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书目录 南朝的道教编写了哪些书经?

作者&投稿:紫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经书目录,最早的载於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内篇》中之《遐览篇》。所载道经《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生经》、《二十四生经》、《九仙经》、《灵卜仙经》、《十二化经》、《九变经》、《老君玉历真经》、《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温宝经》、《息民经》、《自然经》、《阴阳经》、《养州茄凯生书》一百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九敬经》、《甲乙经》一百七十卷、《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按摩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入山经》、《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灵宝皇子心经》、《龙蹻经》、《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鹿卢蹻经》、《蹈形经》、《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天图》、《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经》、《玉策记》、《八史图》、《入室经》、《左右契》、《玉历经》、《升天仪》、《九奇经》、《更生经》、《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岷山经》、《魏伯阳内经》、《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玉女经》、《四君要用经》、《金鴈经》、《三十册唤六水经》、《白虎七变经》、《道家地行仙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天师神器经》、《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文人经》、《捐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后经》、《神光占方来经》、《水仙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内视经》、《文始先生经》、《历藏延年经》、《南阔记》、《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童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五卷、《道机经》五卷、《见鬼记》、《无极经》、《宫氏经》、《真人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幻化经》、《询化经》、《金华山经》、《凤网经》、《召命经》、《保神记》、《鬼谷经》、《凌霄子安神记》、《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真经》、《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安魂记》、《皇道经》、《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柜记金板经》、《黄老仙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百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入五毒中记》、《休粮经》三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筭经》、《道士夺筭律》三卷、《移门子记》、《鬼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郄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荆山记》、《孔安仙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仙却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后》二卷。凡不言卷数者皆为一卷。其次有诸符,则有《自来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灵符》、《六君符》、《玄都符》、《黄帝符》、《少千三十六将军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龙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机符》、《九天发兵符》、《九天符》、《老经符》、《七符》、纳蠢《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伏羲符》、《禹蹻符》、《消灾符》、《八卦符》、《监乾符》、《雷电符》、《万毕符》、《八威五胜符》、《威喜符》、《巨胜符》、《采女符》、《玄精符》、《玉历符》、《北台符》、《阴阳大镇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壶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灵符》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符》合五百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其馀小者,不可具记。以上,列举「经」类一百三十七种,共四百三十四卷;「记」类二十九种,共五十一卷;「法」类五种,共十五卷;「文」类四种,共十卷;「录」类三种,共四卷;「集」类二种,共二卷;「杂」类(如养生书、升天仪、微言、九宫、囊中要、大禁、夺筭律、立亡术、道要、道意、大览、肘后等)十二种,共一百五十卷、「图」类十三种,共十三卷;「符」类共六百二十卷;统计以上九类,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九卷。

《悟真篇》,在道教史中为承前启后的一部名著,与《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道教经书目录:一千二百九十九卷全要的话需要多少钱?

补充最重要的经:道德经。

谁知道《道藏》的目录和大概内容?~

《道藏》的修道价值及主要内容和分类方法





道经的修道价值,我想是不用多说的,大家都应该了解了,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说: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他哀叹:涸澈之鱼犹希斗水来全其生命,而人却不知以道全生。学道的一个方便途径就是读道经。《道藏》诸多的道经就是一条条使人离苦得乐的径路。

除此之外,道经还有很多社会价值,由于收书超出道教典籍的范围,却意外地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1、首先,它保存了部分古佚书。如《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广黄帝本行记》等,皆是早佚的古书,幸赖《正统道藏》加以保存。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从中发现后,遂于嘉庆年间收入其所刻《平津馆丛书》中。清代另一著名学者严可均在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也曾广泛利用《正统道藏》,以辑校逸文、遗书。


2、其次,现存明《正统道藏》上承元《玄都宝藏》和《大金玄都宝藏》,而金、元二“藏”又是在宋《政和万寿道藏》版片的基础上修补而成的(元藏则加了全真道著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宋版书,所以在版本学和校勘学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惠栋说:“道藏多儒书古本。”最著者如《墨子》《淮南子》《山海经》等。清著名学者毕沅曾取“道藏”本以校《墨子》,庄逵吉亦据“道藏”本以校《淮南子》。今《正统道藏》之《山海经》,虽不一定出自宋版《道藏》,但却出于宋《中兴书目》所录“每卷有赞者”,它不仅保存了一种南宋刻本,而且每卷附有《图赞》(不全),更是现存《山海经》版本中的孤本。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注》,皆以《正统道藏》本作为重要参考本。



道教经籍之价值,远不止上述两端。除它是宗教特别是道教研究的基本资料外,对其他许多学术领域也有重大研究价值。





3、中国哲学。在封建时代,儒家学者一直视儒学为正统,认为只有儒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佛、道二教既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哲学也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后亦有相当影响。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误解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来看,佛道哲学与儒家哲学同样是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教自东汉末产生以来,即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同儒家一样,广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为了树立和巩固自己长生不死的宗教信念,宣扬宗教教义,曾对其宗奉的《老子》和《易》进行了大量的诠释,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达到这种宗教目的的各种方术。通过对《老子》《易》的诠释和各种方术特别是内丹术的阐扬,逐渐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宇宙观、本体论、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
如在许多道书中,主要是大量关于《老子》《易》的注疏中,有许多哲学“本体论”的阐释,在众多的内丹著述中,有许多“心性论”的阐释。其中也不乏深刻的见解。应该看到,道教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儒、释,它汲取了许多儒、释思想;同样,儒、释两家哲学的发展也有赖于道教,也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道教思想。单就儒家的宋明理学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有赖于对释、道思想的汲取。
众所周知,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在汲取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除吸收了佛教思想外,主要是吸收了《老子》和道教内丹学。其后的程、朱各家无不从佛、道汲取思想养料。儒、释、道三家既互相斗争,又互相汲取,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事实,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如果只研究一家两家,而不同时研究三家,就很难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点,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许多人的共识。





4、养生和医药学。道教徒为求长生不死,一直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养生方法,如它承袭了古代的行气、导引、按摩等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使之在理论上、具体方法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长生不死的目的虽不能达到,但对健身延年却颇多成效。许多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现存《正统道藏》中的这类著作,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



与此同时,为了同样目的,道教又很重视对医学和药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道教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学家,最著名的有东晋葛洪、梁代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
他们在医药学上的成就,是同时代医学家中之佼佼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或者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世人,或者以医学巨著留存后世。这些著作现虽大半失传,但留存在《正统道藏》中的,尚有葛洪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包含有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的内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皆是中国医药学史不朽之作。唐以后,卓有成就的道教医学家及其著作,也代不乏人,如宋佚名道士之《急救仙方》,元末明初著名清微派道士赵宜真之《仙传外科秘方》,以及清代著名龙门派道士刘一明之《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是各代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的重要代表。道教医学的成就和发展,虽然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但它从宗教要求出发,又在某些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如他们强调济世度人,因此十分重视医德,医生对病人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分贫富贵贱,怨亲善友,一律以“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之”。从普救众生的观点出发,又十分重视对下层群众和妇女儿童疾病的研究,注意医方的大众化和药物的就地取材与廉价。

5、中国古化学。道教徒为了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又继承古代炼丹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他们以为通过矿石药物(或加草木药)的冶炼,可以炼成“仙丹”,用以服食,即可长生不死。故许多道士以毕生精力从事药物的选择、配制、烧炼,经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不知作过多少次试验,研究过多少种药物的性质,炼就多少种矿石化合物。这种炼丹活动虽为宗教目的所驱动,但实际是在不自觉地从事化学实验。“仙丹”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炼成,但却观察到了许多矿石药物的化学变化,认识了许多矿石药物的性质,为中国古化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因此一般化学史家都称道教炼丹术为中国古化学的先驱,《正统道藏》所载大量外丹黄白术著作是中国古化学史的重要资料。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就是道士在炼丹中首先发明的,时间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其根据见之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伏火矾法》。中国冶金史上最早的水法炼铜,也是道教外丹书首先记录下来的,时间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至宝应年间(758~762),上书卷四之《丹房镜源》也记载其事。至于道士在炼丹中制造出具有实际疗效的内服和外用丹药,扩大了医药来源,更是不在少数。





6、此外,《正统道藏》所收的大量内丹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史料,也是研究气功学、人体科学的直接资料。

7、《正统道藏》中还有若干地理、文学、音乐方面的著作,也很有研究价值,如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记邱处机西觐元太祖途中的地理、民情,就是研究当时中亚地理、民情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总之,收入《正统道藏》及其他散存的道教典籍,既是道教活动的记录,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将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一定的贡献。

《道藏》的主要内容


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





1、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西升经》《大洞真经》《度人经》《清静经》《阴符经》《玉皇经》等;





2、有阐发教理教义的著述,如《真诰》《道教义枢》《玄珠录》《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净明忠孝全书》等;





3、有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

4、有外丹黄白术著作,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等;





5、有炼养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崔公入药镜》《诸真圣胎神用诀》《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青华秘文》《陈先生内丹诀》《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书十二种》等;





6、有符箓道法著作,如《灵宝五符序》《上清豁落七元符》《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法会元》等;



7、有斋醮科仪著作,如《正一威仪经》《玄门十事威仪》《太上出家传度仪》《三洞修道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

8、有教规教戒著作,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





9、有神仙、道士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南岳九真人传》《三洞珠囊》《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金莲正宗记》《清微仙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





10、有宫观山志著作,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金华赤松山志》《仙都志》《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武当福地总胜集》《武当纪胜集》《茅山志》《岱史》《西岳华山志》《宫观碑志》等。



以上仅是道教经籍构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道藏收书的主体。除此之外,道藏又收有若干非道教之书,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





11、儒书大抵指扬雄《太玄经》、邵雍《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鲍云龙《天原发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学著作,如《易因上下经(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经(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数钩隐图》《易象图说》内、外篇等;





12、医书大抵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八十一难经》《图经衍义本草》等;



13、 阴阳卜筮书大抵指《黄帝龙首经》《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玄妙白猿真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遁甲缘身经》《六壬明鉴符阴经》《卜大象星历经》等;14、诸子百家书大抵指除《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外,所收之《墨子》《鬻 子》《鹖(hé)冠子》《公孙龙子》《尹文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子华子》《素履子》《无能子》《刘子》等;





15、此外,还收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等。



道藏收书之杂,曾为儒家和佛教徒所诟病,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说道经杂而多端。



道藏的出格收书,并非全无理由。





1、如上举《易经》,虽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但是否即为儒家之专书,还是值得探讨的。实际上,祖述《易》是道教的传统,从它建立起,即把《易》和《老子》一起作为方术修炼,特别是内、外丹修炼的理论指导,自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起,直到后世外丹、内丹各派无不祖述《易》。因此许多道教学者皆视《易》研究与《老子》的研究一样重要,且不时有颇有见地的《易》学著作问世。五代道士陈抟在《易》学上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道教内丹学,也深刻影响宋代儒学。其他如宋元道士俞琰、雷思齐等,在《易》学上的成就也较大。因此道藏在收道教《易》学著作的同时,兼收一些儒家《易》学书,似乎不无道理。

2、又如医书,道教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出发,一直重视医药学的研究,一方面借以祛病延年,另方面以之济世利人。因此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道藏在收这些道教医学著作的同时,兼收《黄帝内经》和《图经衍义本草》等,似也不无道理;何况黄帝是道教所尊之祖师,收托名黄帝的医书,在道教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尽管如此,但是道藏收书过滥,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其中不少书都与道教无关或关系极少的。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说是道家虚心能容,如果说不足的话,可能是在宣传上突出道教本来教义特点不够。大家怎么认为?



三洞四辅分类法《道藏》不是道书的杂汇,而是按照一定的编纂(zuǎn)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籍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其组织结构原则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其说在东晋时已经萌芽,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总其成,于泰始七年(471)撰成《三洞经书目录》,正式作为道书分类法。
实际包括以《上清大洞真经》《灵宝五篇真文》和《三皇经》为首的三组道经。道教声称,此三组经书出于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 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又将此三洞经书分为上、中、下“三品”,或大、中、小“三乘”,称《上清道经》《太丹隐书》等洞真部书为“上品”,《灵宝洞玄》等洞玄部书为“中品”,《三皇内文》《天文大字》等洞神部书为“下品”。
但是按三洞分类法,并不能包含全部道经(如已出的天师道正一类经书,太平道之经书等),于是继有四辅分类法的出现。“四辅”指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辅经,即以太清辅洞神,以太平辅洞玄,以太玄辅洞真,正一则贯通三洞和三太(太清、太平、太玄)。此四辅分类法,至迟出于梁代,梁代已有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的出现,即是证明。按其思想,太清部以葛洪所传《太清神丹经》为主,一切外丹黄白书属之;
太平部主要为《太平经》;太玄部则以《道德经》为首,包括注释、阐发《道德经》之书,也括《庄子》《列子》等道家书;正一部则收六朝时代流传的《正一法文》等天师道典籍。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

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玉诀类,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

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

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

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

记传类,指神仙、道士传记及宫观志书;

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



十二类分类法,大约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其时已有《三十六部尊经目》的出现,就是证明。



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的形成及其被用以组织众经,标志着道教经书已被集结成藏”。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还不能大量传播。《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反映了隋代前后道经作“藏”的情况:“凡藏有二种:一者总藏,二者别藏。 总藏者,三洞四辅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后作重级,各安题目《三洞宝经藏》。

别藏者,三洞四辅各作一藏,凡有七种: 一者《大洞真经藏》,二者《洞玄宝经藏》,三者《洞神仙经藏》,四者《太玄经藏》,五音《太平经藏》》六者《太清经藏》,七者《正一经藏》。皆明题目,以相甄别,若次安之。”



同书还记载了经函、经帙等规制。帙是盛装经书的丝囊,每一帙或十卷,或五卷,长卷经书则分在几个帙中,短卷经书则数部为一帙。若干帙合为一函。此外,从敦煌遗书中,可看到唐代的写经格式,先写经名,空一行书写经文,经文毕,再空行复写经名,每一行为十七字。现存《正统道藏》的格式大致相同。

东晋南朝道教的改革者首推道士陆修静(406~477)。陆氏字元德,号简寂,吴兴东迁(今浙江湖州)人。从小好习文籍,博览强识。少年时修炼辟谷道术,虽外混世务,实内守贞朴。中年遗弃妻室,游弋江川,遍访高士,广搜道经佚文,成为江南道教的一代宗师。
陆修静推行的南朝道教改革,重点在对道教经典的整理、道教教义的发展、道门教规的肃饬,以及道教组织形式的改革等方面。
东晋刘宋以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大批佛教经典律学被翻译介绍,佛教僧团与寺院普遍建立,江南一带出家学佛、研究佛典的文人雅士日渐增多,就连陆修静本人也深受佛教的影响,认为“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佛教的发展,对道教产生了猛烈的冲击。佛教的经典文书可以由西域去印度求取,并通过翻译、改写而广为传扩,但道教的典籍只有来源于假托太上老君、诸天神真降临诰授的形式来制作,这就大大限制了道教教理的发展。于是,依靠扶乩撰文,改写佛经章节,抄袭前代医、卜、占、谶等类方书,变成了东晋道士编写道经的主要材料来源。由此派生的大量道经,经卷孳乳,真伪混淆,杂乱无章,是非相乱,东晋后期,《上清》《灵宝》《三皇》等大批新经典问世,丰富了道教教义,但各派道士在传经过程中,以讹传讹,互相封锁,又使许多道经源流不明,互无统属,流失分散。道教学者陆修静早年便留意收集经典文献,《玄品录》卷三记录他曾“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之遗迹;西至峨嵋、西城,寻清虚之高躅”,为整理道教典籍,辨别真伪,考镜源流,编纂经目,分别品次,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元嘉十四年(437),他刊正《灵宝经》,撰编了《灵宝经目》。
太始三年(467),陆修静又得到上清派杨、许真人手写《上清经诀》真迹,和鲍靓所造《大有三皇经》文,对上清经、三皇文加以整理。太始七年(471)奉敕撰献《三洞经书目录》,共著录道家经书符图、方技方法1228卷。同时,首创在道教史上有深远意义的道教典籍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
三洞,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天宝君所出的洞真部真经,又称洞真上清经;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君所出的洞玄部真经,又称洞玄灵宝经;太清境洞神教主神宝君所出的洞神部真经,又称洞神三皇经。
四辅,指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四部。
十二类,指三洞中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

西江月·十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答:《西江月·十》作者张伯端简介 张伯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 *** 、 *** 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 *** 真人”。北宋时天台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

原北京伊斯兰教经书流通处在什么地方?
答:北京伊斯兰教经手流通处在什么地方应该在北京。

"徼" 怎么读,什么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说言之“徼”意指什么?_百度...
答:徼,读音是jiào,归终、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

赞普是什么意思?
答:据《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雍仲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 *** 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 *** 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问题八:赞普的...

词语造句:用经书造句(约30个)
答:并没有受到《申命记》及其主题的影响。 4、这种生活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道德教育的模式,这种由圣经,经书,以及基督教所导入的模式,已使世界变得软弱。 5、大卫王,他被上帝选为国王这个故事的主题,他也是一个理想化的国王,这也是这些经书的一个主题。 6、经书结束时以色列人定居埃及。

道教境界层次划分
答:功夫至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其实这里所说的炼神还虚的功夫,仍在于一个静字,如此一年、二年,乃至于十年、百年,就可以打破虚空...

吠陀怎么读
答:吠陀读音:fèi tuó。吠陀意思:用古梵文创作的宗教诗歌。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赞歌、祭词、咒语。为梵语Veda的音译。吠陀例句 1、吠陀的加玛会咕噜咕噜地叫,或者有城堡般的建筑在里面。2、印度国歌的歌词是梵文,只有很少一部分印度人能够听懂。梵文是雅利安人为了纪录他们的吠陀教经书而...

李元霸的师傅是谁?
答:使混金镗的伍天锡虽然拼命告罪但被李元霸生生的撕裂;使凤翅鎏金镗的宇文成都李元霸开始放过了一次,第二次李元霸还是忍不住凶性大发,将其依样画葫芦撕裂。师父的谶语犹在耳旁,李元霸“不得善终”的结局其实早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人物介绍 张伯端涉猎三教经书,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

国家对涉及民族宗教内容的出版物有哪些规定
答:在出版物中严禁出现违反政策、法律和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2)供内部使用的有关宗教经书、典籍和教义、教规等印制品 ,宗教团体可同省级以上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 ,获准后 ,报同级政府新闻部门备案 ,并办理内部准用手续。(3)对以宗教经书、典籍、教义、教规和所谓...

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文明是什么如题
答: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