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如果认真执行诸葛亮留下的暗示,蜀汉的结局会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亢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被《三国演义》神化的诸葛亮一直是三国题材之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当然更多的是对这位神机妙算的大军师充满了喜爱,到现在仍旧还流传着诸葛亮的许多故事。不过,在正史之中,诸葛亮确实文韬武略的全才,内政和军事都是一把手,在三国时代也属于一流级别。不过,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的一则预言故事。诸葛亮生前留下一句碣语,刘禅没有重视,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亮到底留下什么碣语呢?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记载: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观讫大惊,慌忙对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艾嗟呀不已。

这句话到底是谁什么意思呢?这句碣语暗示了诸葛亮死之后,有人必然会偷渡阴平,并对他们结局都作了暗示。然而事实上结局确实如此:263年,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与诸葛亮暗示的一致。二火初兴,正是暗示着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刘禅最后一个年号),有人越此,也正好应对邓艾率军路过此地,二士争衡,更是讲述的伐蜀大将之中的邓艾和钟会,这两位士人,再说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都带有个“士”字,也暗示其二人。不久自死,就是说这两人不久都会死。事实上,邓艾灭掉蜀国之后,由于居功自傲,开始有点嚣张跋扈,被钟会算计,被擒押送京城,而钟会却在姜维的策反之下,意图谋反,事情泄漏,死于乱军之中,而邓艾也在回京城的路上被杀。

邓艾和钟会都是三国后期曹魏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邓艾长期防备姜维北伐,使其徒劳无功,悍卫了大魏的国防领土,钟会是司马家族的张良,一直备受器重,并且独立支撑司马昭灭蜀,他们的死,进一步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为在正史《三国志》记载之中,三国时,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钟会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意欲退兵。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迫使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灭了蜀国。


邓艾凭借一直孤军却能够偷渡险关,一举逼近成都,这个时候刘禅竟然宠信黄皓,导致撤掉了在阴平小道上的士兵,从而让邓艾基本上没有任何阻碍,兵临城下。哎,痛哉痛哉。如果刘禅能够认真理会并且执行,诸葛亮留下的暗示,蜀汉自然不会灭亡。



我认为并不会有不同。蜀汉的灭亡原根于他内部的矛盾,加上曹魏和东吴势力的增长,失败是必然的。

可能会让蜀汉持续更长久一些。但是由于他们的实力比较弱小,远远无法和曹魏抗衡,因此最终也会被曹魏所一统。

我认为蜀国可能会坚持很长时间。因为诸葛亮没有让刘禅发动战争,而是休养生息,因此如果可能会改变命运。

~

诸葛亮给蜀国留下一个姜维,为什么还会被灭国?
答:因为刘备是个仁君,才会有诸葛亮的辅佐,更加如鱼得水,如果刘备像刘禅一样,那么即使是十个诸葛亮也无济于事。诸葛亮将余后的精力全部传授给了姜维,就是希望在死后姜维能够替他统一汉室。偏偏就遇到一个不争气的主子。这个主子刘禅在诸葛亮的时候就听身边人的意见,完全没有头脑,李严说什么他就信...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否是向刘禅示威,答案:否,为什么不是?今天22点内...
答:而在其后来编撰而成的《三国志》中,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足见陈寿对待历史的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因此,陈寿的父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常有提及,只能称其为陈寿父。 陈寿在大约在18岁时进入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遇到了影响他的人生的第...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
答:子初名刘巴,汉末名士,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孝直号法正,也是一位传奇谋臣,是刘备入川的最大功臣,可惜在刘备称王之后二人相继去世,只留卧龙一人独木难支,空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限感慨,蜀国人才凋零,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还哪里能影响到三国命运呢,所以诸葛亮即使得到...

诸葛亮隆中对
答:而在其后来编撰而成的《三国志》中,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足见陈寿对待历史的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因此,陈寿的父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常有提及,只能称其为陈寿父。 陈寿在大约在18岁时进入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遇到了影响他的人生的...

如果刘备临死前把皇权禅让给诸葛亮,三国的命运将会怎么样呢?_百度知 ...
答:理由二:诸葛亮如果成了皇帝,会提前累死在皇帝的位置上。当丞相诸葛亮乃托孤顾命大臣,刘禅也以“相父”事之,蜀国的军政大事悉数委托诸葛亮裁决。从权力大小来讲,当皇帝和当丞相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区别。就算是当丞相,蜀国大小事务也是诸葛亮说了算,不影响诸葛亮军事战略的部署和内政管理...

关于诸葛亮的美好品质
答: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一说①河南南阳卧龙岗;一说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

求一骗100字左右的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9月6号前要,速度_百 ...
答: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选)翻译!!!
答: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原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诸葛亮传
答: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

诸葛亮《出师表》全文及翻译
答: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扩展资料 诸葛亮:人要有三明---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