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为何向着自然风景方向发展? 《中外园林史》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造园差...

作者&投稿:诗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不无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然山水园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有何异同~

  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

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

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亚历山大·蒲柏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他认为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式园林进行了改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蒲柏认为,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他都已经非常自然了。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

2.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2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2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当时有2个人推荐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威廉·钱伯斯。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皇宫生活过很长时间。他曾画过40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封信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作为一个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实现在伦敦丘园中。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宝塔。
  4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相似特征

4.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郭吴羽教授曾经提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态度的高度概括。中国的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中国古代造园家们善于从大自然抽象出本质性的东西,然后用石头、植物、水体等加以表现。而相对于英国学派的设计,郭吴羽教授也说过,它们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颖。这种观念在英国学派的中、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

4.2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花有意,流水含情,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这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情感2个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意在言外、相由心生。17世纪,康斯泰勃等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描述大自然的四季之变、雷电雨雪的雄浑震撼以及不同地域独特的大自然风光,饱含画家的个人感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写意式园林艺术里,中世纪的废墟在园林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愫。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

5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不同特点

从本质上看,中英自然风格园林仍然是2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但英国园林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5.1园林具体空间组织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是入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之后又往往是曲径(或曲廊、曲桥),曲径两侧为粉墙或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这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总的来说,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是一种内向的自然。

然而,当你来到钱伯斯设计的丘园,你会发现自然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这里也有大片的水面,但水边没有驳岸,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一切都是宁静的,但同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5.2园林功能

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

  6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西园林受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山水风格从宋朝成熟后直至清朝近100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一直在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内自然发展。平民艺术得不到发展,园林艺术仍然是贵族、官僚阶层的专利,直至清末我国的园林仍只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恰恰相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英伦三岛的蓬勃发展,新贵族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他们让自己的花园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看不到边界,这正好反映了他们的勃勃野心。地方特色、乡土情怀便成为抒发这种骄傲和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此外,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等级观念逐渐弱化,艺术的阶级特征淡化,园林艺术越来越大众化和具有公共性。园林虽然只是一种空间环境艺术,但它的风格仍然深受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的影响。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美化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各地近年建设了许多“广场”、“花园”等人造景观。这些景观在美化环境及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园林环境艺术必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园林必须具有时代特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计。因此,开放、务实、民主既是英国自然风致园林冲破传统的宝贵经验,也将是我国园林迈向成熟,在21世纪重铸辉煌的力量源泉。

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著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国家的英中式庭院还有法国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麦莱维勒林园、德国的奥兰宁堡中国园等等。不过这些欧洲园林虽说是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表达的是西万人对于“自然”和“画意”的理解。漫步其中,我们尽管能找到许多东方的痕迹,总的来说却仍是异国情调的怀想。
事实上,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如画派”所主张的“如画”,概念上与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的“宛如画意”是可以互译的,然而英国人却一定要对“如画”的主张诘难一番?我想,这大概就是中西方自然观念上的差异所致。“布朗派”和“如画派”的造园家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园林才能体现一种“自然”的理想状态?而“自然”这个词在英语里,既可以指伟大的造物主,又可以是眼中不完美的视像。如果把“自然”当成造物主,或者更强调这一点,自然本身理论上便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模仿 “自然”的“理念”,重视“自然”的秩序和理想,当然就应该能够获得真实地、完美的再现。但是,如果更多地把“自然”当作“自然物”、“自然界”去理解、他在人们的眼中显然就是不完美的,而绘画通过对自然的提炼和剪裁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然而,“自然”的两种概念倾向在“布朗派”和“如画派”的争论中却总是纠缠不清。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必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而在中国的造园论中,山水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被文化传统所规定的,它是造园的前提。中国的山水画是一个远比西方的风景画更伟大的传统。它在知识分子的意识中本来就是要营造一个理想的家园,它的产生就是从道家所谓的“隐逸”的自然家园开始的。因此,山水画意在中国造园论中的权威是不会被怀疑的,通过表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画意筑造园林的理想境界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经典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哲学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和17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促成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答: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

“天人合一”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
答: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的客观因素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观因素。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经由千余年漫长的生成期后进入了向风景式发展的阶段,园林的功能也由带有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的游憩、观赏等功能与游乐型园林,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性的物境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上升...

为什么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式的山水园林?
答:因为古代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园林的造景上非常注重对人居环境的追求,着重营造更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条件,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并以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营造光影、气流、温度等外界条件。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尽管很多的园林建筑都会受到庭院范围的局限,但是可以通...

中国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原因
答: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在9月18日的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中称:“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他认为这个纲就是中华

为什么说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
答:首先山 水 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而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改造,调整,加工,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在园林的筑山理水以及植物配置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筑山:是历来园林建造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推筑假山.这种特殊的技艺叫“叠山”,江南地区称为“掇山”....

为什么中国被称自然式风景园林?
答:因为,中国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园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中国古典园林持续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答:自然背景:1,南北各自稳定的气候特点,如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四季分,2,地理环境,地势地貌,3,植物特点。人文背景:1,封建经济持续发展,2,历代王朝对园林建设的重视和投入,3,封建官僚体制下,南方的私人园林多为失意文人所建4,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您可以自己在扩展,与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具体...

为什么东方园林是自然式 西方园林是规则式
答:西方园林崇尚人对自然的改造,园林布局是几何式的,规整式的。比如:凡尔赛宫。以凡尔赛宫建立中轴线,向四周发散,植物对称整齐的分布在道路两旁,恢宏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人对自然强大的改造力.东方园林,指的也就是以中国园林为发源,形成的独特的园林形式。东方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从晋代开始,...

中国园林的特点
答:1、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

为什么说"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出自然之美
答:首先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而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改造,调整,加工,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在园林的筑山理水以及植物配置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筑山:是历来园林建造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推筑假山。这种特殊的技艺叫“叠山”,江南地区称为“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