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主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其伊谁之赐?公(袁可立)宜祠。--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4、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文言文“之”的7种用法和意义?
答: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5、代词,这,那。6、虚用,无所指。7、往,到。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之流[zhī liú]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2、之者[zhī zhě]唐宋时...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答: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

在文言文中的“之”都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答:回答: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

文言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答: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

文言文之的用法有哪些?
答:一、之 意义:“之”作文言虚词时,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或调整音节的意义。用法:作结构助词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音节助词时,“之”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虚词时,表示行为动作的原因、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行为动作的对象或...

在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几种
答: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

文言文“之”的用法一共有几种?
答:之的用法文言文8种如下:1.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例如:“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肉食者谋之。”2.作动词,“去”“往”“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3.作结构助词,译“的”。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答:文言文中“之”[zhī]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

文言文当中的之的用处
答:5. 文言文中的 之字 的用法有哪些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语法意义有哪些
答: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5、撤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