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文言文

作者&投稿:连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耐人寻味的古文 课外

芋老人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未并老人而视芋之者。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2. 文言文摘抄

文言文经典摘抄(参考文本)●甘瓜抱苦蔕,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蔕:即“蒂”。诗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藏于恶劣的环境之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南方植物,果实大如豌豆。一物二名,语句相关。

撷(xié):摘。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物实则咏人,因有红豆而寄相思之意。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喻志》 第一个胜字:超过。

第二个胜字:克制。 志气的最难之处,不在于超过他人,而在于克制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 了解别人的就是智慧,了解自己的才算聪明。

●知人易,自知难。《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了解和估价别人是容易的,而了解和估价自己就很难了。

即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当局者迷,旁观者审。

《旧唐书•元行冲传》 审:审察,清楚地知道。 身当其事的人往往迷惑不清,而旁观的人却看得清楚。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公神道》山积累起来便崇高,水积累起来便流长。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天积累一文钱,千日便是一千钱;麻绳坚持锯木可以断木,水滴长久可以滴穿石头。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世上。

世上难事没有办不成的,只怕立志而坚持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磨:折磨。任:任凭。

竹子的不怕风吹坚劲不移的个性,也是诗人风骨的写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臣括》衙斋:衙门中的屋舍。

吾曹:我辈。听到竹叶的声响,也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可见作者爱民之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征集》卷一 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改恶从善,就可以变成好人。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老子》 粮食是人民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基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尽其才:充分发挥其才能。

尽其利:充分发挥其有利条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饭问题为最大。●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公冶长》 资质太差而不堪造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旧谓改变山河是容易的,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玉石不经琢磨,便不成为宝器;人不经学习,也豪无知识。《晋书•景帝纪》“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抱朴子•勖学》“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韩诗外传》“剑虽利,不厉不断”,意近。

●教育为立国之本。清•郑观应《致伍秩庸先生书》 本:根基,根本。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达,不教则不达。唐•马总《意林•成败志》 说明人不经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发掘其潜能和达到智能高的地步。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浑朴素质;善良,是教育的结果。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庄子•天道》天下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朴素争美。

●私者,乱天下者也。《管子•心术下》 “私” 是乱天下的根源。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9回 好:喜欢。

营:谋求。●无为而治。

《论语•卫灵公》无为:儒家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3章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实行无为而治,则天下无不治。

●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打仗要靠勇敢。

●临危不惧,勇也。唐•骆宾王《萤火赋序》面临危险而不畏惧,就是勇敢。

●一夫舍死,万夫莫当。

3. 帮忙翻译文言文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公平。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领导应该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让群众辛勤工作而无怨很,想经济繁荣而不贪图钱财,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怎样才能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孔子说:“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给人民以实惠,不就是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吗?制定利国利民的计划让群众去建设,谁会怨恨?经济繁荣的目标得到实现,还有什么可贪图?君子不管人口多少、不管年龄小大、都尊重他们,不就是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吗?君子衣冠整齐,注重仪表,庄重严肃,人人见了都很敬畏,不就是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什么是四恶?”孔子说:“不加教育就要逮捕叫做虐待,不看原因只苛求成功叫做暴戾,不看时间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同样要奖励先进,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建功立业;不懂得分辨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4. 帮忙翻译文言文

一、原文及注释

钴鉧潭(钴鉧,即熨斗。小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在西山西(西山的西面)。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曲折)东流。其颠(波头)委(折曲)势峻 (水势急峻),荡击益暴(冲击愈激烈),啮(音ㄋ一ㄝˋ,侵蚀)其涯(钴鉧潭的潭岸边),故旁广而中深(潭边广而中间水深),毕至石乃止(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流沫成轮(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徐行(然后才缓缓而流)。其清而平(潭水清澈而平缓)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其上(钴鉧潭的上方)有居者,以予(余)之亟(亟,音ㄑ一ˋ,多次) 游也(因为我多次来钴鉧潭游玩),一旦(有一天) 款门(敲门)来告曰:“不胜(无法负担) 官租(官方租税)、私券(私人借据)之委积 (累积),既芟山(芟,音ㄕㄢ,开辟、锄草,另外辟山) 而更居(搬家),愿以潭上田,贸财(换钱)以缓祸。” 予(余)乐而如其言(我高兴地买下钴鉧潭上方的土地)。则崇其台(加高它的平台),延其槛(建长它的栏杆),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将山泉引至高处而让它坠落于潭),有声潀然(潀,音ㄓㄨㄥ,通“淙”,淙水悦耳的声音)。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遥远)。孰使予(余)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是谁让我喜欢上这蛮夷之地而忘却故乡?难道不是这座潭吗?)

二、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吗?

三、解说

这篇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二篇,短短173字,以极精炼的文字,将这小小的水潭,写的生动有致。柳宗元用“颠委势峻,荡击益暴”简单八个字,传神地形容冉水由上游冲下的急湍险峻;用“啮其涯”这拟人化来形容急流拍打河岸的力量;“流沫成轮”四个字,便让人想像河水冲击山石形成的漩涡景象,而“有树环焉,有泉悬焉”,仅八个字,就将钴鉧潭四周的青山泉瀑写得如活现眼前。潭上居民的一段话,则隐隐透露出民生疾苦,加深了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最后一句话最耐人寻味。表面上是说,这座钴鉧潭使他乐于居住在这荒僻之地而忘记了故乡。这是明显的反话,正因为时时不能忘记故土,不能释怀于被流贬在这荒僻之地,幸好有这美丽的钴鉧潭能安慰这孤独寂寞的心情,使人暂时忘却现实的不如意。

5. 感受古文作文,四五百字左右

我很喜欢古文,可以说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我是从五年级下的时候,开始深入学习古文的,在这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点古文,但并不深入研究。当我拿起语文书,看到一篇课文《杨氏之子》的时候,我立刻被古文的魅力给吸引住了。

从那天后,我就喜爱上了古文,每天,我一有时间就拿起古文书,来钻研古文。我每次都是先自己想古文的意思,当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拿出古文后面的翻译来和自己的想法比较,如果想对了,我会很高兴,如果想错了,我还是高兴,我高兴我又多了一份知识,然后我会牢牢把这个知识点记住。

有一次,班里的图书角借来一套书。其中,有一本书叫做《老子·庄子》,大多数同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是毫不在乎地随手一扔,而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却眼前一亮,立刻把这本书抓了起来,在登记的时候,我还抱怨管理员速度太慢,会耽搁了我的读书时间。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如饥似渴,渴望得到知识。我细细地品味着这本巨著,感受着古文为我带来的思维空间,仿佛在知识的苍穹中遨游。

在翻页的时候,我闭上眼睛,仔仔细细地回味了一遍刚才所明白了的古文,了解到的知识,我又睁开眼睛,感受带给我更多知识的下一篇古文……我发现,老子和庄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都在不停地反映着各种不同的“道”,虽然,老子和庄子表达“道”的方法不同,老子用得是直接叙述法,庄子用的是借事叙述法,但他们都是在说明一样的道理。我还发现,老子和庄子的话有些矛盾,例如,老子认为“世间万物归人之道”,而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归自然之道”,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可是出发点都是好的,道理都是有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

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学习更长、更难、更拗口的古文,这是我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我最爱古文,因为它一个字能表达千百种意思,让我觉得丰富多彩、十分有趣,在思考古文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古文的字虽然少,但意思却十分精辟,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字,简洁明了、非常精炼、耐人寻味、博大精深。

6. 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是什么四字词语

意味深长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词 目】: 意味深长 【发 音】: yì wèi shēn cháng 【解 释】:意味:情调,趣味。长:长远,久远。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出 处】: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示 例】: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用 法】: 作定语、状语、补语;指耐人寻味 【造 句】: 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近义词】 情意深长、语重情长、语重心长 情意深长 语重情长 语重心长 【反义词】 兴味索然、索然无味 惊慌失措 张皇失措。



~

有个味字的诗句活文言文短句,越多越好
答:得京书或怪久不通问(陆游) 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槐叶冷淘(杜甫) 冰齿味瑶轴,只应神鬼知。坐当群静后,吟到月沈时。 读友人诗卷(杜荀鹤) 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角声沈,历历寒更起。深院黄昏人独自。想...

帮我想几句 关于 味道 的诗句,文言文,有文化内涵的,二十字之内 ,是放...
答: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黄庭坚 《南乡子》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吴承恩 《杨柳青》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 —— 苏轼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

文言文《吕氏春秋·本味篇》的翻译是什么?
答:翻译为: 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祛邪的仪式,点燃了苇草以驱除不祥,杀牲涂血以消灾辟邪。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汤说:“可以按照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

饭的味道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用文言文讲就是“食之味”。

《兰之味》文言文如何翻译?
答:翻译: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

滋味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答:在文言文中“尝”的意思是: ①吃;品尝。《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②尝试。《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③经历;遇到。《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④曾;曾经。《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 拼音:[ cháng ] ...

臭味相投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翻译 臭味相投 词义: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词音:xiù wèi xiāng tóu 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

含有味字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表香味的字有哪些 一、苾:蔚蔚丰秋,苾苾香秔。——南朝·谢灵运《山居赋》白话译文:草木茂盛如丰收的秋天,似芳香芬芳的梗草。二、芬:芬馥肸蚃。——西晋·左思《吴都赋》白话译文:芬芳香气如瀑布倾泻。三、芳:芳菲菲其弥章。——战国·屈原《离骚》白话译文:散发出一阵阵...

文言文读书有味什么意思
答:1. 文言文读书有味 张潮全文翻译 题目有点奇怪。标题问张潮的《读书有味》,题目内容却是明末黄周星的《补张灵(张梦晋)崔莺合传》中的内容。后者的译文很长,这里大概贴不全了。就以张潮论“读书有味”来答吧。 张潮说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

...贱而橡茹藿歠之室,莫不有待于味。” 盼精准文言文翻译
答:虽然吃起来有差别,但是怎样怎样。只能脑补给他补充上去,让这句话语意完整。像八种珍馐九个大鼎这种尊贵的宴席,和贫贱如吃橡实豆叶羹的贫寒家室,不都是要用心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差别么。这么说就有点庄子的味道了,所谓的差别,不过是你心中的差别。没有前后文,实在不太好理解,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