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怅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通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落日怅望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标签: 孤独 思乡 诗 情感

《落日怅望》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落日怅望》注释

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想。
何:多么。
滞:滞留,淹留。
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
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
平昔:平素,往昔。
颜:面色,容颜。

《落日怅望》赏析

赏析一

沈德评此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著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赏析二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究竟起什么特殊艺术效果呢?细细玩味,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我们心中的弦索。

《落日怅望》作者马戴简介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曲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马戴的其它作品

○ 灞上秋居

○ 出塞词

○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 楚江怀古三首

○ 马戴更多作品



~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

河满子·怅望浮生急景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宋代·孙洙《河满子·怅望浮生急景》 河满子·怅望浮生急景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

寄刘禹锡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寄刘禹锡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 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 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 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寄刘禹锡》作者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野望赏析 首联,景中...

北游酬孟云卿见寄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北游酬孟云卿见寄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忽忽忘前事,事愿能相乖。衣马日羸弊,谁辨行与才。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行行无定止,懔坎难归来。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幸君夙姻亲,深见中外怀。俟子惜时节,怅望临高台。《北游酬孟云卿见寄》作者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唐河间(现...

苏轼《南乡子·集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南乡子·集句原文: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南乡子·集句翻译及注释 翻译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

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唐代·畅当《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 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

感遇诗三十八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南乡子·集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南乡子·集句》赏析 “怅望送春怀 ”,起笔取杜牧《惜春》诗句,点对酒伤春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次句直抒伤春所以伤老 。“渐老逢春能几回”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句。杜甫此诗是飘泊成都时作。渐老,语意含悲。逢春,则一喜。能几回?又一悲。非但一悲,且将逢春之喜...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