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题目和答案 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全部答案!!!!

作者&投稿:程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量。   6.而:连词,表承接。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同“返”。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二、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逃走了。
注释
  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⑻以:用。   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 (11)逃:逃跑
三、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六年级第一学期第34课上是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珍珠给郑国人,用木兰树的木料做了匣子(装明珠),用肉桂和花椒熏染,用美玉点缀,用美丽的玉石装饰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 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字词解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肉桂   椒:花椒。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连缀。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透明,也叫硬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四、.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哪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将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yuxianbowen

?

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六上中国古代寓言四则课答案 快快快~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学案

梅逢运

一、课前指导

1. 寓言介绍:

智慧之花——先秦寓言

寓言一直被称之为“智慧之花”、“哲理的诗”。它好像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享受;刺给人以警醒和反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明珠。

世界寓言的发源地有:古希腊、印度、中国。古希腊、印度都有经典的寓言专著,而中国先秦寓言而是寄居在先秦散文著作中,它们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独立流传。千百年来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先秦是中国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当时寓言是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诸子百家,如《吕氏春秋》、《晏子春秋》、《韩非子》、《列子》、《孟子》、《墨子》,以及《战国策》都有大量的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有三百多首,而不完全统计,诸子百家寓言有千余首。这些寓言往往给人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教益,它使生活的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明白的故事中表现出来。先秦寓言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智慧之花”。

2. 韩非子介绍: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二、学习内容;

1.《买椟还珠》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楚人及郑人的不同角度:注重华美形式、取舍不当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排比、夸张、借此喻彼等

2.《郑人买履》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注重实际、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借鉴别人经验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

3.《滥竽充数》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 从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泯王的不同角度:蒙骗过关、考察制度不严、要有真才识学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对比手法

4.《画蛇添足》

问题1:《战国策》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它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战国时,有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研究者,他们探讨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与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史称纵横家(见合纵联横)。他们对于谈说之术非常注重,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就要不断地收集材料,储以备用,有时并亲自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即因此而产生。西汉刘向编著。

问题2: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锦上添花,适得其反;耍小聪明、炫耀自己、脱离实际等方面分析

问题3: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精彩故事情节;心理描写等

三、思路点拨:

由于同学们对这四则寓言故事都较熟悉,可先讲述故事内容,并说说对寓意的理解,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圈画重点文言实词,进一步加深、充实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前后对比中,多角度思考寓意,并对人物行为作评价,最后朗读成诵作积累。

楼主加我最佳答案吧,不加不是好人(*^_^*)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松鼠)答案
答:6.不能,只是按照从外形到习性的顺序来写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7.A句好,A句语言生动活泼,突出松树动作敏捷的习性。8.不是败笔。第一是使文章显得全面。二是作者写文章时距今有200多年了可能是时代的不同把!9.看,美丽的孔雀打开扇子般的羽毛,正大摇大摆的走着,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身姿。...

语文六年级上册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答: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___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

《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答案《受宠的象》
答:6、见点击上的内容提示 7、失望 不甘心 又失望 自认失败 垂头丧气 起先是凭着自己主观臆想,断定白芷花在山顶。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心情颇受冲击,但又不甘心,自我勉励,依然固执地到山顶寻找。最终未找到,发现了自己的严重错误,但为时已晚。8、略 三三 白兔和月亮 1、(1)皎 (2)...

求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6年级上纪昌学射的答案!!!很急啊!!!_百度...
答:最佳答案传说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第一学期24课答案
答:2.天,远,憾,瓣,漫,山,板,年,敢,船。3.心中的纯真快乐,勇气果敢,以踏实与快乐的心去克服挑战。4.童年 春天 两者都是美好与积极向上的;两者都是开端,童年是一生的开端,春天是一年的开端。5.儿童特有的乐观将一切事物看得快乐美好。6.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用勇敢和果断克服困难。7....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第五课答案
答:一、臃肿 秕谷 脑髓 书塾 缘由 和蔼 蝉蜕 恭敬 竹筛 二、急躁 噪音 浮躁 燥热 拼搏 广博 束缚 搏斗 告诫 警戒 戒备 训诫 三、1 鉴赏 2 渊博 3 倜傥 4 淋漓 5 人迹罕至 6 人声鼎沸 四、1 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肥胖 伏 轻捷 窜 短短 无限 2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走 拉 罩 五...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下胆小鬼答案
答:插叙大弟自 主支配零用钱一事从侧面烘托出“我”渴望有一点零用钱的心理,为下文“我”“偷钱’’做铺 垫 (2)此时父亲已知“我”偷钱一事,这段文字含蓄地交代了父亲对偷钱一事的“反思”和处理,表现出父亲的开明及对孩子的理解 6。不是。依据:可从描写“我”“不好过”的心理语句人手 ...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下 《在那颗星子下》的基本积累到能力展示...
答:以下是我原先自己做的,正确率90%以上。给你参考 (唉,真佩服自己那么久的本子还能被我翻出来。。。)一、基本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捋 luo第一声 (2)咂 za第一声 (3)撂 liao第四声 (4)谴 qian第四声 (5)捻 nian第三声 (6)纤 xian第一声 (7)撵 nian 第三声 ...

文言文点击六上答案
答:2. 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所有 答案 1.胭脂 龇牙咧嘴 镶嵌 戳穿 偃旗息鼓憋闷2.惨can第三声(悲惨) 愣leng第四声(愣住) gai第四声(大概)渗sheng第四声(渗水)楞leng第三声(瓦楞) 慨kai第三声(感慨3.词语:凛然 咄咄逼人造句: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4.特点...

在线等!现代文品读 文言诗文点击六年级上<捅马蜂窝>
答:5.文中加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 6,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我”、妹妹 和马蜂 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7.文中加“ ”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8.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一只?9.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