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宗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夔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算是庙号吧。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成祖开创新时代;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宪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神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熹宗、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古代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明太宗等。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但是李世民最终的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所以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广皇帝”,“广”这个谥号就是“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这个意思就是说,李世民虽然保住了太庙社稷,所以庙号是太宗,但是李世民一生的功绩有些名过其实、参假过甚,所以谥号是贬义;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但是李隆基的谥号就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李隆基就是“唐玄宗·明皇帝”,俗称唐明皇,这个意思就是说,李隆基没有保住太庙社稷,所以给了一个贬义的庙号“玄宗”,但是李隆基一生的功绩过于卓著显赫,所以李隆基的谥号就满含褒义。

从唐朝开始有了这种称呼方法,规矩是开拓称祖,守成称宗,一般来说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因为他开拓了一个新的朝代,子孙都是享其荫福,但也有例外,后世皇帝有很大的开拓成果时也有称祖的荣光,比如元太祖是铁木真,其孙子忽必烈称元世祖,因为是他在位时灭了南宋,统一中原,明太祖为朱元璋,而第三任皇帝朱棣称为明成祖,虽说是篡位的皇帝,但是他支持郑和下西洋开疆拓土,使万国来朝的举措也使他称祖的行为被认可,再就是清朝,前三任皇帝都称祖,因为是靠这三任皇帝的努力才最终统一中原,他们都有开拓之功,顾都称祖

庙号,皇帝去世以后,要把他的牌位放进太庙,又不能直呼他的名字,因此取一个 号代指他,这就是庙号。庙号一般是“某祖”和“某宗”,开创称祖,守成称宗,也就是说,由某祖建立政权,某宗的责任就是继承某祖的事业并把它延续下去。庙号在唐以前很少,因为不是所有的皇帝在死后牌位都能进太庙,因此最初的庙号也仅仅是有限的几个;从唐以后,大多数皇帝死后都能进太庙,因此庙号也开始泛滥,并且开始带有一定的评价褒贬色彩。
太宗,一般为政权第二代皇帝的庙号,“太”字似乎没什么特定意义。按“太”字的本意理解,就是大的意思。“太”字和“大”字在古书中也常常通用,比如帝王诸侯的继承人应该称为“太子”,古书中也写作“大子”。按宗法制,帝王诸侯的太子相对于其他儿子来说是大宗,其他儿子相对于太子来说是小宗。如果这样理解的话,似乎太宗指的就是相对于某祖的其他儿子的大宗的意思。个人理解。
“玄”字有多种解释。比如,指玄孙,而碰巧的是,唐明皇李隆基正好是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玄孙;另如,指天,如果从这个意思来理解,可能是后代把李隆基抬高到天一样高的地位。个人理解,或许还有别的意思。唐朝庙号泛滥,或许随便找了个好字,也说不定。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古代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明太宗等。

~

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为何庙号只是“宗”,而不是“祖?
答:被人刻意的给搞成了一个宗号。当然,皇太极以太宗的庙号入土,明显增加了清朝其他三祖的含金量,人们在评价清朝皇帝的时候会说,像皇太极这样牛叉的皇帝只混了一个宗号,那其他三位皇帝得厉害个什么样子。假如皇太极也是祖号,那清朝开国四祖之后,估计雍正、乾隆的庙号都得成祖。

为什么汉代君王叫“帝”,到了后面的宋朝君王叫“宗”?
答:主要是汉朝的皇帝很多没有庙号,所以用谥号来称呼,比如文帝、武帝,而后来由于谥号加得越来越长,实在是不好记,于是只用庙号来称呼。主要是唐以前按照谥号,唐以后按照庙号。01.谥号与庙号 谥号始于西周,用于评价一个人生前的是非功过。而庙号始于商朝,是君主给自己有大功的祖宗追加的,以此表示他功劳...

为什么历朝皇帝有的叫“祖”,有的叫“宗”?
答:庙号就是祖啊宗啊的称呼,一般祖的档次比祖更高些。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高祖,刘秀是世祖,别的就没什么庙号了。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皇帝。但也有滥封的,曹魏时,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着的时候...

古代皇帝××帝、××宗、××公的区别是什么?
答:皇帝生前是不知道自己的庙号的。汉高祖、唐高祖、唐高宗 等。其一般的规律是,开国皇帝称袓,守成皇帝称宗,只愿少数例外,如“明成祖”朱棣,他是篡位,不是开国的;还有就是康熙的庙号“清圣祖”,它明为守成,实为开国,开疆拓土的。再如隋炀帝,暴戾成性,后人以此称之。谥号:帝王、贵族死后,...

唐太宗的宗什么意思?
答: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宗: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说文》尊祖庙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庙号不...

古代皇帝为何有时被称为“帝”,有时被称为“宗”,有时直接以年号代称呢...
答:谥号字数的加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称呼上的不便,所以人们开始改用以庙号来称呼皇帝。而庙号这类称呼都是以“祖”或者“宗”作为结尾,其中后者的人数要更多一些。明清:以年号称呼皇帝 皇帝在位期间都设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其中明清以前的皇帝大都曾多次改元,而明清两朝的皇帝则大都...

祖、宗有什么区别?
答:1、象征含义不同。祖即血统直系先辈之人也,宗即家族的分支。2、字义不同。按甲骨文中拆字组合,祖=示+且,“且”在甲骨文字形为祖庙状,由“土”形转化而来,象征着祖先崇拜,“祖”字面意思为又又,及示的二重进阶关系;宗=大+示,代表大示。3、代表的辈分不同。以甲骨文中代表五代关系则是...

皇帝庙号中的世宗、高宗是什么意思?
答: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

古代皇帝的叫xx宗和叫xx帝这有什么区别?
答:xx宗xx祖等是庙号,是皇帝的后代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以及加强皇室对国家的正统思想的建立而设立的。一般开国皇帝驾崩后会在首都和全国主要城市设立皇帝庙。xx帝指的是皇帝驾崩后,后世子孙根据他一生的功绩做的一个评价,是谥号。由于唐朝以后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而且缺乏公正性,所以唐以后主要对...

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原因是什么?
答:在隋炀帝之前皇帝称“帝”,唐太宗后为什么称为“宗”,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之前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庙号。唐代之后,谥号变长,称呼不方便。在隋炀帝杨广之前,谥号还比较短,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谥号就开始变长了。起初,李世民的谥号是文皇帝,然后是文武圣皇帝,最后是文武大圣皇帝。我们总不能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