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大全(人教版)

作者&投稿:蠹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中基本概念有:(1)物质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化学用语;(4)分散系。基础理论包括:(1)结构理论(化学键);(2)元素周期律;(3)电解质溶液;(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及其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以水为例,比如水这种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后果是微观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或原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属铁又是由铁原子组成的。至于哪些物质是原子,哪些物质又是由分子,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把物质的结构理论有子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回答。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运用分类方法,能有效缩短我们的思维时间,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所以我们要掌握物质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应该说,这些分类的标准结果大家在初中时便已掌握,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分类的一些标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类别的代表物进行熟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化学性质里面涉及到通性、特性和氧化还原性。
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从形式上分,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四种,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来划分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4)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化学用语分化合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和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 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
②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 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①简单微粒符号
A.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相对质子量。
B.核素组成符号
C.离子符号:如Mg2+、NH4+
D.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单质、化合物符号
A.分子式
B.化学式
C.结构式
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①化学方程式:
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B.表示在此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
C.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的质量比
D.如有气体时也表示了气体的体积与其它物质的关系
②离子方程式
A.书写的关键
B.判断的策略

(二)两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我们先来看两类反应的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1. 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系统图

(2)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常见的氧化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
②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KClO3、KMnO4、Fe3+、K2Cr2O7、浓硫酸、硝酸、固体硝酸盐;
③电离出H+的物质:稀硫酸、稀盐酸;
④其他:HClO、漂白粉、MnO2、Na2O2、NO2、H2O2、NaHSO4、银氨溶液、新制Cu(OH)2等。
 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CO、H2S及S2-、Fe(OH)2及Fe2+、HBr、HI及Br-、I-、SO2和SO32-;④其他:单质S、NH3等。

2.核心知识(离子反应)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只有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满足电子得失守恒;
③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酸、弱碱和水都必须用分子式表示;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④微溶物如果在生成物中出现,一般写成沉淀形式;如果在反应物中出现,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澄清溶液,则作为可溶物处理,如果是以浊液形式出现,则作为难溶物处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②看“=”、“ ↑”、“↓”等是否正确
③看描述物质的符号是否正确(即“拆”得是否正确)
④看电荷是否守恒

(3)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①不能正确使用分子式与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③得失电子不相等
④反应原理不正确
⑤不能正确使用可逆号
⑥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

(三)化学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先来弄清楚两个问题: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理清概念体系,重在理解记忆
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符号mol表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Vm=V÷n,常用单位L•molˉ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ˉ1。

在弄清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摩尔He含有的原子为2NA
B. 2.3gNa变成Na+时失去0.1NA个电子
C. 1摩尔H2O的质量与NA个H2O的质量相等
D.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H2=混合物所含的分子
数为NA

例2. 在标准状况下,含n个氯原子的Cl2体积为V L,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 2
微粒个数之比 1 : 1 : 2
扩大倍数 1×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 1mol : 2mol
相同条件下
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1体积 : 2体积

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晓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粒子数量的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对于气体物质而言,还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关系,这个关系是固定的,是潜藏的。我们要深刻理解。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解: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2mol 1mol
0.10mol n(H2SO4)

硫酸的质量:

 关键:

(1)确立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间、质量与物质量之间等)
(2)列一个比例式,等号左右是相同的关系,其中一个是由化学方程式本身确立的,另一个是实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四) 化学实验
1. 类型
(1)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
物理性质: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等
(2) 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等
2. 物质的制备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氢氧化物的制备等
3.基本操作性实验
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溶液的配制、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等
4.探究实验性实验
物质的水溶性、特殊物质的反应

化学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化学语言,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实验过程,注意实验中的量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精准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实验综合能力。下面给同学们温习一下必修一课本上的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例题。

例1:必修第60页
【实验3-9】在两支试管里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现象: 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解释: Fe2+ + 2OH- = 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例2:必修第49页
【实验3-7】往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 淀为止。
【实验3-8】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解释: 实验表明,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对学生在初三阶段和高一阶段要娴熟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说明:
 初三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药品的取用 蒸馏
量筒、酒精灯等仪器的使用 分馏
玻璃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萃取
物质的加热 分液
溶解与稀释
过滤
蒸发
由上可以看出,高一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主要有蒸馏、分馏、萃取、分液这几种,有些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些是高一新近学习的。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的场景、注意事项、适用对象。

 蒸发
1.适应范围
 通过加热蒸发掉溶剂而得到固体
2.主要仪器
 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
3.注意事项:
 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的量?
 为什么要使用玻璃棒来搅拌?
 停止加热的时机?
4.实例:
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

蒸馏
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
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通性(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Cu(红色) Au(金黄色) Cs(金黄色) Hg(液态)
熔点——硬度
熔点最低汞(Hg) 最高钨(W) 硬度最大铬(Cr)
延展性
延展性最好金(Au)
电和热的良导体
导电顺序 Ag Cu Al

金属的通性主要是指金属的熔点、颜色等,我们主要是记忆清楚一些特殊的性质 。

(2)金属的通性(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通常作还原剂。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无负价。此外,还要注意金属的四种反应类型:
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如:钠、铁、铜与氯气、硫的反应
 3.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水的反应
 特例:铝与强碱的反应(本质?)
镁与CO2的反应
 4.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自发发生的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Na

Al

Fe

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 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

 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知识网络图

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2.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 常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氧:O2和O3    磷:红磷和白磷
碳:金刚石、石墨、C60等
硅: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 常温下状态
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
液态:Br2;其余为固态。

 重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比较表

(2)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氢化物

氧化物
分类:

通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重点掌握
SO2、CO2、SiO2的性质,注意SiO2的特性。

注意:高价氧化物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是强氧化性
低价氧化物具有还原性,但是有的也具有氧化性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 非氧化性酸:H2CO3、H2SiO3、H3PO4、稀H2SO4、H2SO3
2. 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
 酸的通性:
 ⑴遇指示剂变色
 ⑵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⑶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⑷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 注意某些酸的特性(如浓硫酸、硝酸)

3.非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知识网络

物质分类观点、价态变化观点、类别通性观点
关于氯气的学习:氯气是一种单质,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它作为一种单质能参与的反应: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除此之后,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制定它,它又能制备什么?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思考一下。

 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
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 主要仪器 应用举例
倾 析 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烧杯、玻璃棒 分离沙和水
过 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 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离心试管,离心机 分离泥和水
结 晶 法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  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
萃  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  馏 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分  馏 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石油的分离
升  华 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
吸  附 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干燥管或U形管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色层分
析法 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层析纸及层析试剂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

4.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待检离子 选用试剂 反应现象
Al3+ 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
Fe3+ KSCN 出现血红色溶液
Ca2+ Na2CO3
HCl 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l- AgNO3
HNO3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SO42- BaCl2或Ba(NO3)2
HCl或HNO3 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CO32- CaCl2或BaCl2
HCl或HNO3 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
     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 使用仪器 注意事项
计算 —— 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量取 托盘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烧杯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 烧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 ——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 一定体积的容量瓶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 —— 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振荡 —— 使溶液充分混合
定容 胶头滴管 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 —— 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贴签 试剂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三、方法整合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就其主要题型有:(1)实验安全知识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识别;(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3)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涉及的化学仪器及操作过程等;(4)常见离子(SO42―、CO32―、Cl―、Ca2+等)的检验;(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辩析理解;(6)有关化学计量的简单计算;(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等。无论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还是化学计量,都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所以这就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到位。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  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3.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7.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8.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9.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
  10.铁盐、亚铁盐的转化。
  11.金属离子的检验。
  12.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二、知识网络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Al    Fe      C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与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与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不反应 Al 可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与NaOH溶液
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应
由金属直接
制得的方式 金属钠直接
露置在空气中 点燃或加热
金属钠 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 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铜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热 对热稳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与NaOH
溶液反应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应
制备 ①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氯碱工业 铝盐与过量
氨水反应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5.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写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8.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5)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
  (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这是前三章的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1-碱金属 Na (活泼)
1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2 = 2Na2O
2 钠的燃烧 2Na+O2 Na2O2 (淡黄色)
3 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H2↑
4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5 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6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SO2==Na2SO4
7 碳酸钠的性质 Na2CO3 +CO2+ H2O=2NaHCO3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8 碳酸氢钠与酸、碱反应、不稳定性 NaHCO3+ HCl = NaCl+ CO2↑+ H2O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Na2CO3 +CO2↑+ H2O
9 焰色反应操作步骤 先要灼烧铂丝成无色,做完一种离子的鉴别后,要用盐酸洗,再灼烧至无色,再检验第二种离子。
10 钠、钾的焰色 钠:黄色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2-金属铝 Al (两性)
1 铝的性质(强还原性,与酸、碱反应都放H2) 2Al + Fe2O3 Al2O3 + 2Fe (铝热反应)
2Al + 6HCl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 氧化铝的性质(两性,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3 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2H2O
4 硫酸铝与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5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3-金属铁 Fe(变价)
1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2 铁与硫(低价) Fe+S FeS
3 铁与氯气(高价) 2Fe+3Cl2 2FeCl3
4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3Fe+4H2O(g) Fe3O4+4H2
5 用铁湿法制铜 Fe
+ CuSO4 =
FeSO4+Cu↓
6 氧化亚铁与盐酸 FeO +2HCl = FeCl2 +H2O
7 氧化铁与盐酸 Fe2O3 +6HCl = 2 FeCl3+3H2O
8 Fe(OH)3制取 FeCl3+3NaOH===Fe(OH)3↓+3NaCl
9 Fe(OH)2制取 FeSO4 +2NaOH = Fe(OH)2↓+2H2O
10 置露空气中 4Fe(OH)2+O2+2H2O=4Fe(OH)3
11 氢氧化铁的不稳定性 2Fe(OH)3 Fe2O3+3H2O
12 铜与氯化铁溶液 Cu+2FeCl3=CuCl2+2FeCl2(雕刻铜线路版)
13 氯化亚铁中通氯气 2FeCl2+Cl2=2FeCl3
14 三价铁遇硫氰化钾 Fe3++3SCN-=Fe(SCN)3 (红色)
15 赤铁矿炼铁 Fe2O3 +3CO 2 Fe+3CO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 硅的燃烧 Si + O2 SiO2
2 制粗硅 SiO2+2C Si+2CO
3 制碳化硅 SiO2+3C SiC+2CO
4 硅与氢氧化钠 Si+2NaOH+H2O==Na2SiO3+2H2↑
5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 SiO2+2NaOH ==Na2SiO3+H2O
6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 SiO2+4HF=SiF4↑+2H2O
7 硅酸钠制硅酸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2Na2CO3
8 硅酸的不稳定性 H2SiO3 H2O+SiO2
9 制水泥的原料 粘土和石灰石(CaCO3)
10 制玻璃的原料 纯碱、石灰石、石英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 氯气与金属(钠、铜、铁反应) 2Na+Cl2 2NaCl (白烟)
Cu+Cl2 CuCl2 (棕色烟)
2Fe+3Cl2 2FeCl3 (棕黄色烟)
2 氯气与氢气混合光照 H2+Cl2 2HCl (白雾)
3 氯气使有色布条褪色 Cl2+H2O = HCl+HClO(HCLO有强氧化性)
4 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2HClO 2HCl+O2↑
5 氯气尾气的吸收 Cl2+2NaOH = NaCl+NaClO+H2O
6 漂白粉制取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7 漂白粉久置失效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8 氯气的置换反应 2Cl2+2NaBr===2NaCl+Br2
Cl2 +2KI ===2KCl+I2 (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9 实验室制氯气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0 氯离子检验 Ag+ + Cl - = AgCl↓
11 照相底片成像原理 2AgBr 2Ag+Br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硫和硫的化合物
1 硫与铜的反应 Cu+S Cu2S
2 硫的化学性质(与铁、汞等金属和氢气、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Fe+S FeS
Hg+S = HgS
H2+S H2S
S+O2 SO2
3 SO2(与水反应和与O2催化氧化 SO2 +H2O = H2SO3
4 2SO2+ O2 2SO3
5 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H2O = H2SO4
6 二氧化硫通入氯水 SO2 +Cl2+2H2O = H2SO4+2HCl
5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铜、碳的反应 Cu+2H2SO4(浓) CuSO4+ SO2↑+H2O
C+ 2H2SO4(浓) CO2↑+ 2SO2↑+2H2O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氮和氮的化合物
1 工业合成氨 N2+3H2 2NH3
2 雷雨发庄稼 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 氮的固定(固氮) 把N2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反应
4 NO与O2完全溶于水 4NO+3O2+2H2O=4HNO3
5 NO2与O2完全溶于水 4NO2+O2+2H2O=4HNO3
6 铜与浓硝酸 Cu+4HN03(浓)=Cu(NO3)2+2NO2↑+2H20
7 铜与稀硝酸 3Cu+8HN03(稀) 3Cu(NO3)2 +2NO↑+4H20
8 浓硝酸与碳 C+4HNO3(浓)=CO2↑+4NO2↑+2H2O
9 硝酸分解: 4HNO3 2H20+ 4NO2↑+ O2↑
10 王水的成分 浓HNO3和浓HCl 1:3
11 氨水的电离 NH3·H2O NH4++OH -
12 氨与酸反应 NH3+ HCl == 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13 铵盐受热分解(不稳定性) NH4Cl NH3+HCl
(NH4)2CO3 2NH3↑+H2O+CO2 ↑
NH4HCO3 NH3↑+H2O+CO2 ↑
2NH4NO3 2N2↑+4H2O+O2 ↑
14 氨气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15 实验室制氨气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6 铵离子的检验 NH4++OH-==H2O+NH3↑(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5 4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匿名用户 2012-03-20 展开全部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

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每章知识点总结,详细一点,谢谢
答:1水:常温下是液态;2.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3.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4.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5.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 4 L。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1.化学反应的类型 ...

高一化学知识点
答: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 一帖、二低、三靠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 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大全(人教版)
答:1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2 = 2Na2O 2 钠的燃烧 2Na+O2 Na2O2 (淡黄色)3 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H2↑ 4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5 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6 过氧化...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知识点
答: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 盐氧化物:CO、NO等 净 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
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1、...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答: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S2-、...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答: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高一化学 知识点归纳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欢迎查阅!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答:2.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