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体极化和去个性化? 股票投资心理分析的目录

作者&投稿:蔽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群体极化,是指个体参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到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端化的决策的心理倾向。这种群体决策极端化的倾向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一种叫谨慎偏移。

群体极化具有双重的意义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
从消极的一面看,它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极端,群体极化似乎很容易在一个具有强烈群体意识的群体内产生,也许是在这样的群体中,其成员对群体意见常做出比实际情况更一致和极端的错误决定。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高分: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机制的异同点~

心理学小知识——群体极化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场景。

你刚刚看完一部电影,色彩炫目,音效不错,总体而言视觉感染力还是很强的,但内容、情节过于简单,你本想给予客观的辩证的评价时,你发现你们的讨论越来越走向一个极端……

你们开始从各个细节来评价这部电影,你可能开始会说,这部电影总体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情节过于简单那而且有抄袭别人之嫌,这个评价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但是你马上发现你的这番评价并不能使你在你的朋友面前获得更多的吸引力,因为紧接着你的评论之后,你的一个朋友用令人震惊的词眼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情节过于简单。

“这部电影何止简单,简直就是老掉牙的让人感到恶心、乏味,当我看到第一幕时就知道结局是怎样的了,真不知道那帮编剧、导演是干什么的,这种垃圾也能出来公演……”显然这位仁兄的高论还意犹未尽,他的这份论调似乎比你的客观评论来得更吸引人,更能打动你们这个小群体的其他成员,你不由得感到了被挤压,排挤,冷落,失落的一点点情绪和压力,你感到了一点点的尴尬。

因为你的发言不如你的那位朋友来的更具吸引力,这是你感到莫名的压力,你不愿意被这个小群体所边缘化,你想成为这个群体中耀眼的明星,所有的成员都喜欢你,认可你,接受你,而你朋友的亢奋论调显然比你淡淡温水来的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你感到了威胁,被埋没挤压的威胁。

同样的心理反映在你们这个群体中的其他成员那里也同时发生,为了防止被边缘化的威胁,群体重的每个成员都开始积极地表现自己,发表高论,而且言辞一个比一个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当然如果他们的语言修养够本的话。

“9494,什么狗屁电影,连垃圾都不如,那个女的演技这是TMD差劲。现在这个社会哗众取宠的东西真TMD多……”当你刚刚先开口为你的观点辩解时,你的另一位朋友便已经抢先发言了,毫无疑问,他的言辞更为经历俄,比之前那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个女主角演的确实差劲,真不知导演怎么选她当主角,估计又是什么什么内幕交易吧,现在这些娱乐圈的家伙们跟bitch差不多都……”你的有一个朋友也跟着发了言,而且你也发现他们的评论一个比一个激烈,甚至带有人格侮辱的倾向了。

“不仅是娱乐圈的那些家伙,现在一些所谓的美女作家也不都是用身体写作的,还美其名曰什么用身体来净化社会灵魂,作呕,吐……”一个接着一个,语言越来越过分了。


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这种倾向意味着与个人单独行动相比较,群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虽然风险决策会有较高的回报,但是失败的决策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与应用

三大理论来解释群体极化现象:
1.群体决策规则:群体之决策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将有助于极化现象之产生。此类解释也主张,人们在团体中作冒险决定将觉得较自在,因为其行动之责任已分散至所有成员上。

(1)群体诱发的移转是一种内化的,而非临时性的群体产物。

(2)当群体决策法则中的预备测试决策被取消后,移转仍会发生。


(3)偏态无法说明群体极化。

2.人与人之间的比较(Interpersonal Comparison):这一种的影响是受到社会的规范。从社会比较的过程来探讨,其观点是群体成员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它成员相互比较。一种想要被群体所接受及喜爱的需求,将使个体顺从群体之一般意见。人与人互动的动态研究上有以下三点探讨:


(1)在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间的差异。

(2)从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上出现的差异与理想差异,是否会产生预测移转。


(3)揭露出他人的反应后,所产生选择的移转。

3.讯息影响论(Informational influence):人自借听取群体讨论时的争论极获得新讯息(Burnstein &Vinokur,1975)。由于这些论点倾向于支持成员之最初观点,人们会听到更多支持其主张之理由。群体可使成员确信其原来之观点,因此导致更加极端之意见。


在比较群体决策与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决策时,事实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保守。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倾向于冒险。

在群体讨论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即群体讨论会使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这个方向是讨论前他们已经倾向的方向。因此,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群体讨论会进一步夸张群体的最初观点。


事实上,群体转移可以看作是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群体的决策结果反映了在群体讨论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决策规范。群体决策结果是变得更加保守,还是更加激进,取决于在群体讨论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讨论规范。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冒险转移现象,人们有多种解释。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在群体讨论中,群体成员相互之间变得更加熟悉了,随着他们之间的融洽相处,他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胆。


另一种看法是,社会祟尚冒险,我们敬慕那些敢于冒险的人,群体讨论激励成员向别人表明自己至少与同伴一样愿意冒险。不过,最有道理的一种说法是,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群体决策使得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单独对最后的选择负责任,因为没有一个成员能够承担全部责任,即使决策失败。所以会更冒险。


实践证明,网民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有证据显示,群体极化现象在网上发生的比例,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

一方面,群体中非理性、易激动的特点在网民中更为严重。这一特点在讨论中很容易导致言说者态度偏激,并以十分激烈的言词表现出来。在BBS上浏览,处处可见网民争相发言之激烈。话语权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走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端。另一方面,新的舆论媒介--网络下聚集的群体,是由分化而类聚的,表现出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这样极易导致群体认同的现象。正如《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的作者所说:“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讲到这里,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过于极端化的小团体很容易把他们的主张推向不受理智束缚的边缘,从而使社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纳粹主义、仇恨团体或形形色色宗教狂热者的兴起,都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部分心理学与证券投资第一章导论一、关于市场二、投资还是投机三、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四、心理学与股票投资第二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一、概述二、心理过程三、个性心理第三章群体心理一、群体与群体心理二、对群体心理的一些早期研究三、流言的心理分析四、群体心理的感染效应五、时尚或流行心理六、正态分布七、集群行为与去个性化八、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第二部分投资者心理分析第四章股票投资中常见的一些心理幻觉第五章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一、恐惧心理二、贪婪心理三、过度交易的市场化行为四、希望:最精致的心理陷阱五、克服习惯化的投资偏好六、克服股市心理焦虑症第六章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一、大众媒体二、市场传闻与小道消息三、专家与权威的意见四、绿色草坪效应第七章满招损谦受益第八章耐心是获利之本第九章遵守纪律坚持原则第十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上)一、焦虑过度二、固执己见三、杞人忧天四、拒绝承认事实第十一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下)第十二章投资人的个性问题一、优柔寡断二、赌性十足三、完美主义四、抑郁心理五、得意忘形第三部分投资大众心理第十三章股票投资中的社会心理效应一、从众效应二、时狂现象三、暗示流言的作用四、感染效应第十四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上)第十五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中)一、美国:佛罗里达地产泡沫二、英国:南海泡沫三、泡沫膨胀期四、泡沫破灭期第十六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下)一、变通性二、对未来不要妄加猜测三、未来是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不是个人所能控制四、一致性意见如何形成五、历史会重复,但相反意见者却要认真对待六、滥用相反意见理论同样会走向反面第十七章突发消息获利良机一、一个人人皆知的消息是需要打折扣的二、我们如何通过分析市场对消息的反应而获利三、投资人的独特选择——丑闻投资第四部分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策略第十八章成功投资者的心理归因一、沃伦·巴菲特二、约翰·坦普尔顿第十九章投资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一、投资前的心理准备二、辩证的思维三、必备的心理素质第二十章投资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一、确立投资目标二、确立投资理念三、确立投资计划四、确立投资评估方法第二十一章投资交易的十九条原则一、心理调控二、资金管理主要参考文献

群体极化名词解释是什么?
答: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亦称“冒险转移”。指在群体决策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化倾向,即或转向冒险一极,或转向保守一极。在早期的一项群体极化的研究中,要求被试者决定是接受有保证而没有兴趣的工作,还是接受有风险但有兴趣的工作。在每个被试者把自己的选择拿到群体中进行讨论后,再要求被试者...

少数是通过一致性、()、从多数派中分离来影响群体的
答:少数是通过一致性、(自信)、从多数派中分离来影响群体的。群体被定义为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我们将先考察有关集体影响的三种实例: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懈怠和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潜在的积极和消极结果都来自群体讨论。在你试图理解群体讨论会加强个体的冒险性这一有趣的发...

大家一起讨论后做出的决策往往比单独个人做出的决策更加冒险。这种现象...
答: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名词解释2
答:群体极化也称为"群体两极分化",它是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群体讨论可以形成群体极化,使原先群体支持的意见更为支持,原先群体反对的意见更为反对,从而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33.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

什么是群体极化,他对群体决策质量有何影响
答: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决策的极端化。表现在原本保守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一起做决策时会使得原本保守的个体更保守;或原本激进的个体更激进。原理很简单就是群体决策使得方向更一致、目标更一致,在群体决策质量上,如果是方向正确的决策大家会更努力一致的实行达成。 方向错误的,大家也会加速导致团队的毁灭...

举例说明什么是去个性化。
答:【答案】: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如学生起哄、球迷闹事、团伙斗殴中都存在着去个性化现象。

去个性化是什么意思?
答:去个性化是指去除人们的群体特征,让每个个体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个人化服务。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数事物都是经过去个性化处理的,比如广告、推荐系统、社交网络。去个性化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精准的服务,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问题。去个性化的实现需要依托...

去个性化的什么叫去个性化
答: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 社会助长表明群体可以唤醒人们的驱力,社会惰化表明群体能分散责任。当唤醒人们的驱力和分散责任相结合的时候,规范的限制就好像消失了。在1967 年,200个俄克拉何马州的大学生聚在一起,看到一个...

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
答: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介绍如下:原题: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性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称为谨慎偏移。

小刘同学独自背诵课文时语言流畅,在班级同学面前背诵课文时断断续续...
答:C项:去个性化也叫去个体化,或个性消失,是由费斯汀格提出的。去个性化是指某些情境下,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取代,丧失了自己的内在准则,从而做出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决策情境中,个体的意见或决定往往会因为群体间彼此相互讨论的影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