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芮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来历介绍(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节的来历介绍 篇1
春节又称年节,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年节习俗随岁月的变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化、日臻丰满的历史过程。
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时,人们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日月天地之神、动植物之神以及孝侍祖先的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还要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俗称腊祭。腊祭之日,要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陈献祭品,以吹打奏乐、吟诵祝辞等方式感谢神灵保佑取得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全家族的人饮酒欢聚,尽情狂欢。
“年”在最初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如“五谷大熟为有年”。我国在夏朝已开始用“年”来表达时间的含义。从夏朝开始,各朝各代使用的历法不同,岁首的日期也因此变化,比如,夏朝岁首为正月,秦朝则以十月为岁首。岁首不固定,年节习俗就很难固定。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太初历》,这是一部阴阳合历的历法。《太初历》把正月规定为岁首,使一年的开始与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相对应。这样的规定,非常有利于安排农事活动,所以,尽管后世各代对历法多次进行修改,但始终沿用“正月为岁首”的规定。《太初历》的颁行,使得年节习俗最终定型,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但是,汉代时的春节并不是指正月的年节,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曾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称为立春节或春节。在立春节,皇帝亲率众臣参加迎接春天来临的仪式。民间也有许多活动,比如“打春”,“咬春”等等,现在民间仍广泛流行的立春吃春饼,就是延续“咬春”的习俗。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由于年节与立春节在同一时段,民间也愈来愈重视年节,“立春节”迎春纳福的主题自然而然地融入年节,致使“立春节”渐渐消失,立春也就仅指节气了。
历史上,春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先秦时期称“元日”、“上日”,汉朝称“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春节的名称是“元辰”、“元正”,唐宋时期主要把“元日”称为年节。另外,历史上把“元旦”称作春节的情况也很普遍。辛亥革命以后开始把“元旦”称作公历新年。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以前,我国使用的历法被俗称为农历。农历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元,从此,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元旦”则改称“春节”。但是,传统年节观念根深蒂固,民间仍然过农历新年,并以“过年”相称。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7日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会议又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分别规定了春节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名称更广泛地在全国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现了两个新年:公历新年元旦和农历新年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春节的来历介绍 篇2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胀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新春快来缺郑的时候,年便上岸,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巧扮吵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派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一年离除夕还差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逃入山上避难。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不小心碰倒一位老人,老婆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对不起!”老人不紧不慢的说:“没关系,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了,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你可不知道,我们这有一头怪兽叫“年”,它一上岸,百姓们都会成为它的囊中之物了!”老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还怕一头怪兽呢?”老人又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就把“年”轰走。可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以为他在吹牛。但老人仍然笑而不语。婆婆实在没有办法,就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到了深更半夜,“年”闯进村,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年”先是吓了一跳,之后,“年”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面走出来,披着红袍,手拿鞭炮,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冲着她张开口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年”最怕红色和噼里啪啦的声音。
三天后,村民们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没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们说起老人这件事,村民们一听,都跑到老婆婆家去看,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没有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就把农历12月30日,定位过年,又叫春节。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你看,春节的传说神奇吧!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应该知道过年的来历了吧!
春节的来历介绍 篇3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女孩们越长越漂亮,男孩们越长越帅。
春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节日之一。说起过年,还有一段来历呢。我们就重这说起吧......
传说夕和年原来都在玉帝下做事。年聪明勇敢,可夕呢,又懒又馋。夕还老在天上闹事,被玉帝贬到人间,变成了一只大怪物。
夕掉在了原始森林,把森林的动物全吃光了,便呼呼大睡,不知过了多少年,夕终于醒了,只见四周一片寂静。夕的肚子空空的,好饿啊。夕看见了一个村庄,便向村庄跑去。夕趁大家睡觉时,便吃起了村里的牛羊鸡鸭。村民们的生活失去了宁静。最恐怖的是,夕吃完了家畜以后边吃起了人。大家恨死了这头怪兽,可是谁能打过它?
谁知夕怕两样东西。年把红布甩在天上,红布一下子抓住了夕的四只脚。年又把竹筒对准夕的身体,只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夕拼命挣扎,再也站不起啦。
从此,农历十二月三十就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人们把正月初一那天叫做“年”
春节的来历介绍 篇4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

~

中国七夕节怎么来的
答: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

节日的由来
答: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答: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100字 赛龙舟,吃粽子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端午节是我国节日之一可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因为那我们就从一个伟大的人来写吧,在楚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人,也就是一位诗人她非常信任别人,所以,楚国越来越陷入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尸体不被将中的怪物和...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要说明是怎么诞生的!
答: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

中国节是怎么来的
答:应用: 古人有将印监系节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比如流传下来的汉印,方方都带有印钮。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钮,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由这两各地方不难看出,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同心结: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并美其名称为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

母亲节是怎么来历的
答:母亲节是怎么来的?母亲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在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这让她感到非常悲痛。于是,在次年母亲逝世一周年的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一场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的方式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随后,她四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怎么来的啊?
答:3、端午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

九月九节日的来历
答: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