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称帝后,大力推行的火耗归公是什么?

作者&投稿:蒲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摊丁入亩指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改变了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办法,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在古代,百姓不但要交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但官绅不需要当差交税,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后,官绅也需要当差交税,不过雍正并不是真的要官绅去服兵役和徭役,而是允许他们用钱兑买,官绅出一笔钱之后,就可以免除服兵役和徭役,但税依旧交。
火耗归公也是雍正继位之初,改革的一个重点。火耗又叫“羡耗”,地方官在管辖区征收客税时,会要求纳税者在规定的交税额度之外,再多交一部分银两,多交的这部分税收就是“火耗”。
“火耗”最早出现于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时期。张居正做内阁首辅期间,明朝内部矛盾重重,出现了衰败之象,他为了兴复大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张居正改革中有一条重要内容,就是推行“一条鞭法”,即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既简化了税制,便于税收征收。同时,也让地方官难以作弊,从中中饱私囊,增加了财政收入。
地方官员在收税过程中,由于收上来的多是碎银,官员需要将它们熔化铸成银锭后,再上交国库,但是在银两熔铸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些损耗需要由纳税者承担。再加上银两在流通过程中,有磕碰磨损等,也会造成银两的损耗,导致它成色不足,所以官员在征收课税时,会要求纳税者交火耗,从而弥补其中的损失,但是不论熔铸造成的损耗,还是流通造成的磨损,银两消耗的数量都是很小的,但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增加自身的收入,故意多收火耗。
火耗所占的比例,大多超过了实际损耗,一些地方甚至一两白银收四五钱的火耗,这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导致百姓怨声载道。雍正继位后,要求官员将所收的火耗,全部上缴国库,归国家所有。不过清朝官员和明朝官员一样,他们的俸禄很低,很多官员的俸禄不够花,所以就在火耗上下功夫,这导致官员征收火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造成贪腐横行,百姓怨声载道。
康熙晚年时期,朝中贪污腐败非常严重,再加上九子夺嫡的恶劣影响,导致国库空虚,大清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雍正推行火耗归公,缓解了清廷的财政压力。清廷还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厘定火耗的额度,征缴之后要统一上缴国库并登记造册。征缴的火耗,一部分上缴国库外,剩余的会以养廉银的形式,下发给各级官员,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官员的生活。
由于所受的火耗,全部归朝廷所有,无法装进官员自己的口袋,所以高着离谱的火耗基本没有了,这有效地解决了从明朝时期以来,存在已久的地方横征暴敛的弊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雍正为了确保火耗归公政策的切实施行,不断派能臣干吏,到各地清查账目,严防舞弊,例如雍正身边的重臣李卫,他做户部郎中期间,负责火耗归公事宜时,位高权重的亲王,暗示李卫,他要将火耗收归己有,但是李卫立马让人将火耗银装箱,还在上面写上了“亲王火耗”,并放在了户部的门口,这让亲王大失面子,还为了平息舆论,被迫向李卫道歉,火耗才顺利归公。
雍正还不断地派钦差大臣,去各地明察暗访,通过广泛收集民情,从而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火耗。对于敢顶风作案,为了增加自身收入,故意收高比例火耗的官员,或者未按实际收入情况上交的官员,雍正都会严惩不贷,甚至还会大开杀戒,以儆效尤,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火耗归公的施行,降低了火耗征收的比例,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增加了国库收入,改善了清廷的财政问题,官员借助火耗的贪腐之风,也得到了遏制,在当时是一项很有效的改革措施。

~

雍正为什么要推行火耗归公
答:火耗归公又被称作为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作为理由,进行多征钱银。雍正二年正式实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正式推广至全国,将明朝以降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而火耗归公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清朝雍正年间...

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答: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

火耗归公是雍正改革的举措,为何乾隆要废除?
答:到了大清王朝也沿用了明朝的税收政策,雍正上位之后发现国库亏空严重,加大力度差缘由是发现火耗费存在很大的弊端,这成了地方官员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合法途径,平民百姓也因此苦不堪言。于是他提出了火耗归公的政策,及之后受到的所有税收包括火耗费都必须是公家的。而火耗费将用以地方的建设和地方官员...

火耗归公的介绍
答: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雍正大力推行的火耗归公,火耗归公究竟是什么?
答:雍正王朝时期,皇帝大力推行火耗归公政策,目的是为了让地方官没有随意加税的动力了,因为税务都要上交。这个政策从制度上消灭掉了雍正朝的一个很大的贪污群体。 另外的作用就是巧妙地避开了康熙“永不加赋”的政策,不仅可以让中央政府多收些税,在理论上还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自从北宋时期,赵匡胤就...

同样是推行新政,为何李卫如鱼得水,而田文镜却阻力重重呢?
答:为什么要推行新政?康熙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其实国库已经一干二净。雍正帝即位以后,希望能够进行改革,以恢复国力,于是雍正帝推行三项新政:第一项由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第二项由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第三项由年羹尧和孙嘉诚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为什么要推行这三项新政:首先摊丁...

雍正号召的火号归公是麻意思?
答:火耗归公后,中央对各省征收火耗银由过去的暗收复为明收,并规定征收率,大大遏制了地方官吏滥征加派之风。同时,中央拨补地方行政开支不是,发放地方官吏养廉银两,促使地方官吏大大减少了腐败作为;三是减轻了百姓负担。火耗归公后,各省火耗率一般固定在10%-15%左右,百姓负担大减;四是大幅增加了...

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养廉银是什么意思?
答:为方便征收,火耗银由朝廷统筹各省的火耗征收,制定火耗率,纳入朝廷税收。养廉银是从火耗归公后增加的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分发给官员用作日常开支的一项制度。其目的在于增加地方官员俸禄,用高薪养廉的办法,尽量避免官员贪腐。其实这个时候的清朝 *** 官员的俸禄是很低的,其实这个时候火耗自然是无可避免...

清朝的“火耗归公”是什么?最早是何时开始的?
答: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雍正二年(1724)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

雍正皇帝进行火耗归公是怎样一项改革?
答:说到清朝皇帝雍正搞的一系列的改革其实也还是挺多的,当然了改革有的时候还真的是好事了,其实话说雍正皇帝进行了一次叫火耗归公改革了,那么这个改革有什么意义呢?火耗归公改革是怎么样的一个改革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提到雍正皇帝的耗羡归公,就必须提到火耗和养廉银。明朝是中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