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记时间的?

作者&投稿:籍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圭表
圭表是古人利用日影来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所谓“日上三竿”表明时候已经不早了,其主要有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水平放置的,对着南北方向的尺子,表则是直立放置的由木棍或者竹竿子做的
圭表可以通过观察影子的长度来确定节气,如表影最长的一天就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春分和秋分的表影长度则在冬至和夏至之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根据圭表的长期记录,定出一年为365.25天,圭表对我国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
二:日晷
晷说文解字即为日影的意思,其主要是用石刻做成的圆形器物,他是在圭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过来的,都是利用日影来观察时间。西汉初,每天时间划分为百刻,每刻约合今十四分二十四秒。日晷是在刻有放射线条的圆形石盘中间开凿一孔,置一铜制的箭,依日
光照射产生阴影反映在所刻度来计算时间,利用日晷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已被人类延用达几千年之久,他不到已经可以精确到一天的具体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但它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那就是必须需要有太阳,夜晚和阴天则不能用。
三:滴漏
圭表和日晷阴天和夜晚不能用,而滴漏则完美地弥补了这个缺陷,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一般是用铜制成,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古人往往把一天划为一百刻,。使用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流到水壶下放置的容器中,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因为冬天水易结冰的原因,古人又用沙子来代替水,所以又有沙漏计时,自从有了刻漏划分时间的新方法,不但便利农业的操作,而且应用于社会各方面。春秋战国以来,在军事上为了严明纪律,就利用了漏刻。例如,齐国的名将田穣苴,在军门前“立表下漏”以约束军士。到了日中,监军庄贾还没有到来,田穰苴就仆表决漏,立斩庄贾以徇,三军之士皆为之震栗。又如汉昭帝死了以后,昌邑王刘贺急于继承帝位,从昌邑驰车急往长安,“夜漏未尽一刻”。漏刻不仅古代中国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也都使用过。
四:焚香计时
这种方式最早是由寺庙里的僧人使用,当时的香规格大小都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是半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古时,僧人以一炷檀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那时标准的一柱檀香燃尽需要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以檀香计时,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久而久之,以一炷香香计时的方法就流传到了了民间,就连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并称此为“更香”。
五: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西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水运浑天仪同伙注水使轮转动,每天一周,恰恰与地球一转一致。能自动报时,有二木人,每一刻击鼓,每一个时辰(合现在两小时)就撞这已经很接近我们的电子自鸣钟了

自古就有宇宙的概念,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早期古人把日起日落一次这个周期现象记做一天,从而方便记事。后来把一天细化为十二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一天被分为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小时制

百度百科—一天

~

在古代没有手表和钟表那些,那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答:还有时辰香,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常看主角说:“我们只有一炷香的时间。”这里面的香就是计算时辰的香,用燃完一炷香所耗费的时间来计算时辰,这也是在没有日晷和漏壶时最方便的计时工具。而古时候的人没有手表之类的,如果要是约时间的时候就可以看日晷、没有日晷的话就看漏壶,还可以用几炷香的...

中国古代怎么记载年份
答:二、典籍记载北宋时女真族记年龄用自己看过几度草青为标志。这种以草木枯荣为一年的习惯很多民族都有。不过汉民族很早就发现了白天用立木测日影的方法。古人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发现了冬至和夏至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由此延伸出春分和秋分。在两分两至之上,又发展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后发展成二十...

古人是怎么记时间的?
答:一、圭表:古人使用日影来计算时间,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表是直立的木棍或竹竿。通过观察影子的长度,可以确定节气,如冬至表影最长,夏至表影最短。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圭表记录,确定一年为365.25天。圭表对农牧业生产有重要作用,促进了生产发展。二、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

古代人没有时间,他们是怎么想起来要去计算一下一天的时间?
答:。但是这样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在阴天或雨天的时候不能使用。其实古人并不具有很严格的时间观念,也会根据很多标志性的时间阶段来判断时间,比如鸡叫、太阳的位置在正头顶等等。直到清朝的时候,西方的记时方式才传入中国,人们才开始有了一天24小时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的基本常识。

你有哪些记录时光的方式?
答:后来有了手机,开始用照片记录生活,不过我的第一只手机才30万像素,内存也不大,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多,还特别糊。那个时候还没有朋友圈,我就在QQ空间里写日记,比起传统的日记,QQ空间可以上传照片,文字+照片的方式让我着迷,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想着怎样装扮我的空间,让他变好看又吸引人。再...

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答:古人选择计时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给每个时辰取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代漏壶计时,一昼夜24小时为96刻,即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5分。这样的方法。

古代人是怎么看时辰的???说详细点,。。。
答: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
答:(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

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
答:【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

古代记录人出生的年,月,日信息古代人是怎么记录人出生时间的。
答:这个嘛,就牵扯到中国古代的纪年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甲乙丙丁,地支就是中国的十二生肖子丑寅卯,60年为一个轮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甲子。如甲子年等。月份是按照十二地支来计算的,如子月等。日期也是按照纪年的方法,如甲子日,也是60天一个轮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