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教育吗 苏格拉底关于道德的观点?(要专业些哦~)

作者&投稿:隐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教育。
一、苏格拉底德性观的核心内容:“德性即知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可谓是第一位道德哲学家,他用实践来表征他的人生道德哲学,直至他饮下毒堇汁。“德性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德性观的核心命题,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意指某一事物的特性、品格、功能,即是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德性”不仅指人的优良的品性,也指动物和其他事物的好的特性,所以也可称为美德。人的德性有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而知识就是它们的共同本质。苏格拉底德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德性,也就是增加他们的知识,促进人们去追求真理。
  第二,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是指具备了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性的东西。苏格拉底所追求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真实世界的理念的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是对“德性”的一种理性的把握。对“自我”的知识不仅是真理,而且是道德,知识与道德在这个意义上统一了起来,达到真与善的统一。
  第三,苏格拉底把德性看做就是知识是一种开创性的观点。苏格拉底说“某个人具备了知识”,就是说这个人也会在理性的知识指导下进行实践,把德性现实化。在苏格拉底哲学中,道德哲学是其毕生所研究的,核心就在于认识自己,学习知识,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去行善,这样追求真知也就达到了至善,做到了知识与美德的统一。
  二、苏格拉底的德育方法:诘问法
  第一,诘问法的提出。苏格拉底以当时的雅典形成的智者风气为背景,作为一只雅典的“牛虻”即公民,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律,不再是像自然哲学家们一样对自然的研究,从天上拉回到人间。那么要怎么唤醒人们心中的知识和道德律呢?苏格拉底通过诘问法来启发人们心中的“善”,让人们认识一个新神,即理智之神,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而这种至善也只有在人们内心本性中才存在。苏格拉底的德性观是以“德性”为中心概念,永远追求“至善”为目的,有了知识即是有德性。
  第二,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就是一种精神助产术,为人们接生人们自己本身就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识、真理。苏格拉底不是直接告诉人们知识,而是通过向对方不断提问,使对方自己对自己之前的观点相矛盾,“自知己之无知”,然后反思经验世界,苏格拉底一步一步进行引导,让对方增加知识,也就是增加对德性的认识,并认识自己,唤醒心中的知识和道德律,达到真知与至善的结合,苏格拉底的这种道德教育方法对当代道德教育仍然有重要意义。
  三、苏格拉底德性观给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常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将美德和善的“知识”直接植入大脑中,但最重要的在于能否在社会实践生活中行善,从实际出发,真正贯彻善的理念,当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道德教育即变成了一种纯理论的东西,失去了德育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回到苏格拉底的德性观,可以得到一下启示:
  第一,在内容上,要增加知识,使道德观念内化于心中。加强道德教育首先应当充实知识,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特别是伦理道德知识等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真正理解知识,把知识内化于自己的心中,把握其中的普遍规律,寻求那种一定普遍性的确定的知识,使我们回到苏格拉底德育的目的,追求真理,去实现善,达到真与善的统一。知识与德性同时得到提高,进而达到统一,通往“至善”,实现德育的真正意义。
  此外,还要加强实践,使道德观念外化为行为。苏格拉底的德性是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性的,社会实践是道德观念的来源,对于现今的道德问题分析,要回到社会生活之中,改变人们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状,在学习知识增加知识的基础上,重视道德实践。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把内在道德观念向外在的道德行为转化,同时也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追求真理,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了德性的统一,人们才真正能领悟德性的教化。
  第二,在方法上,当代道德教育应借鉴苏格拉底的诘问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平等对话法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告诉我们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受教育者交流,在不断的对话中寻找答案。以师生为例,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然后在一步步的提问中产生矛盾,教师进行循循善诱,学生自己反思。诘问法使人们化被动为主动,主动追求真知,这样人们内心的知识和道德律就容易被唤醒。
同时,我们拥有的真知也会要求我们去实践,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了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会促进我们的道德实践,诘问法就是把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因此,启发式教育教学中应同时注重道德知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通过内心的反思和外在的实践提高对真知的认识,真正做到有知识,有德性,才能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道德教育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四、结语
  苏格拉底“不仅在伦理上发扬‘自知’、‘毋过’的品德,而且还进一步使这个格言哲学化,成为一个哲学原理,一条哲学路线”,他通过“德性即知识”教导人们学习“美德”。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知,以生活具体事物和实践为基础,通过诘问法,对人们进行启发式道德教育,增加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成为有德性的人。
  在当今道德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回到苏格拉底来看最初的“德性”,有利于修正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完善自己的理性知识,追求真理并在行动上做更多的善行,使得“知识”与“实践”、“道德”一齐发展,相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社会的道德教育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及主张~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之人才,他提出了德育论。追求道德的一般归纳定义和共性准则,真理道德教人学会做人知识就是美德,智慧就是德行,教人知识就是道德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到德可交德的内容是智慧一节勇敢教的方法,是深造重于言行,治愈学习广播深的知识,提出了苏格拉底问答法,主张体育论体育要锻炼

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哲学学校包括
答:4、伊索格拉底与修辞学校 伊索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建立了修辞学校,传授修辞学和演说技巧。该学校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对古希腊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伊索格拉底的修辞学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了现代口才和公共演讲的重要基础。安提西尼与犬儒主义的...

求古希腊人物中的任一个,对他的看法,要求3000字,急!!要原创,帮得上忙...
答: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

斯格拉底或者希波格拉底誓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并无斯格拉底誓言,但有希波克拉底誓言,且其具体内容如下:仰赖医药神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阿克索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凡我...

古罗马有什么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吗?
答: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约前55,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 Rhodius,约前一世纪,古希腊逍遥派哲学家,因编纂亚里士...

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 2,医患纠纷 3,情感 4,生命价值观 5,医学...
答: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2、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3、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

云南这个秘境村落,有一条七彩瀑布,距香格拉底5h车程
答: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被称为世外桃源、秘境仙踪,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距离香格里拉有75公里处有座村寨,名为尼汝村。这个村子三面环山,地处香格拉底东北部,海拔在2705米高处,面积也不算大,过去交通不便,村民都过着与世隔绝般的生活。村内居住着尼中、白中、普拉三个村民组,共计600多...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杠精越来越多的现象?
答: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且令人讨厌的人。”爽文带来的这种“全民阅读”,等同于全民反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感觉自己长了见识、正义加身,攻击指数越来越高的反智者在茁壮成长……杠精,能不越来越多...

通过丁丁现象说明道德有哪些功能
答:九、中庸适度 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处罚,你当容忍之。十、清洁 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十一、镇静 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十二、贞节 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举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十三、谦虚 仿效耶稣或功格拉底。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与美德即知识
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 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苏格拉底也是一个博学多识、思想深邃的学者,对当时许多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闪烁着哲学光芒的教育命题,这些命题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教育发展都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要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