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

作者&投稿:陈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们如果想要发展自己的才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一定的个性而不是与大家保持一致,如果我们太过于在乎外界的看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有个性很重要,但是从众则是一件更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学习下从众的心理学依据。

提及从众,可以了解阿希的从众实验。 阿希从众实验

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也作了访谈,归纳出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把人们被社会影响导致的从众行为继续细分为:依从,认同,内化。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有主见,有理性。

实现真正的有个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付出毕生的努力,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优秀的思考者,就必须要承担着项任务。

大众传播一直存成,报纸,电视,以及现在的网络,过去电视的内容很少,我们只会受到几个基本的节目影响,如今各种各样的内容出现,选择变多了,被影响的点也不一样了。

打开一本书,观看一个短视频,总有人在说服我们,去购买某东西,去XXX。新闻的片面性,娱乐性,迎合我们的兴趣,一定程度让干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大众媒体影响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对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反应方式。

媒体感染:一件事情发生,被新闻报道之后,随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类似的新闻。 新闻播报了一个自杀的记录,随后几周自杀增长了很多。很可能是因为这类报道触发了盲目性的模仿自杀。 媒体报道的重点有可讷讷个决定随后发生的事件。

说服可以倡导和平,也可以煽动仇恨;可以启蒙,也可以欺骗,说服的力量非常强大。

人们在说服时存在两种基本路径:大部分说服都包含这两种成分

说服的障碍: 从说服一个人到让一个人行为上有所改变,我们需要客服的障碍 ,不是要记住信息本身,而是记住自己做出反应时的想法。

不同的宣传方式在说服力上有不同的差异,本书提供了几个最常见与最重要的方式进行说明:

我们大多数人,停留在“知道”很多并不正确的事情上,我们的思考也是不理性的。但通过准确的有用的信息和拥有处理信息的时间资源,也可以保持理性的思考,但是关于这两个因素上:

我们是认知吝啬者,尽力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忽略掉一些信息,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或者过分利用一些信息,以便不再寻找更多的信息;或者感觉到差不多了,愿意接受一种不太完美的选择。 我们会喜欢走捷径。

也许我们不是那么的理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定要歪曲事实,一旦我们了解了人类大脑的一些局限和常见的偏见,我们有可能进行更好的思考和做出更聪明的决定。

社会背景——事物呈现或者被表述的方式——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的判断。

每天我们要面临大量的信息,而堆这些信息理解和处理的一种途径就是便捷式判断,几乎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选择特定的规则,直接解决手中的问题, 与系统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

代表性便捷式判断:我们关注的认知对象与另外一个认知对象有相似性,并判断第一个对象与第二个对象一样。 一般质量高的商品价格也高,如果某个东西价格贵,我们便推断它的确很好,但是高价格并不一定代表高质量。

易得性便捷式判断:根据我们容易得到的实例做出具体的判断,死于鲨鱼袭击的多还是死于坠机的多? 由于报道,人们对这类事务印象更深,因此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如死于鲨鱼袭击的人更多。

态度便捷式判断:对人的良好或者不好的总体印象,会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人的推测和期望

什么情况下人们会使用便捷式判断?

分类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会唤起特定的信息或者定型来指导我们的预期。比如大学教授,交际花,种族主义者,一旦用这些对某个人进行分类,我们就把接下来的互动建立在定型的基础之上。

虚假关联,我们常常感到我们认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存在某种联系,但事实上并不存在。

内群体-外群体效应:对人们进行分类的最常见方式是,“我的群体”与“不属于我的群体”。 偏爱自己的群体,“我的更好”,对外部群体则使用标签化来看待。

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 , 记忆不是录像带,而是要对零零碎碎的真实事件加以过滤和改造,这一过程依据:“我们认为可能是发生了什么,我们认为应该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希望发生了什么”。 参考《罗生门》《记忆碎片》电影。

引导型提问不仅可以影响对事实的判断,而且可以影响人们对事情的记忆。

当记忆内容是突发式的时候,我们会重构记忆,当发生的是一些持久的事物,比如个人的经历,情况如何呢?

我们不可能记住每个细节,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记忆也会出现严重的修改与歪曲, 我们的记忆会适应自己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假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福的,而且父母的态度很冷淡,那么童年里偏离这一印象的事件会越来越难以回忆起来, 然后我们的记忆越来越一致,也更加不准确。

我们会尽力保护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维护我们先前存在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定型。在第一次获取信息时的信息影响是巨大的,在形成判断时容易使用过去的分类,有时会采用便捷式判断。

堤防那些试图影响你对情景加以分类和界定的定型,有许多途径可以对某个人或者事情进行界定和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或者事件,就不会依靠唯一的分类方式。

人的态度和我们的行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具有一种倾向,将个体的行为归因与个人的特征,而不是来自环境的力量。例如:XX没有完成作业,我们会回答他懒或者笨,而忽略了学校过于拥挤,学习环境差等因素。 人们会对某种与特定行为类似的属性或特质,来对这个人的行为进行解释。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行动者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为情景因素,而观察者倾向于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为稳定的人格素质。

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就会出现这种状态。由于认知失调带来的不愉快,人们会有目的的减少他,这一过程与人们口渴去喝水来减少这种口渴感是类似的,只是这里驱动我们的是认知的不适,而不是生理上的需求。

加入一个吸烟的人阅读了医学报告,证明了吸烟有害健康,那么这个吸烟的人可能会产生失调,减少失调最有效的办法是戒烟,这样:“我不吸烟”与“吸烟有害健康”就可以保持一致,但是由于戒烟很难,我们就会在另外一个认知“吸烟有害健康”上想办法。

让自己相信吸烟其实没有那么有害,比如实验证据不具备结论性,聪明人也吸烟,大家都在吸等等,最后就会逐渐相信吸烟是一种重要而极其享受性的活动。 实际上,他成功的构建了一种新的态度或者改变了原有的态度

减少失调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会阻止我们去了解一些重要的事实,或者妨碍发现问题的真实途径。但另外一方面,减少失调是一种自我防卫行为,可以让自己维持在积极的形象。

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一般会采取与原本所确信的观点相符合的方式,对信息加以歪曲:

一般我们在做了决策之后,会改变自己对原有决定的态度,来减少失调。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改变态度的情景减少失调,比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讲一些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通常我们有两种方式来说服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

人们在说谎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外部理由进行辩护,那么就会从内部说服自己相信谎言。

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我们有外部理由来说服自己,那就不会从内部改变。

社会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引起身体痛苦或者心理痛苦的有意行为。攻击可以区分为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除了一些明显的,如憎恨,复仇和战争,还有一些其它的主要原因。

作为社会性动物,以上主要提到了人比较暗淡的方面,这里探讨下人性中比较温柔的一面,人际吸引。

当我们像朋友们询问,为什么对自己所熟识的人喜欢时,得到的答案大致如下:1 信仰与志趣相投;2 有能力,才干,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3 具备一些令人愉快的品质,诚实,善良,明理。 4 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不过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去确定具体的条件会导致相互吸引。

一个人的特征对一个人受喜欢的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看法一致的人,为什么呢?

得失理论:设计一个实验,有四种条件

最后的结果:逐渐获得肯定评价对喜欢的程度,比完全正性的评价要大。丧失正性评价则影响最大。

交换关系:人们关心的是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公正,即分配要公平,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出现了不平衡,双方都不快乐。

共有关系:双方不去计较,自动的满足对方的需要,自己需要时也容易获得同样的关系。

假如说是交换关系,在有奖赏的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去帮助,如果是公有关系,我们认为他需要帮助时就会去帮助。



~

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二:社会中的自我
答:(六)自我表露的管理 1.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以适应我们的观众。如,虚假的谦逊。2.有时人们甚至会以自我挫败行为来实现自我妨碍,用以为失败提供借口,从而保护自尊。后记:傲慢的危险与积极思维的力量——一对相反的事实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服务偏差。

想成为业界高手,你必须知道麦肯锡阅读法
答:《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眼中的社会性动物(原书第8版)》([美] 埃略特·阿伦森等著;侯玉波等译);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套装上下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全面知识类书籍指的是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但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段位,所以,在这里,我们以学科概述...

DAY 117 | 第119篇:儿童的依恋模式——《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笔记2
答:由于婴儿出生时,大脑发育还很不成熟,人又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大脑在构造上与他人大脑的联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功能和发育。由此形成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恋是存在大脑内部的 “自带系统” ,它的不断进化发展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心理安全。健康的依恋...

如何用心理学识破他人的套路和陷阱?
答:比如心理学,一般人都会推荐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和《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我敢保证,这两本大开本砖头厚度绝对可以砸死人,且90%的人读不完这两本就会放弃了。所以,我们不如从实用有趣入手,要学习行为心理学只需读完三本便可入门到精通了,他们分别是《影响力》、《社会性动物》、《思考,快与慢...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总结的读书笔记 2500字
答:(3)生活消费水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
答:赏析:人是社会性动物,在这个实际上生存,总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和他人交往和相处更是如此,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对自己非常了解,对自己给与很好的评价,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无愧于心。 3、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赏析:这...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答:《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1 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

鲁滨逊漂流记好词好句汇总
答:试想一下,在相同的环境和状态下,有几人能够像鲁滨逊一样,拥有那样坚强的一颗心灵,人是社会性动物,离开了社会是感觉孤独和不安的,但他孤独的生活了28年,还生活的有滋有味。“既来之,则安之”是最他心态的最好形容,人们在面临困境时除了顽强的挑战,其他的想法都是消极的,我们都要学会挑战。 鲁滨逊漂流记好词好句...

对别人太在意,反而是自私的行为?——《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五
答:这个理解起来并不太难,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必然处于各种关系中,人要获得幸福,“认为自己有价值”是基础。而要体现这个价值,并不需要置身于一个家庭,与任何人的联结,都能体现我与外界的关系,体现我的价值,因此,共同体的最小单位就是“我和你“。那么,怎样寻找共同体感觉呢?—— 把对自己的...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答:自卑了如何超越,我在书中没找到答案,可能读的不够细,需要再读。书中经常提到“优越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提到最多的是“合作”,与人合作,能解决很多心理问题,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