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关于物流运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论文

作者&投稿:检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国际物流基本概念和我国国际物流现状的描述,分析了今后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面对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确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和方向,这都对我国国际物流的质量、效益、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我国国际物流现状 1、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迅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也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1991年至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1%。社会物流总值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了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物流增加值则是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物流服务成果,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增长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做了大量投入,使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从1991年至今,我国的国有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民用航空线、输油(气)管道里程、民用货用汽车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我国拥有的强大的物流运载能力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代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作为迅速崛起的贸易大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为国际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作为运输主力的铁路改革进展缓慢等。第二,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在仓库防火、防潮、防盗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储藏现代化的商品方面困难也不少。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物流系统的低现代化,造成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其结果是物流分布的分散无序、物流流转路径增加、流转环节过多。这种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进而为我国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的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国际物流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3)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市场急需大批的现代物流人才,从需求领域看,主要集中在企业规划和咨询部门、科研和教学机构等领域;从需求层次分析,主要有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等层次。目前,国际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国际物流业发展,造成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目前国际物流行业最为缺乏的人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现在国际物流企业需要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力式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管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物流需求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4)国际物流运作法律不健全在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缺少专门的国际物流法律法规,规范促进其发展。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地区或部门保护的色彩,如《铁路货物运输法》、《公路货物运输法》等。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二、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将不仅仅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外协物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随着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在物流服务产品化的初期,众多物流产品之间往往千差万别,市场尚未形成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产品的优化和服务成本的下降,并加剧了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合同导向的客户服务观念的确立与普及,以及物流服务产品化、市场化的继续发展,物流市场的服务标准将逐渐趋于规范化。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一票到底”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3、客户物流增值服务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客户接到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的全过程。不论是在海运、空运还是陆运,事实上几乎所有和物流运输业有关的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提供增值服务。全球性的大运输公司和快递公司选择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一件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给、发送和管理回返、修理以及再循环的全过程。比如传统的物流企业——船运公司现在不仅仅负责运输货物,而且还提供诸如打制商业发票、为货物投买保险和管理全程的服务,事实上也就是在努力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追踪到自己的货物方位、准确进程和实际费用。4、第四方物流(4PL)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扩大的服务范围,使得物流运送链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性服务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一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目前,第四方物流大部分是从3PL的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咨询公司等衍生而来,另一些则是各种不同种类公司的“合体”,比如同一供应链上的操作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参与者,或者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时,同一家大公司下属的一系列子公司所采取的联合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涵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急求一篇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论文~

我也想要啊!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二) 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 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
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实力薄弱,很难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当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动都由批发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算是供应链的核心主体。然而多数批发市场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有一部分早己实行了改制,但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本色,大量的自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还基本被分割为两段:一是“生产一—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一—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在两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诱发了诸多问题,从而注定了供应链只能是一条断裂的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没有物流主体,就不会有物流的发展,我国物流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运作主体缺位。为此,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意识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和壮大物流主体,使其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情况,物流主体可以是以下几类企业:(1)国有流通企业。(2)民营物流企业。(3)品牌知名度高、上规模、上水平的外资物流企业。 (4)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不同于工业品的特性来说,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知识、技术、设备、专业人员以及系统化的物流规划和管理水平,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专业化服务,让它们来整合物流市场,效果是非常积极的。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减少流通中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将商品从企业直接送往零售商的货架,甚至消费者手中。还可以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企业发放订单,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实现“订单生产”。根据当前形式,国家或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的方式,将以上一些物流主体,改制成专业物流公司壮大物流队伍。
(二) 构建产业化模式下的供应链
实践证明,合理完善的供应链下的物流是一个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并且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顺畅运行提供了保障。合理性和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使得在这一环境下的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工业品有着相似之处,针对目前生产、销售较为分散、复杂、流通不畅的状况,建立合理的供应链对于推动物流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化产生于我国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企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即以市场为纽带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还保持着传统的竞争关系,各个经营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缺乏适宜的利益连接机制,往往是一条断裂的供应链。供应链则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三)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大多数一般都要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1)扩展加工环节、提高加工和包装技术。未经加工的,无论是流通时间还是流通效率,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为保证高效运输,零散销售,集中将运往售点进行新包装、分装加工,即大包装改小包装,散装改小包装等。因此,只要在这些精加工、细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储藏时间,扩大销售半径,最终价值将得到明显提高。(2)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
和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四) 建立信息平台
世界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其中信息化至关重要,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而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就在于整体信息系统落后,供应链出现断裂。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流通效率的重点来抓,应在原有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逐步搞好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我国分散生产的特点决定我国物流的运作主体还仍然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因而应该改造传统的批发市场,发展信息主导型批发市场。由于信息技术对物流系统的协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己成为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因是多选题,超过10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相对于2001年、2002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则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
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所占比例依次为56.4%、43.6%、41%、41%。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在调查的企业中,其应用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一(35.9%)。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四.中小型物流企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
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整合物流功能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五.协调供应链各环节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
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改善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七.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八.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
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
(三)物流信息服务业
软件提供商 软件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向上下游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
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
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
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九.结论
我国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物流管理理论,特别是物流成本核算理论,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先进的物流理论并将之不断应用到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只要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才能强化对物流的管理,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好的物流管理理论。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引入物流理论,但必须看到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物流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这也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落后状况。

我国物流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答:物流运输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无论是线上购物、快递服务还是搬迁需求,都离不开物流运输。这一行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并催生了许多物流公司。市场需求旺盛,促使物流运输企业不断壮大,并有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智能化已成为物流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智能物流通过整合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旨在以最经...

物流的发展趋势
答:总的来说,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透明化和共享化。这些趋势将带来更高效、更环保、更可靠的物流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安全、便捷的物流体验的需求。同时,物流企业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更新换代等。

我国物流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答:我国物流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下:1. 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能够运输物流的路线更多,所能够运输的产品类型和规模也不断的扩大。这使得物流的发展能够满足更多受众的需要。2. 发展潜力巨大:物流业深入到各个领域,如汽车工业、家电通讯产业、药品食品产业、服饰美妆产业等,几乎人们...

简述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答: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正日益向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和协同化方向迈进。首先,智能化是当前物流业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正在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决策。例如,智能仓储系统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货物的自动搬运、分拣和存储,大幅提高仓储效率;智能运输...

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答:总体仍在处在上升通道。——货运量较高的省份主要位于我国东部 从公路货运量的区域占比来看,我国公路货运量前十位的省份大多位于我国东部,这主要与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商品贸易流通较为活跃有较大关系,其中,山东以2022年27.69亿吨的公路货运总量位列全国首位。——公路货运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答: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国际物流向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对物流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和规划,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2. 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际物流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发展。通过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运输路径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3. ...

顺丰快递物流发展现状
答:反而严重拖累利润,总体看顺丰快递物流发展现状不好。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消费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由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

中国物流运输现状
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然而,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近年来,中国物流行业规模增长迅速,2019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相比,同比增长6.5%。其中,运输物流增加值占比最大,占55.6%,仓储物流增加...

物流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如何?
答: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广州现有5个客运火车站,分别是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和广州西站。 1、广州火车站 位于环市西路,就是广州站,也是人们所说的广州总站,到广州大部分的列车都停靠这里。 2、广州东站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站路1号,主要是去东莞、深圳、香港的列车。 广州东站隶...

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答: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仓储、运输或搬运,很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更别提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配置。 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以高科技为依托,以实现规模效益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