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有哪十大弟子?

作者&投稿:胥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辅助佛陀弘法度生,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盘,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陀的允许。

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盘,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

而目犍连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陀,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

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

释迦牟尼介绍:

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623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大弟子



~

如来佛祖坐下弟子的排名
答:如来佛祖很多化身。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足第一;大迦叶,先佛出家,第一头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论第一;摩诃迦旃延,解经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这十个也被称为如来佛座下弟子。

如来佛祖坐下是哪十大弟子?
答:十大弟子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介绍如下:1、摩诃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2、目犍连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释迦牟尼的五个弟子都是谁
答:在佛教典籍中所记载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憍陈如、阿说示(又译马胜)、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他们原为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派遣随侍释迦修道的臣仆,因见释迦放弃苦行,舍之而去。释迦成道后,首次于鹿野苑为他们说法,于是这五人出家,从此便有了最初的五比丘和比丘僧团。

如来佛祖的十大弟子
答: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Katyayana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汉译有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多衍那、大迦旃延、迦多衍那等名。意译大剪剔种男。

释迦牟尼的两个徒弟叫什么
答:释迦牟尼十大弟子 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

迦叶是什么意思
答: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饮光。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生平修头陀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僧伽梨衣。释迦弟子以迦叶为名者五人,经论中单称迦叶是指摩诃迦叶波。他年高德劭,称...

佛祖座下四大弟子和菩萨是谁
答:须菩提释作善吉、空生、善业,出生于舍卫城,是给孤独长者之弟、须摩那长者之子。他出家修道,起慈悲心,入无诤三昧,能常行善业,故名"善业"。他后来立志归入佛门,常好入空定,为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解空第一而驰名。般若的教理以尊者为祖。四大菩萨: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

释迦牟尼身边的两个弟子叫啥名字
答:释迦牟尼十大弟子 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6�1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

佛陀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有关他的故事都有哪些?
答:【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佛教中记忆力最好的阿难尊者,所有佛经都是靠他记忆力而结集的。【多闻第一】1、阿难尊者,亦称阿难陀。(?~公元前463)为梵语Ananda 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难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阿难专注地服侍...

须菩提和如来哪个厉害
答:须菩提,梵文 Subhuti 的音译,或译须浮提、须扶提等,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里,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积善的机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