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本关于汉字形声、指事、会意的书,想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意思 月,男,洞,羊,园,歪,本,火,鹅,森,哪些是象形指事会意形...

作者&投稿:柳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简要介绍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历代对于《说文解字》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象形的定义: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类别: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象形字的特征:一是简约性。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象形字的局限性: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与联系~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
1、形声字
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表意,声旁表音。举例时押韵,便于记忆:
左形右声如:深、情、谊,
右形左声字如:领、飘、期
上形下声字如:霜、晨、雾,
下形上声字如:想、架、梨
内形外声字如:问、辩、闻,
外形内声字如:裹、园、闺。
在形声字里,意符就是形旁,它一般能指明字义的类别。
2、会意字
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shi)三声”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扩展资料:
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造字法

一、 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字、月字就是这种字。

“日”字篆文象太阳形,中间一短横是填空隙的饰画,无实义;“月”字篆文象弦月形,中间一画,也是饰画。如考察商周文字,二字象形程度更高。然而许慎未见过商周文字,仅据篆文来作分析。
许慎的定义和例字,表明象形字有如下特点:
1. 是独体字,即《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文”。
2. 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
象形字例如:
人 甲骨文象人体的侧视形。
女 甲骨文象交手曲膝的妇女形。
首 甲骨文象人头侧视形。金文则突出一个眼睛,以代表整个面部,上加一层头皮几根头发,以示头盖。
目 甲骨文象人眼形。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
臣 甲骨文象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俯身时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自 甲骨文象鼻子形。小篆形已失真。后加声符成形声字“鼻”,以表其本义。
又 甲骨文象右手形。
马 甲骨文、金文、小篆,象马的侧视形。
牛 甲骨文象牛头形。
羊 甲骨文象羊头形。
鹿 甲骨文象鹿侧视形。
木 甲骨文象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 甲骨文象流水形,字内小点为水流过的山丘之属。本义为河流通称。
申 甲骨文、战国玺印文象闪电形,本义是电。小篆讹作两手持一物形。
眉 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 甲骨文象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血 甲骨文象用牲血祭祀时盛在器皿中的血滴形。
雷 甲骨文象闪电中发出雷声形。金文加形符雨成形声字。小篆是一个声符被部分省略的形声字。
甲骨文象口中门齿形。战国金文加声符止成形声字。
元 商代金文、甲骨文象侧视之人形,突出特大的头部,以表头。甲骨文先把金文的上部变做一横画,后又在其上加一饰画。
从“人”到“申”,各字的结构,全部皆象物形;从“眉”到“元”,各字的结构,则将物形附于另一物形上,以后者为限制性条件,来让人能判断前者之所象。段玉裁说:“有独体之象形,有合体之象形。”(段玉裁《说文解字》卷十五上)就是指的“人”和“眉”这两类结构不同的象形字。然而凡是一物,体积无论大小,或独立,或附于它物之上,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构成的象形字都是独体字,故对象形字作“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的分类,实无必要。定名也不科学。

二、 指事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字和下字就是这种字。
由于许慎定义的说解含混而笼统,“视而可识”可作为对六书每一书文字,乃至世界上一切文字的要求,“察而可见”适合假借字以外的各书文字,因而后世学者对指事的认识难免有异。
今人于省吾、梁东汉对指事的阐释,应最接近许慎指事说原意,在众说中最为合理。他们认为,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其说是据许慎的例字“上”、“下”与小徐本中注有指事二字的“本”、“末”和“刃”等字的构形特点推论出来的,抓住了字的形义关系,故为世人所普遍采用。他们把指事分为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和在象形字上加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的指事字两类。前者基本上是由早期的符号演变而来,由极简单的点划所构成,如“上、下”二字以及“一”至“九”的纪数字,后者仅有一个独立的偏旁,而附以并非正式偏旁的极简单的点划,如“本、末、刃”等字。据此可知指事字显然有如下特点:
1. 是独体字。
2. 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的事物。
指示字例如:
上 甲骨文以弧形为基准线,代表某一事物,其上方的短横为指示性符号,表示字义是位置在高处。金文改弧形为长横,或加一竖作饰画。小篆改短横为竖。
下 甲骨文构造与“上”相似而方向相反,本义是位置在低处。金文、小篆的字形变化也与“上”相同。
本 金文、小篆在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
末 金文在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
朱 金文、小篆在木中用点或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亦 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腋”是从肉夜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亡 甲骨文在刀上加一竖画,以示其锋芒之所在,本义为刀的锋芒,是“鋩”字的初文。小篆字形有变化,《说文》误释为“逃也。从入从乚。” “逃”为其假借义。
寸 小篆作又下加一横,以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林义光《文源》:“又,象手形,一识手后一寸之处。”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后借表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中 甲骨文在带有或不带有漂斿的旗杆中央加一个圈,以指出中央部分,本义是中央、内里。
厷 甲骨文在一条人臂上加弧形指示符号,以指人胳臂自腕至肘的一段部位,本义是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是“肱”字的初文。
孔 金文作子上加一符号,指示小儿头角上有孔洞,本义当为囟门,即婴儿头顶骨未合缝处,也称脑门儿。《说文》训孔为通,应为词义的引申,字形的假借。
身 甲骨文作人上加一弧形符号,指出身体的躯干部分之所在,本义是身体的躯干部分。金文字内增加了装饰性点画。
亟 甲骨文作人上下各加一横画,表示极端,为“极(极)”字初文。后篆文加口和又或攴,表疾速。
匈 甲骨文在卩上加乂,表示人的胸部所在,本义是胸膛,是“胸”字的初文。
曰 甲骨文在口上加一横画,表示话从口出,本义是说。小篆把上面的横画变为竖折。
尤 甲骨文在又上加一横画,又为右手形,上加符号以表示手指上生出的瘤状物,本义是一种皮肤病,是“疣”字的初文。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二者区别在于字内有无抽象性指示性符号。凡字内有抽象性指示性符号的独体字为指事字,字内除饰画之外,只有象形符号的独体字则为象形字。

旦 金文象旭日初升,下边还连着地面(一说为云气)之形,本义为天明、早晨。小篆字下一横由地面(和云气)变来,是象形符号。因而旦字为象形字而不是指事字。
至 甲骨文象矢落下至于地面形,本义是到、到达。字下的一横象地面形,为象形符号,所以至字不是指事字而是象形字。
清人段玉裁称表示某一类事物的独体字为指事字;(参见8)明人王应电把字形象人处理的事的字称为指事字,现代学者徐中舒发展王说,把字形象人为的事物的字称为指事字;(参见9)清人王筠把为无形可象的事而造的独体字称为指事字;(参见10)明人吴元满、清人朱骏声把用其他五书都无法解释和归类的字都称为指事字。

三、 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说,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字、信字就是这种字。
“武”字篆文由止戈二字组成,许慎引《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止戈为武”,把“武”的本义解释为制止干戈(即战争)。“信”字篆文由人言二字会合成意,许慎释其本义为诚实,人言必须诚实。而按现代学者研究,“止”本象人的脚,在别的会意字中多表人的行走前进,所以止戈会意是持戈前进,即征伐用兵的军事行动之意;“信”字是以“言”作形符以“人”作声符的形声字,而非会意字。
从许慎的定义和例释中,可以发现其所谓会意字的特点:
1. 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2. 偏旁都是形符,即表义的偏旁。
就《说文解字》中对具体字的分析来看,会意字有两种类型:
1. 以形会意,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例如:(参见12:如左图所示)
休 息止也,从人依木。
杲 明也,从日在木上。
2. 以义会意,即通过偏旁的独立词汇意义来会意。例如:(参见13:如右图所示)
雀 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肰 犬肉也,从犬肉。
从汉字的实际情况来看,西周春秋以前产生的会意字,绝大多数是以形会意的,战国秦汉以后产生的会意字,则大体上是以义会意的。班固 所谓象意,大概是说的前一类会意字吧。
会意字例如:(参见14)
析 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伐 甲骨文从戈从人,表以戈刃砍人的头。本义是砍杀。《说文》据小篆释形为“从人持戈”,非是。
及 甲骨文从人从又,表一只手把前边的人抓住。本义是赶上逮住。
光 甲骨文从火在人上,表人头顶上有火光照耀。本义是光辉。
只 甲骨文从又持隹,表捕鸟在手。本义是猎得禽兽。为后世获字初文。《说文》释义为“鸟一枚也”,是后起义。
秉 甲骨文、金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执持。
疒 甲骨文从人从爿。爿象床形,为“牀”之初文。人旁或有数点,象人有病出虚汗。本义是疾病。小篆人讹作一。
宗 甲骨文从宀从示,表示室内置示(即神主)。本义是宗庙。
毓 甲骨文从女从倒子,表妇女生小孩,本义是生育。为“育”字之初文。
男 甲骨文从田从力。力象耒形。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妇 甲骨文从女持帚。表示从事家务劳动,侍箕帚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从 甲骨文从二人相随,本义是相听从。
比 甲骨文从二匕。匕象饭匙形,二匕放在一起,表示并列。本义是并列。因人与匕字形近,故古人常把“比”和“从”字形混淆。《说文》释为“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亲密当是词义的引申,字形的假借。甲骨文中“比”与“从”二字各自都正反无别,故“反从为比”非是。
步 甲骨文从二止。以一前一后的两脚表示徒步行走。本义是步行。
北 甲骨文从二人。以一左一右背对着的二人表示背离。本义是背离。作北方讲,是字形的假借。
友 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放在一起来表示友好相助。本义是朋友,即同志友好的人。
劦 甲骨文从三力。力象原始的农具耒形。三耒并耕,表示合力。本义为合力。后起字恊、勰、协,一表同心之和,一表同思之和,一表同众之和。
森 甲骨文从三木。以表林木繁茂。本义是树木众多的样子,即树木丛生茂密。
以上会意字均为以形会意。它们有的形符不同,有的形符相同,人们或称前者为异文会意,后者为同文会意。
劣 从少力,本义是羸弱少力。
耷 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歪 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
岩 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苏 从更生,本义是复苏。这个意义初借用苏草之“苏”表示,后造此字。现在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
尟 从是少。也写作“尠”,从甚少。本义是少见、少有。这个意义最早借“鲜”字表示,后造此字。现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
嵩 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的山名。
昶 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
以上会意字均为以义会意。其形符多可连读成语,所成语即其本义。方言区的人为了书写方言词语的需要,古今都造过一些方言字,其中有不少这类会意字,例如:
从不长,本义矮。音矮。
从不生,本义死。音终。
从大坐,本义隐。音稳。
从不大,本义瘦弱。音恩。
从小人,本义小儿。音鸟。
从人水,本义人在水上泅水。音泅。
从大衣,本义宽大。音宽。
趸 从万足,本义整、整数、整批。音旽。

四·形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字、河字就是这种字。
“江”字许慎认为其本义是长江,“从水,工声”。“河”字许慎认为其义是黄河,“从水,可声”。二字是用与其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水”字作形符,分别取音同音近字“工”和“可”作声符来配合成的。
从许慎的定义和例字,可以看出其所谓形声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
2.偏旁有的表义是形符,有的表音是声符。
考察形声字的形符,会发现它表示字义有两种情况:
1.表示形声字的本义。例如:“辉” 、“爸” 、“斧” 、“狗”等字的形符“光” 、“父” 、“斤” 、“犬”的意义,就是它们的本义。
2.表示形声字字义的类属。例如:从玉的形声字中,据《说文解字》,“璧“本义是瑞玉环,“瑗”本义是大孔璧,“璜”本义是半璧,“瑛”本义是玉光,“玲”本义是玉声,“理”本义是治玉,诸字字义不同,但跟玉都有关,“玉”作为形符,表示出它们的字义类属。
在所有形声字中,前一种字数极少,绝大部分均属后者。
形声字的声符,是给形声字标音的,即通过它独立成字时的语音与由它构成的形声字语音之间的音同或音近关系来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然而由于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因此声符能准确标音,只是就创造某个形声字的人他所使用的语音系统而言的,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这个形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这就意味着,进入了汉字系统的形声字,声符的标音功能有的能保留,有的会减弱,有的甚至已失去。(参见15)
必须指出,有些形声字的声符还有表义示源功能。由于字所记录的源词分化出派生词,字形被假借,不少汉字出现一字多义现象,为表义明确,就在其上增加形符造出分化字来记录其某一义项,这是早期形声字的主要来源。在这类形声字中,声符是由源字直接转化成的,自然具有表义示源功能,例如:甲骨文从斤辛声,为“薪”的本字。因假借为新旧之“新”,后加形符“木”作新,从木(省)声,以表“薪”义,其声符既标示读音,又表义示源。再后来篆文又加形符“艸”作“薪”,从艸新声,其声符也如此。甲骨文又,象右手形,本义为右手,常借作“有”,金文加上形符“肉”作有,“又”既标示读音,也有表义示源作用。(参见16)后期形声字是由形符加声符拼合构成,但是由于受到早期形声字的影响,其中一部分也往往选择具有表义示源功用的声符。例如:《说文解字》释“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钩,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而释“句,曲也。”“拘”和“钩”这种被后人称为会意兼形声的字,其实就是具有表义示源功用声符的形声字。
有学者据《说文解字》的解说提出,形声字有的形符不止一个,有的声符不止一个。例如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中就把形声字分为一形一声、一形二声、二形一声、二形二声、三形一声、四形一声等类型。其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迷信《说文解字》的字形说解,二是因为对一些汉字的源流还不太清楚。如“碧”字,《说文解字》释为“石之青美者,从玉、石,白声。”后人称为二形一声的形声字。然而,既然是石,就不可能是玉,有两个表示意义类属的形符,则反而使字义难明,故“碧”字应释为“从石、珀声”为好。“宝”字,《说文解字》释为“珍也,从宀、玉、贝,缶声。”后人称为三形一声的形声字。可是考之甲骨文,为从宀、玉、贝的会意字;西周金文加上声符“缶”,成为缶声的形声字。(参见17:下图)因此我们认为形声字都应该是一形一声的,多形多声说不符合汉字实际。
形声字例如:(参见18)
裘 甲骨文初文是象皮衣形的象形字,后加声符“又”成为形声字。金文、小篆形符被“衣”字同化,成为从衣、又声或求声的形声字。本义是皮衣。
其 甲骨文是象簸箕形的象形字。金文后在字下加声符“几”成为形声字。本义是簸箕。小篆又在字上加形符“竹”,成为从竹其声的形声字,以表其本义。
星 甲骨文、金文初为象繁星形的象形字,当隶定为“晶”;后加声符,成为从晶、生声的形声字“曐”;隶变省形为“星”。本义指天空上除太阳和月亮以外发亮的天体。晶字后来专用来表星光明亮。
罔 甲骨文象渔猎用的网形,是象形字。小篆加声符成从网、亡声的形声字“罔”。本义是渔猎用的网。后又加形符糸,成为从糸、罔声的形声字“网”,以表其义。
以上形声字都是在一字上增加声符形成的,它们跟原字一般是一字异体的关系。增加声符的字通行以后,原字多被废除,少数二者分化成两个字,如星和晶。
暮 甲骨文,从日在四屮(草的象形字)或四木中,会意字,本义是日将落时,隶定为“莫”。后在“莫”下加形符,成为从日莫声的形声字“暮”,以表其本义。
溢 甲骨文象器皿中有水漫出形;小篆从皿从水。二者均为“益”字,本义是水漫出。后在“益”字旁加形符,成为从水益声的形声字“溢”,以表其本义。
俘 甲骨文有三形,从又或廾、从子,即“孚”字,本义为俘虏、俘获;金文从爪从子。有一形从行省、孚声,即“俘”字的正体,义与“孚”相同。《说文解字》谓“俘”字“从人孚声”,“从人”当为“从彳”的讹变。
以上形声字都是在一字上增加形符形成的,它们跟原字一般是古今字的关系。表原字的本义,其字内声符具有表义示源功能。
唯 甲骨文象鸟形,即“隹”字,与“鸟”本为一字。甲骨文、金文常借以表发语词,后世加形符“口”,成为从口、隹声的形声字“唯”,其本义为应答声。
贞 甲骨文为象鼎形的象形字,即“鼎”字,甲骨卜辞中借以表卜问之“贞”。后期甲骨文、金文、小篆在鼎字上加形符,成为从卜、鼎声或鼎省声的形声字,以表卜问义。
佑 甲骨文象右手侧视形,即“又”字,本义是右手。甲骨卜辞借以表有无的“有”、保佑的“佑”、福佑的“佑”等。后在字左加形符,成为从示、又声的形声字,其义为天神给予的帮助,是从示、右声的“佑”字的初文。
以上的形声字都是在一假借字上增加形符的,它们跟原字虽不是一字异体的关系,两者本义不同,但其字内声符仍有表义示源功能,只是跟声符字所表示的本义无关联罢了。
釜 小篆从金、父声,本义是一种锅。今省作“釜”,从金省、父声,形符被部分省略。
亭 小篆从高省、丁声,本义为设在路旁的有楼的公房。
岛 小篆从山、鸟声,本义为海洋中有山的陆地。今字形从山、鸟省声,声符被部分省略。
时 小篆从日、寺声,本义是四季。今字形由“时”省作“时”,从日、寺省声。
以上形声字都是偏旁不完整,被部分省略的字。其中形符被部分省略者,后人称为“省形形声字”;声符被部分省略者,后人称为“省声形声字”。它们跟不省形或不省声的初文是一字异体的关系。

五.转注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考”和“老”二字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用文字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却无定论。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在今天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把转注问题看作文字学史上已经过时的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为它花费精力。”我们很赞同这个意见。不过,作为文字学史的问题,了解和总结一下古今学者的研究,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前人研究转注的方法不外乎下述两种:一是从“考”和“老”两个例字的关系入手,一是完全抛开许慎的定义和例字自己另创新说。
“考”和 “老”两字,在形、音、义诸方面都能发生关联,有形近、同部、迭韵、同义、互训、“老”是部首而“考”是属文、“考”从“老”省等众多关系。前人研究转注,有的注重两字字形的关联,据以解释转注,例如:唐代裴务齐(《切韵序》)、宋元间戴侗(《六书故》)、元代周伯琦(《六书正讹》)以转变字形方向为转注,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释》)以与形旁可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清代江声(《六书说》)以《说文解字》中同部之字皆从部首得意为转注,清代郑珍、郑同知父子(《六书浅说》)以假借字上加注形旁滋生出分化字为转注,清代饶炯(《文字存真》)以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形旁或声旁造成繁体或分化字为转注,清代曾国藩(《与朱太学孔扬论转注书》)以形符被省去一部分笔画的形声字为转注。有的注重两字字义的关联,据以释解转注,例如:清代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同义之字展转相互训释、或数字同训成一义为转注,戚学标(《说文补考》)、罗汝怀(《六书转注说》)以《说文解字》著“同意”二字者为转注。有的注重两字的字义和字音的关联,据以释解转注,例如:近代章炳麟(《转注假借说》)以由同一语源孳乳出来的彼此音相转而义相通的字为转注。有的综合两字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来解释转注,例如:现代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以部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注释的一对字为转注。根据“考”和“老”两字之间的一种或数种关系来立说,而不把转注的定义和例字与《说文解字》全书举例原则、编排和说解体例以及内容的全局结合起来研究,犹如盲人摸象,虽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语言文字现象,但难以认定据以立说的两字关系与许慎所谓的转注有关,是许慎举例时要注重说明的,故种种解说都难令人认同符合许慎的原意。在介绍指事时,我们已经论及许慎为六书举例确定的原则,知道每书要举两字为例,一字一例,其形义关系要合乎定义。这只要看看其他五书的例字就再明白不过了。许慎举例不可能到转注就另搞一套,既离谱又使人费解,那么,从“考”和“老”两字的关系入手来研究转注,把两字当一例来处理,显然从一开始就犯了方法上的错误,用错误的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其正确性就可想而知了。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江永(《与戴震书》)以文字的本义展转引申成他义为转注,朱氏改许慎定义和例字为“转注者,体不改造,引义相受,令长是也。”宋代张有(《复古编》)、明代杨慎(《转注古音略》)以文字转音表示他义为转注。由于完全抛开许慎的定义和例字,自己另创新说,故不用说只是旧瓶装新酒,借转注旧名立一己之私,跟许慎等古人所谓的转注已毫无关联了。
我们认为对转注的研究,必须改革那种传统的盲人摸象式的方法,从《说文解字》全书的实际出发,象研究其他五书那样从例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入手,把字义、例字与全书举例原则、编排说解体例以及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接近或获得许慎的原意。
推求许慎转注定义“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原意,我们认为:其中的“建”和“首”应与《说文解字·叙》“其建首也”中“建”和“首”意思相同,是“设置”和“部首”的意思。“类”应与会意定义中“比类合谊”的“类”同训,指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建类一首”犹言“建数字为一部首”,意思是把两个以上的字放在一起设置为一个部首,即以合体字作为部首。“同”应训为《说文解字》中所谓的其本义“合会”,“同意”即“合谊”。“同意相受”犹言“会合其字义以授属文”,意思是把放在一起组合成部首的字的字义会合起来,授予以它们组合成的字为部首的字。这样来解说许慎的定义,那么许慎所谓的转注就应是以合体字作为部首的合体字。由于《说文解字》中部首都是形符,即表义的偏旁,因此我们说许慎所谓转注,可能就是指的以合体字作形符的合体字。

六.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假借字是语言中一个表达某事物的词义,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义所要表达的事物,令字、长字就是这种字。

汉字造字法简介
答:汉字造字法“六书”是,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是造字法。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前四书。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诘诎”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画成其物,...

汉字有六义:象形、指事、形声,还有()。
答:汉字有六义:象形、指事、形声,还有会意、专注和假借。1、象形法。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

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每种举两个例子, 找出一个字的深层...
答:2、指事:本:木是一棵树,下面一横是指事符号,表示树的根部,所以有根本之意。末:中间木是一棵树,上面一横是指事符号,代表树梢末端。3、会意:歪:上面是不,下面是正,而歪的意思就是不正。甭:上面是不,下面是用,甭的意思就是不用。4、形声:婚:从女从昏,昏声。诚:信也。从言...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什么,会意,指事等
答: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3、会意:把和字义有关的几个字或几种象形符号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4、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

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字,形声字如何理解?
答: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倍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大多数学者对“六书”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当是四体二用,即前四书属造字法,而后二书只能算用字法,...

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怎样去区别
答:4、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5、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

汉字的六种形式
答:汉字是音,形,义三结合的表意字,从结构规律上分析,汉字主要有六种形式,即( 象形 ),(会意 ),( 形声 ),( 指事 ),(转注 ),(假借 )。基本释义 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

会意字,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怎么区分
答:判断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判断这个字是属于独体字还是合体字。象形和会意是独体字,指事形声是合体字。第二步,具有图画特点的是象形。较为抽象的是指事字。判断此字是否有声符义符。如果有则为形声字。如果两个部分合并起来是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会意字。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象形:属于独特造字法...

怎么区别形声 象形 会意 指事
答:4、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5、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

哪些字是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
答:3.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 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4.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