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社会人情味越来越淡,戾气越来越重? 为什么现在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了

作者&投稿:用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

对年轻人来说,可能都不太熟悉这段顺口溜,对于父母那一辈人来说,则比较熟悉这话意思。因为过去人情味比较浓,大家都喜欢串门,“走亲戚”,唠嗑家常,联络感情。为此,每逢春节,这段顺口溜,常常被老人“拎”出来,算算该什么时候,去谁家串门了。

在中国,“走亲戚”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项古老的文化活动已经渐渐变了味,甚至开始走向了“衰败”。

现今,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

邻里之间,相互走动已经不多,大家都关起门来,各自忙各的。
远方亲戚,一年到头的走访次数,少到仅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彼此见面之后,大多是尬聊,尤为表现在年轻人身上。
这种尴尬的情景,好比唐僧师徒取经,挑着一堆五花八门的东西,上门借宿,逢人就得主动打个招呼,“自报家门”,随口蹦出那句:

“贫僧乃东土大唐和尚(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路过宝地,借宿一宿……”一样。

毕竟,常年不联络感情,彼此之间,早已忘记了亲戚长啥模样,不报家门,谁又还记得谁?

总而言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亲戚”习俗这味儿已经不是最初的味儿。甚至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出现了“断亲”现象,且越来越普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走亲戚”最初是汉民族古朴的一项文化活动,通常是在春节期间进行,彼此间相互走访慰问,交流沟通,联络亲情。因为,老祖宗们深知“人聚则强,人散则弱”的道理。

除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在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又或是农忙时节等时候,也是“走亲戚”的重要时刻。

中国是一个高度注重礼节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旧时的人们,不管是身在高位,还是处在底层,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但凡到了重要的节日时候,都会带上“心意”,如一袋水果,几斤鸡蛋,一把面条,一袋白糖等等,走走亲戚。

或表示探望、拜访,或表示祝贺道喜,或表示慰问,或是给予帮助……

所以,在那个时候,走亲戚,既是一种联络情感的活动,也是“相帮相衬”的传统美德活动。一个“走”字,将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独立的个体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整体。

如今走亲戚的氛围为什么少了?变味了呢?
1.物质条件变好了,心与心的距离变远了

过去,大家的物质条件都差不多,乡里人的胸怀,就像田野里微风一样,灶膛里的火苗一样,温暖宜人。

百姓之间,待客热情真挚。那时候,不说是亲戚,就连是过路人,人们都热情地招呼到自家屋里坐坐。这正如古诗中所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彼此闲来无事,就一块坐坐,把酒言欢,聊聊家长里短,看看田园风光。

那时候,走亲戚送礼也简单得多,无需考虑太多功利性的东西。串门时,给亲戚朋友捎上一瓶好酒,带上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已经是一片赤诚心意。

如今,大家的物质生活变好了,攀比之风也越刮越猛,嫉妒之心也越烧越旺了,彼此之间暗地里相互“较劲”着。

如今的人们,更强调物质,人与人之间走亲戚送礼,嘴上说送啥没关系,“礼轻情意重”,但是心里早已把礼品的贵重,视为“情谊轻重”的衡量标准。

显然,这种“畸形攀比”的社会心理,不仅影响了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方式,更是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将人与人的心灵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2.忙于工作,个体意识强烈,亲情纽带靠老人维系

有句俗语说得好:“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不了了"。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都是与走得最频繁的那一小撮人最亲近,这点尤为突出表现在城市里。平日里,人们除了和工作上接触的同事、朋友,常联系走动,那些没有十分必要往来的,基本上是能不交际就避开。如一些人对隔壁住了多年的邻居是谁,一无所知。为此,就更别提那些相隔甚远的,远方表亲之类的。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是家中的独苗,从小被护在掌心长大,其个体意识比较强烈,往往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而不喜欢融入老一辈的圈子里面。

再次,中国虽然是一个极为重视血缘关系的国家,但是一些辈分,经过几代下来,就变淡了。因为,彼此之间已经没有太多的交织,也不存在什么情感基础。一旦靠老人维系的纽带不在了,久而久之,彼此之间没有交集,远房亲戚就慢慢成为了陌路人。

3.娱乐方式多元化,削弱了人与人的互动性

现在的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让人足不出户,看遍天下。

对现代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是造成人情冷漠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网络娱乐上,如玩游戏,看视频,购物等等,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被忽略。这时,很多人不仅是不想走亲戚,就连待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亲人、朋友,都懒得面对面交流了……

读书君说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现在,人人都住进了高楼,但是却大门紧锁,窗门紧闭。都说中国是一个热情好客的礼仪之国,如今,我们似乎却在朝着另一方向发展:时代变好了,人情变淡了:“礼”尚有,可往来;无大事,勿扰之。

在这个物欲横流,娱乐至上的年代,如何维系亲情,如何维系情感,如何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真是一个值得现代人好好反思的问题!

我觉得得从什么角度来看。记得小时候我成长的小镇上,家家户户总是联络得很紧,经常你送我一篮子花生,我送你两捆青菜。现在,年轻人都忙于自己的生活,都只顾自扫门前雪,好似没有任何兴趣去维持种种人情世故。加上现在网络发达,感觉网络上戾气泛滥,因此觉得现在社会风气不行。其实我更加觉得大家如今生活好了,受高等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还是大量存在。因为生活压力大,大家都藏起了自己的热情,因此显得人情味越来越淡。比起戾气,其实大家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理性的人。偶尔抱怨是有,但更多的还是咬紧牙关的坚持。

现在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每个人都想在这个社会群体里证明自己的价值,社会给每个人带来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导致现在的人有了一种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的现象,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人人比人气死人,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一些年少就财富很多,好像什么都有了,让你我在网络之外比较起来很生气,觉得自己奋斗多年,不如这些年纪轻轻的,比较方式和对象错误,第二个是自己的欲望变得比以前也大起来了,具体就是,衣服喜欢穿好的,饭喜欢吃好的,房子喜欢住好的,子女教育喜欢让他们接受好的,但现实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奋斗多年,可能走一些积蓄,但还不足以支撑那么多的目标和欲望,原本也想过平平淡淡过生活,总有些不确定因素促使自己又想着奢望那些生活,总跟好的比,总觉得自己没有这个那个,很少看看自己拥有什么,所以,脾气自然不见好,人情味的事我总结,就是,人情味也总是存在那些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中,拖去这层,看人的关系还得去找你上学,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和发小,人生有几个知己足矣,人情味淡了,自己调和,看的也不要太较真。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事,我觉得就可以了!

现在社会人情味越来越淡,戾气越来越重,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为生计所迫,还有方方面面,精神压力比较大,所以说会出现情绪失控的一些情况,导致自己的戾气又会重一些,人情味儿自然也就变淡了许多。

这是由社会风气引起的,也是由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决定的,加之现在社会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人们都在忙于经营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而减少了社会交往,导致现在人情味越来越淡。

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为什么人情味儿越来越淡呢?~

现在的人情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人们交往的时间变少。现在的人们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下了班之后就赶紧的休息了。基本上社交的时间和人们交流的时间非常的少。人与人之间聚少离多。就连一些亲戚也是一年见不了几次面,甚至是几年几十年都见不了面。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进行交流的话,就是再好的关系也会淡漠。

第二,人们都更注重自己隐私的保护。在以前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都很穷,家庭条件都差不多。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秘密。所以在一起吃、喝、聊、玩都能无所拘束。而现在的人们都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不想让别人知道。也不想去干涉别人的生活。能不去接触一些人就不会去接触,这样的话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避免很多的是非。活的也可以开心一点。

第三,现在的人们大多唯利是图,让人无心社交。如今的人们都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真心的朋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把别人当做的真心的朋友去相处的话,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人都是在利用你。到头来也是他们伤害你最深。在经历过一次次的背叛和欺骗之后。人们都觉的其实活好自己就行了。都不会想去参与那么多的无所谓却又非常虚假的社交了。人间难有真情在。

第四,社交的经济成本太高。现在想要和朋友们处好关系确实很难。因为朋友之间、亲戚之间都需要维持,都需要聚会。而有些人的工资是非常的低。能够维持日常的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出去吃一顿饭或者出去玩一下的话,可能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他们不是不想处朋友,而是没有钱处朋友。

原姶社会生产力低下,大家的物质不充裕,大家的地位观念认识差别不大,隔阂较少,因此交流较多,他们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人情味自然浓。但由于生产力发展,人们有了私有财产的意识,有了社会地位与财富状况的差异,导致观念等的认识的差异,交流减少,联系不密切,等级化让社会总体人情味变淡。你能洞察这一点并提出,很厉害。
这可能跟大家奉行利益至上主义与社会的浮躁有关,还有与人们越来越利己有关。当然这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小问题,等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这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长期自给自足的人会越来越冷漠是什么意思?女孩说的
答: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情感和人性的困惑,欢迎来咨询小北,一定为你解疑答惑,解读情感,分析人性,帮你寻找内心的光亮。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看到有人去扶马路上摔倒的老人,有人为过马路的残疾人阻挡车辆,有人去做义工,有人顺手帮助环卫工人捡起饮料瓶,都会称赞这些人真优秀,有很好的教养...

淄博街头骑手小姐姐热心救助受伤女子的一幕引热议,如何评价小姐姐的善...
答:我觉得这名小姐姐特别有爱心,同时也是一个愿意奉献的人。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异常忙碌,孩子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精力用来学习,大人们每天都在为了工作而忙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社会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我们也很难看到这样的暖心的事情。我觉得社会上就需要这样的热心助人的举动,但...

你感觉现在的人还有人情味吗?
答:我相信现在社会中还存在所谓的人情味,只不过这人情味已经变了味道。我想,我所理解恩人情味是狭隘的,是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表示。记得在以前没有微信QQ的时代,人情味是极其的浓郁的,礼尚往来是大家的一种常识,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一碗米,一块肉就可以当做人情交换。但是,在现在社会中,...

当今社会,最缺什么?
答:大公无私精神。现在的人大多都是比较自私的,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本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很少有人会在自己获利的时候,而考虑到别人。互相帮助和爱心。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发现现在的社会里面,人都特别的冷漠,上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喜欢冷眼旁观,而不是主动去帮扶。这个也是现在社会比较...

为什么现在农村办酒席喝喜酒的人越来越少?是人情变淡了吗?
答:人情味变淡只是小部分原因。农村办酒席喝喜酒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平时关系生疏,碍于面子 大家一个村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喜酒是农村的大事,如果谁家喜事某某人没到场,基本上这两家的关系都断了,所以碍于情面,会托人把礼金上了,等到自家孩子结婚的时候,对方也会上相同金额的...

农村办白事没有了“人情味”,怎么看待这句话?
答:现在一切向钱看,人情味越来越淡。人们只是一味攀比谁比谁有钱,谁买了车子房子。人们的内心里不再象以前那样朴实了。现在的一些农村人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一身戾气,素质偏低,甚至会相互踩踏。你过的比他们好,他们羡慕嫉妒恨,巴不得你分点钱给他;你过得比他差,他又会对你冷嘲热讽。没有了人情味的农村,自然就...

播种诚信的种子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答:想象这样的告别人生,虚伪的活着,孤独的死去,这种方式让我心寒。在现在社会,人情味越来越淡薄,诚信已逐渐被忽略。我发现,现代人眼中的那窝清水,已逐渐从清澈变得混浊、污秽,少了热情与真诚,取而代之的是防范与冷漠的眼神。从幼儿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从无知到懵懂……...

现在社会到底咋了?去年我摔伤腿,工友也不关心我,甚至老婆嫌我窝囊,只有...
答:那是当然了,你是你妈妈的儿子,你妈妈疼你是很正常的现象。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是只有你妈妈最疼你了。工友和老婆都是属于外人啊。

当今社会,肚量大的人越来越少,对此怎么看?
答: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一人反映出了现实社会当中的一种现象,那就是金钱至上的现象。金钱至上的现象扩大一下那就是利益至上的现象。接下来我就来谈一谈我对社会上肚量大的人越来越少的看法。指责别人肚量小的人自己就没有什么肚量其实当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指责别人的肚量小,没有大肚量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