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 应该培养哪些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投稿:关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前儿童应该培养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分析: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开展有关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培养小孩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

技巧须知

学前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使小儿懂得一定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一些卫生公德,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健康打好基础。



学龄前儿童面临入学,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行为习惯是学会做事情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别的事情,或者去玩。这样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个人觉得自我保护意识比较重要,

反应能力,记忆能力

听力和欣赏能力。

电大学前健康教育小组讨论学前儿童应该培养哪些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学前教育应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造成这一情况,成人的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一方面,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自然变成为父母的服务中心。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就很容易出现大人一切事情包办,孩子任性的现象;有些孩子即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父母、爷爷、奶奶也认为:“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已不容易,还要养成什么习惯,就省省吧。”这种看法反映也成人对孩子的爱只是一味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能理智地、深层地去爱孩子。象上述的成人那样爱学生,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有害而无益。同时,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阶段,要是成人不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不为孩子积极地提供实践的机会,势必会错过这个宝贵时机,到时再想弥补,就既困难又费劲了。1、言行举止榜样化我们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形象教育的。而教师的榜样作用又最具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孩子。教室里各类教具、桌椅摆放得错落有致,户外活动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时注意不乱扔果皮纸屑。在平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无意识的模仿中,就形成了习惯。2、生活要求合理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主要让孩子清楚该达到怎样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我总是先先告诉孩子们该怎样做,然后促使他们经常练习巩固,直到养成习惯。如培养学生进餐前准备的习惯,我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先洗好手,洗手时把衣袖卷起,把手心手背及手指间都洗干净,然后把水洒掉,再把手擦干,最后站好队去食堂打饭,打好饭后又站好队回到教室里就餐,就餐时不乱扔乱洒,文明就餐。就这样,每天不断地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习惯。3、意识练习习惯化学前班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变淡忘。但他们又存着强烈的上进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不难形成习惯的,在实践中,我还体会到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孩子操作训练上,真正做到“熟能生巧。”(2)、在培养训练中,教师应有耐心,不能因为孩子动作慢或一直记不住而产生厌烦心理。(3)、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取得良好效果。(4)、培养习惯时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并要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使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培养探索中,一批又一批的“小皇帝”、“小公主”能够成长为懂礼貌、守纪律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