弩”到底是什么?为何这么厉害?床子弩体型巨大,射程远杀伤力强。得益于北宋工匠的能工巧手,他们所制作的“三弓床弩”,从外形来看,像是一张大木床,上面架着一个体型巨大的弩。

从名字也能看出,“三弓床弩”中的“三弓”,是通过三套弓臂,辅以绳索和滑轮连接在一起,为主动力来源。中间的主弓臂和弓弦,可以发射箭矢。另两套弓臂利用铰轴牵扯回引,能加快弓弦回弹速度,提高连射频率。

宋朝“三弓床弩”其结构原理,和蒙古人善使的复合弓非常相似。加上三弓床弩最大射程能在1500米左右,将身穿重甲的敌军骑兵射个对穿,其威力相当恐怖。

北宋初年,潘美平定南汉战役中,宋朝的床子弩竟能射穿南汉的“战象军”。可想而知,连大象都怕这种武器,何况只是身穿重甲的骑兵。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元、明、清三朝军队,并没有大面积装备威力巨大的“三弓床弩”。如果说蒙古人、女真人不了解中原文化,放着这种杀伤力大的武器不用,倒也情有可原。那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乃正统汉人政权,为何“三弓床弩”在明朝时也不怎么用了呢?

其实,“三弓床弩”在宋朝之后开始没落,背后原因并不复杂。元朝军队是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蒙古人征服亚欧大陆,靠的是风驰电掣的行军速度与“弯刀强弓”。

蒙古人使用的弓名为“复合反曲弓”,这种弓射程远,发射速度快。一名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能一分钟在马背上连续射出十箭,且命中率特别高。再加上,蒙古人擅长机动作战,体积适中,所以连射频率快的反曲弓,便成为蒙古人最重要的武器。

“三弓床弩”装填费时,虽然射程远,但射击精度低,并不适合元朝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再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靠的是步兵力量。据《明实录》、《大明会典》等史书记述,明朝初年士兵的武器基本上以长枪、弓、火器为主要构成。

《大明会典》:“二十牌、四十枪、三十弓、十铳”。明成祖朱棣,更是建立了“神机营”,装备火器的军队便开始出现。

由此可见,明朝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正好赶上火器空前发展,全世界从冷兵器时期开始转向热兵器时代。十五世纪,中国本土火器的制造技术得到极大提高。明朝统治者放着轻便,精度高,连射频率快的火铳不用,为啥要去用笨拙的“三弓床弩”?

因此,明清两代由于火器的普及,正规军里便很少出现大型床子弩身影。特别是到了明朝后期,中原政权引进大量欧洲火炮。火炮的威力、射程,远非“三弓床弩”可比。

总的来说,两宋时期,射程远、杀伤力大的“三弓床弩”之所以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是能有效抗击北方游牧民族。

而元、明、清三代,不需要像宋朝那样整天提心吊胆的龟缩防守。更何况到了明朝中后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威力巨大,操作方便的火炮以及火铳。

火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逐渐替代了“三弓床弩”的位置。加上“三弓床弩”这种装备比较笨拙,杀伤力又不如火器,因此便逐渐被取代了位置。



~

传说诸葛亮发明了叫“连弩”的武器,它真能一次射出十几支箭吗?
答:弩是古代的一种射击兵器。弩的原理与弓箭相近,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通过机械控制弓弦发射,因此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身,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

被称为“冷兵器之王”,中国古代著名的弩有哪些
答:秦朝:秦弩,秦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弩,因为秦弩的零部件都可以互换,这在古代简直不可思议。并且秦弩还是杀伤力最大的弩。汉朝:大黄参连弩,可谓弓弩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三国时期:元戎弩,又称诸葛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宋朝时期:神臂弩,号称威力强于汉代大黄,成为宋...

秦国军队中所向无敌的秦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答:“大黄弩”、“大黄具弩”、“大黄力十石弩”均见于居延汉简。这几种弩也是仅次于大黄参连弩的强弩。军种常见的弩则有“具弩”“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和“十石具弩”,足见汉弩种类多达十余种。据孙机先生考证“石作为计算强度的单位,引满一石之弩,需...

十字弓的弩的历史
答: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可以用拉杆快速上弦的连弩。晋朝人马隆凭借腰开弩打败树机能。明朝的蹶张弩的力可达二、三石,腰开弩可达十石。明朝又有人将半自动弩改良命名为诸葛弩,由于诸葛弩上有矢弹匣,加快上矢速度,添加矢至矢弹匣,仍需弓手掩互,而诸葛亮发明的连弩与诸葛弩是不一样的兵器,...

冷兵器之王三弓床弩,这是什么武器?
答:三弓床弩上面的三把弓箭完全给上面搭配的弓箭提供了动能,最为经典的战役就是当时宋朝和金朝在和尚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宋朝装配了这个武器,十分轻松的取得了大胜,这也是宋朝打金朝少有的胜利。从和尚原战役就能看出来,这个在当时的时间存在的超级冷兵器真的是一种可以扭转战局的武器。

弩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弩作为一种重要的兵器仍备受青睐,并得以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北宋时期,有人敬献给皇帝的一种弩,可以刺穿140步开外的榆木。还有一种石弩,它可用连在一起的两张弓组成,需几个人同时拉弦,可一齐射出几支弩箭,一次即可杀死10个人。宋代的手握弩可射500米远,在马背上时可达...

弩的发展史拜托各位大神
答:弩是由弓和弩臂、弩机三个部分构成:弓横装于弩臂前端,弩机安装于弩臂后部。弩臂用以承弓、撑弦,并供使用者托持;弩机用以扣弦、发射。使用时,将弦张开以弩机扣住,把箭置于弩臂上的矢道内,瞄准目标,而后扳动弩机,弓弦回弹,箭即射出。可见弩是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以延时发射的弓。古人形象地描述它为“横...

求弩的起源,特点和演变
答: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骑兵在战场上称雄,弩不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当时讲究使 用重甲骑兵,所以进一步向威力强,射程远,使用机械力量的床弩发展。到宋朝时为了 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宋军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战,弩成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 宋军除了单兵使用的神臂弓(虽然叫弓但是是一种弩)宋军...

弓弩的发展历史什么地方有呢?
答:所记之事的年代都在商周以前,说明中国发明原始木弩的时间应不晚于商周时期。 春秋晚期,实战中开始重视用弩,《孙子兵法》中已提到“矢弩”的作用。到战国时,《孙膑兵法》所记述的阵法中,有一种叫“劲弩趋发”,说明弩在实战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公元前 341年,在著名的马陵之战中,孙膑就是以“万弩俱发”的突击...

清代的弩能百发百中吗?结构是什么样的?
答:上半部类似于古代弩钩弦机的齿,下半部类似于古代制造机弩机的挂刀。这根绳子是牛筋做的,中间有个桶。桶的前端用来抓子弹,后端用来勾机器的齿。这也是弩的一种结构风格。至于子弹头弩,或者连珠弩,是直臂的。在手臂上放一个盒子,用来装子弹或箭。靠近箱臂处有一条绳道,绳道后端略向下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