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作者&投稿:钊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译文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注释

木兰花令:实为《玉楼春》,错题为《木兰花令》乃为前人误刻所误导。按《花间集》载《木兰花令》、《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令》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率多混填。

调注:毛本作「玉楼春」,《东坡外集》作「木兰花」,注云:「亦名《瑞鹧鸪》。」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及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

春台:龙榆生笺:「《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

平原: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高阳: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玉山拚(pīn)醉倒:龙榆生笺:「《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又,《大唐新语·卷十·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有道人裴翛然,雅有篇咏,善画,好酒,常戏为《渭川歌》,词曰:「遮莫鼕鼕鼓,须倾湛湛杯。金吾傥借问,报道玉山颓。」甚为时人所赏。』又,李太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木兰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

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平原:《史记·平原君列传》载,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高阳:秦汉之际的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人。其人好读书,家贫落魄,县中呼为狂生。

促席:座席靠近。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

玉山拚(pàn)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态。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赏析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馀音袅袅。



~

求一首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诗句
答: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译文: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

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全词感情真挚即兴抒怀
答: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苏轼〔宋代〕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

元宵佳节诗词佳句
答:1、宋代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译文: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

元宵似是欢游好,苏轼的木兰花令表达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佳节,欢庆氛围浓厚,公庭少有民讼纷争,万民共赏春光,十里长街如仙境般迷人。平原之地,人们不似高阳之傲,宴席上众人谈笑风生,其中醉意浓厚的客人,情深意浓,不惜沉醉。【宋】苏轼《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经过旬日等待,东君的信息终于到来,一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
答: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并赏析
答: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宋代:苏轼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赏析: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

关于做元宵的诗句和译文
答:1、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译文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
答: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

关于爱情的元宵节诗句
答:1、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译文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

古人元宵节诗词
答: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4、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