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皿介绍(二):鼎、鬲、甗、簋、盨、簠、敦、豆、盂、钟

作者&投稿:漕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青铜鼎是古代重要的礼器,既有烹煮肉食的功能,也用于实牲祭祀和宴飨。《周礼·天官·亨人》中提到“掌共鼎镬”,郑玄注解称镬是煮肉及鱼腊的器皿,而鼎则用于膂熟食物。商周时代的青铜鼎不仅是实用的烹饪工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夏禹九鼎便是此类器物的代表。
2. 鬲是一种炊粥器,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陶鬲。鬲的袋形腹设计旨在扩大受火面积,加快烹饪过程。到了商代晚期以后,鬲的袋腹逐渐简化,且许多青铜鬲具有精美的花纹,不再适合直接用于火煮,而更适合作为盛粥的容器。
3. 甗是一种蒸饭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体称为甑,用于盛米;下部为鬲,用于煮水,中间的箅子使蒸汽可以通过以蒸熟甑中的米饭。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数量稀少。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其数量有所增加。
4. 簋是用于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簋与列鼎制度配合使用,根据史书记载,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簋的数量有严格规定,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等。
5. 盨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已基本不再使用。
6. 簠是用于祭祀和宴飨时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出现于西周早期后段,主要盛行于西周与春秋初期,至战国晚期以后逐渐消失。
7. 敦是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的器皿,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它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至秦代以后不再使用。
8. 豆是专门盛放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也是礼器之一,常以偶数组合使用,但也有使用奇数组合的。
9. 盂是大型剩饭器,也可用于盛水盛冰,一般具有侈口深腹和圈足,带有兽首耳或附耳。由于其铸造需要大量铜材,耗资巨大,因此出土数量相对较少。
10. 俎是切肉、盛肉的案子,也是礼器之一,常与鼎豆一同使用。
11. 匕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形状像汤勺,长柄浅斗,用于取食。后来,“匕”字引申为匕首,即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12. 钟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会与编钟、编磬一同使用。
13. 铙钹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后来演变为编钟。铙钹指的是铙和钹两种打击乐器。
14. 编钟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青铜打击乐器,其形式由铙演化而来,具有尖锐的扁体共鸣箱和平面上的悬挂柄。

~

洛阳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青铜器分类
答:食器类别包括烹饪、盛放和取食的器具,如鼎(类似锅,用于煮肉),有圆腹和足部的结构;鬲用于煮饭,侈口和三空足设计;甗则类似蒸锅,上下两部分分置食物和水;簋是盛饭的大碗,圆腹侈口圈足,有两耳;簠是方形容器,长腹外侈,四足,盖与器体可合二为一;盨和敦则是盛粮的椭圆形或圆形器皿...

青铜器盉、甗、簋、罍、卣、斝等都会是啥东西,又有啥用途?
答:甗圆身直耳, 侈口束腰,器形厚重。鬲由三个中空的足组成,足间烧火加热。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三联甗,高68厘米、长103.7厘米、重138.2千克。三联甗采用一鬲三甗,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与如今的多眼灶十分相似。簋 北京东直门外,有一条名为“簋(音guǐ)街”...

簋、鬲、卣、簠、甗、觥、觯、盉、盨、斝、匜,这些字该怎么读?
答:jiǎ)、匜(yí )基本字义:1、簋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2、鬲 〔鬲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3、卣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4、簠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5、甗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

簋、鬲、甗、觥、觯、匜、觚分别属于什么类?
答:酒器:觥(饮酒其中容量最大,常用来罚酒)、觯(与尊相似而小,容量三升)、觚(大口、细腰、长身,四面有觚棱,有方形和原型两种,容量二升)食器:簋(敛口的圆形器皿)、鬲(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甗(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放食物)水器:匜(盥洗器,腹深...

试举出古代青铜器几种食器、酒器、乐器、水器、兵器
答:青花瓷

甗是什么
答: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较多。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却是在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3个甗,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

青铜器的分类
答:2、盉: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盛行于殷代及西周初期。3、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4、甗:是蒸食器,分上下两部分甑和鬲,有的是连体,有的是分开的。5、敦: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

青铜礼器的分类介绍
答:据桓公二年何休注《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在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如:5鼎与4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其中“9鼎8簋”为最高规格,天子用。鬲(lì)饪食器,礼器。有三只袋足。由新石器时期陶鬲演变而来。甗(yǎn) 蒸...

簋、鬲、甗、觥、觯、匜、觚分别属于什么类?
答:6. 食器:甗,是一种分为两部分的烹饪器皿,下半部为鬲,用于煮水,上半部为甑,用于放置食物。7. 水器:匜,是一种盥洗用的器具,腹部深且盛水,前端设有注水的“流”,后端有握持的“鋬”,整体便于使用。以上是对古酒食器的简要介绍,每种器皿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形状。

四足鬲青铜器分门别类
答:首先,鼎,类似现代的锅,主要用于煮肉,常见圆腹、双耳和三足,也有四足的方形鼎。鬲,主要用于煮饭,特点是侈口和三个空足的设计,如甗,就像现代蒸锅,由上部的甑放置食物和下部的鬲盛水,两者间有铜制的箄以通蒸汽。角是一种酒器,形状类似爵,前后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在古代礼仪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