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文言文短篇

作者&投稿:戎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白居易》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 *** 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恼十分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你的提示不是“居易字乐天。、、、、、、、、、、、、、、、、、会。

2. 白居易的短篇叙事诗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京兆府新栽莲 时为周至尉趋府作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月夜登阁避暑旱久炎气甚,中人若燔烧。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宿紫阁山北村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餐。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蜀路石妇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

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

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

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

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

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

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前年九日馀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

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穗香。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

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胡琴铮鏦指拨剌。

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

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

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 我为同州牧,内愧无才术。忝擢恩已多,遭逢幸非一。

偶当谷贱岁,适值民安日。郡县狱空虚,乡闾盗奔逸。

其间最幸者,朝客多分秩。行接鸳鹭群,坐成芝兰室。

时联拜表骑,间动题诗笔。夜雪秉烛游,春风携榼出。

花教莺点检,柳付风排比。法酒淡清浆,含桃袅红实。

洛童调金管,卢女铿瑶瑟。黛惨歌思深,腰凝舞拍密。

每因同醉乐,自觉忘衰疾。始悟肘后方,不如杯中物。

生涯随日过,世事何时毕。老子苦乖慵,希君数牵率。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 能骤复能驰,翩翩白马儿。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

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双旌前独步,五马内偏骑。

芳草承蹄叶,垂杨拂顶枝。跨将迎好客,惜不换妖姬。

慢鞚游萧寺,闲驱醉习池。睡来乘作梦,兴发倚成诗。

鞭为驯难下,鞍缘稳不离。北归还共到,东使亦相随。

赭白何曾变,玄黄岂得知。嘶风觉声急,踏雪怪行迟。

昨夜犹刍秣,今朝尚絷维。 *** 应不起,顾主遂长辞。

尘灭駸駸迹,霜留皎皎姿。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

念倍燕求骏,情深项别骓。银收钩臆带,金卸络头羁。

何处埋奇骨,谁家觅弊帷。稠桑驿门外,吟罢涕双垂。

3. 《白居易作诗》文言文

这些应该来自于白居易《与元九书》。

多:形容词,形容数量大。

授:任命;被任命。

谓:说。

域:一定区域,此处可译为“水平"。

辄:副词,就。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此段文可译为:

(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 *** 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哪里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4. 文言文《白居易传》翻译

《白居易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

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

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

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5. 《白居易传》古文翻译

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出处:出自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白居易传》主要对诗人白居易的一生做了一个传记。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

文言文居一岁中
答:1. 初中文言文 居 的翻译及例句 居: 动词: 1、坐。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不遑启居” 2、处在;处于。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居住。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4、安居。《左传》“王心不违,民其居乎?” 5、闲...

老妪能解文言文原文翻译及注释
答:老妪能解文言文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1、原文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口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2、翻译注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趋衰落的时代。因对社会生活和民间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他的诗歌较能反映劳动群众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白居易传》文言文翻译具体如下: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他二十岁,还没有声名远扬时,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

文言文《康熙均州志-学校》
答:居易筮仕均州,莅官之始,即索《州志》,不可得嗣。蒋虎臣太史游太岳,授以《襄阳府志》,而《均志》居其中,亦获什一于千百尔,盖吾乡赵圣居先生为中丞时所手定,断自万历十三年,终于顺治九年。居易受而读之,获睹其大略,乃旁收遗文,侧询长者,参阅武当《太和山志》,因谋诸广文,王君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答:小题1:C(多:赞赏、称赞)小题2:A(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的感恩;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小题3:B(报:回答、答复)小题4:(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假”“能水”“绝”各一分)(2)况且天地之间,事物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

文言文利居
答:1. 古文中居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居的意思为:蹲着 居拼音:jū 释义: 1、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3、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 4、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游武夷山记
答: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游三游洞记刘大櫆出夷陵州治,西 小题:C 小题:衬托出了游者不畏艰难寻幽访胜的浓厚兴致,表现了三游洞位置的“荒遐僻陋”,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三游洞是因白乐天等三人共游此洞而得名,而非三次游览。 小题:无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

李李渔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李李渔文言文阅读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吃瓜小能手17 2022-11-08 · TA获得超过15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5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5.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急 原文《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

诗中有人文言文
答:3. 白居易与刘禹锡友善善翻译文言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大家好,我是陶居易,大家喜欢我写的哪篇文言文?
答:都喜欢耶!你帮我打包吧,我全要!打包带回家提高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