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虚词用法

作者&投稿:源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

1、依照,根据。

例句:罔不因势象形。

翻译:都能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雕刻那些事物的形状。

2、依靠,凭借。

例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翻译:凭借有利的局势,就着这种便利,支配割裂天下,分割掠夺江山 。

3、趁着,趁此。

例句:不如因而厚遇之。

翻译:不如借这个机会厚厚地礼遇他。

4、通过,经由。

例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翻译: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

5、因为,由于。

例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翻译:有恩赏加给人,就想到不要由于偏爱而奖赏不当。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例句:因拔刀斫前奏案。

翻译:拔出刀来,把桌子角砍下来了。

2、原因,缘由,机缘。

例句:于今无会因。

翻译: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三、动词

1、根据

例句: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翻译:因此情况随着不同时代而发展,政策措施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情况。

2、沿袭,继续。

例句:蒙故业,因遗策。

翻译: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扩展资料

副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1、表示程度

2、表示范围

3、表示情绪

4、表示时间频率

5、表示否定的意义

副词除了不,没有,当然以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在句子中做状语或补语;有的副词能和连词合用。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副词



~

文言虚词的用法有哪些?
答:3. 复音虚词“何如”“何以”①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或“怎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②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总结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求大神帮助
答: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

虚词用法
答: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分为四大类,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虚词的用法:(一)介词 1、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2、介词短语常做状语,少数做补语和定语。3、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和名词之间或动作与事物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或格...

虚词的用法
答:1、文言虚词共18个[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2、而:(一)用作连词。(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虚词都有什么?有何用法?
答: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现代汉语中的虚...

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答:1、之: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代“相如”)《廉颇蔺相入列传》;助词: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耳矣!《三国志》,宋和罪之有?《墨子》;连词:皇父之二子四焉。《左传》这里之的用法同“和”。3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

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虚词用法
答:虚词用法: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归纳六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如题归纳“而,以,之,其,焉,乃”的意义和用法... 如题归纳“而,以,之,其,焉,乃”的意义和用法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匿名用户 2014-01-03 展开全部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

关于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答: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翻译: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何:1、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