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是如何一步步逃往热河的呢?

作者&投稿:苍梧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咸丰八年(1858年),中英、中法签订《天津条约》,按说只要一互换条约批准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可以结束了。谁能想到,就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发生了一场大波澜。咸丰帝对英法代表进京换约的人数、进京线路、停留时间做了规定,咸丰帝的这些安排即使用今天的国际法衡量,也是合法的。

影视剧中的咸丰帝


但英法联军早已把清军看扁了。不仅完全不按照咸丰帝规定的进京路线,而且还要求全副武装进入京城,人数自行决定。因此联军在大沽炮台与清军发生冲突,联军开始暴力解除大沽炮台的障碍,此时负责大沽炮台的是蒙古亲王曾格林沁,任何一个国家怎会允许他国军舰驶入军事禁区?任何一个中国人怎能容忍他们这样的肆意妄为!大沽炮台的清军对英法联军发起了攻击,大败英法联军。

大沽炮台


从事英法联军与彻底与清朝结仇,决定展开报复。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近2万人登陆大沽炮台。清军不是英法联军船坚炮利的对手,几乎全军覆没。很快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千年古都京城彻底暴露在西方列强的炮口之下。京城危矣!


怎么办?


首先提出咸丰帝去热河的是曾格林沁。


曾他建议咸丰帝“木兰秋狝”,就是出去避一避。


所谓木兰秋狝,就是秋天到热河(今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打猎,这是康熙帝确定的制度,乾隆、嘉庆都遵循不变。以此训练军队,锻炼尚武精神。

咸丰帝动心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咸丰帝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作为一国之君,大敌当前抛弃宗庙、臣民、自己去逃命,天下人怎么看他呢?


咸丰帝宣布御驾亲征,实则“投石问路”。朝堂上立刻掀起大波澜。朝堂之上自然你一言他一语,这么重大决定肯定达不成共识。大臣对御驾亲征和木兰秋狝都不同意。

肃顺集团决议要咸丰帝离开京城,前往热河避难。


肃顺问了京城坊大臣两句话:一句是“大敌当前,有何准备?”答:无。第二句是“以京城现有兵力足以保卫京城吗?”一言不发,无法作答。肃顺立即安排筹备车辆、粮食随时准备护送皇帝离开京城。

影视剧中的肃顺


反对肃顺的呼声一片。各个亲王、郡王、群臣纷纷规劝咸丰帝万万不可丢下宗庙社稷北走热河。咸丰帝被逼无奈,只好表示:不走了,与京城共存亡。


八月初七晚,曾格林沁战败消息传来,守卫京城的清军几乎拼光老本,无力反击。兵临城下的时刻即将到来。


危机时刻肃顺决定——走!


第二天,八月初八中午,咸丰帝带着嫔妃皇子从圆明园东大门乘船启程,踏上了前往热河避难的征途。咸丰帝想不到的是他眼前这片秀美的皇家园林即将化为灰烬,而他也永远的与京城告别了。



~

慈禧作为一女流之辈,她是如何搞定了好几个男人的?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可能对慈禧没有什么影响,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却给慈禧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就在她发动“辛酉政变”的前一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天津,随后又侵占了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惨遭焚掠。而她和咸丰帝则仓皇逃往热河。逃亡时的狼狈和惊恐无疑加剧了她对帝国主义的忧虑之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中国在一百多年前被侵略的史实
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帝被迫逃往热河。◇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阜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量领土。⒊战争影响: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②清政府开始被力强控制,...

北京恭王府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答: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行宫,恭亲王奕�6�0留守北京,被推上了与英法侵略者谈判的第一线,全权负责与英法联军的议和事宜,谈判地点就在多福轩内。多福轩见证了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恭王府多福...

圆明园的资料和圆明园烧毁的资料或照片
答:咸 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 宫,留弟弟恭亲王——奕在京与洋 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 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 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 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 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 一空,并付之一炬。本...

圆明园是谁烧的?
答:1860年清政府主力部队南征太平天国,京城兵力空虚,英法联军趁机攻取塘沽兵临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进城后洗劫了圆明园,无数奇珍异宝流落海外,洗劫完后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这座当时世界第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落后就要挨打。

一百多年前中国不振的资料
答: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

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去恭王府
答:当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行宫,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被推上了与英法侵略者谈判的第一线,全权负责与英法联军的议和事宜,谈判地点就在多福轩内。 多福轩见证了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恭王府多福轩就被中央音乐学院改成了录音棚,...

圆明园的资料
答: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

中国怎么沦陷为半殖民地
答:10月初,侵略军一路烧杀掠夺,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逃往热河的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的胁迫下,派奕(欣)为主持和议的代表,分别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11月,英法联军退出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沙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