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要详细的,从主谓宾开始 语文主谓宾的语法

作者&投稿:阚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4)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书 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 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 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都要学什么语法啊? 主谓宾什么的什么时候学呢?~

小朋友不要着急,主谓宾什么的初一才会深入了解。三四年级吗也就是什么爸爸妈妈呀,苹果梨啊,我叫什么你好吗……简单到去死~

“新鲜的”是单独修饰“水果”,而“美味的”是单独修饰“牛肉”
如果“新鲜的”是修饰“水果或牛肉”,那么句子应该写为:生活要有新鲜的水果或牛肉。

分析主谓宾?
答:2. 语法知识: 主谓宾结构是英语简单句对五种结构类型之一。在这种结构类型中,谓语动词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很多时候也可以由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来充当,比如look for,look up,give up等等。正因为句子的谓语动词是由及物动词充当的,所以动词后面可以有宾语,从而构成主谓宾结构。需要注意的是...

主谓宾的语法是什么?
答:主谓宾,一种文法的表达方式。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一,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主语的类型:1,施事主语:主语在句子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例如:大家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大家”是主语)2,受事主语:主语在句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例如:校报还没有印出来。(“校报”是主语)...

语文主谓宾怎么介绍?
答:语文主,谓,宾,定,状,补,表的介绍如下:1、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2、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3、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

语文语法
答:(只能这么讲了,要不太复杂了说不清楚,以后多揣摩揣摩就自然会了!)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举个例子~“忌不自信”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

语文句子里的主谓宾怎样区分?
答: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主语和宾语语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是形容词用来修饰主语宾语,状语是副词用来修饰谓语,补语一般是短语用来补充说明,一般在句子最后,区分这些关键在词性的判断。主谓宾用法:主谓宾...

语文的主谓宾定状补是什么
答:主谓宾结构为一种文法的语序,即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像英文的"I eat apples"就是一个例子,在此范例中I为主词(主语,人),eat为动词(谓语动词),apples为名词(宾语,物)。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两物(或一人一物)一动作为主谓宾结构。定状补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

语文中的句子成分怎样划分?请详细讲解关于主谓宾定状补如何确定?(举例...
答:先找主谓宾,这个不难,一般发生动作的主体就是主语,发生的动作就是谓语,动作的对象就是宾语 然后看有没有用来修饰的成分,修饰名词的就是定语,描述时间、地点等的就是状语,剩下就是补语。以上是针对简单句子而言,从句情况就复杂点,就要慢慢体会了。

语文中主谓宾定状补是什么
答:主谓宾结构为一种文法的语序,即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像英文的"I eat apples"就是一个例子,在此范例中I为主词(主语,人),eat为动词(谓语动词),apples为名词(宾语,物)。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两物(或一人一物)一动作为主谓宾结构。定状补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

语文 主谓宾
答:主谓宾结构wo...主谓宾结构为一种文法的语序,即语法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像英文的"I eat apples"就是一个例子,在此范例中I为主词(主语),eat为动词(谓语),apples为受词(宾语)。汉语也是以主谓宾结构表达。“我爱你”这三个字,我是主语,爱是谓语,你就是宾语。虽然使用主谓宾...

帮忙讲解文言文的主谓宾定状补区分~
答: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事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