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将领 说说你评出的明朝十大人物

作者&投稿:职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

二、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

三、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四、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五、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出身农家,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参与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为颍川侯。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六、李文忠:字思本,明朝著名将领、谋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至正十二年,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七、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进士,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八、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跟随明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叛乱,平叛后,升任巡按江西。后来率军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九、李定国: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公元1652年,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分土地;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收复广西;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杀死清军主帅敬谨亲王尼堪。公元1659年,李定国指挥磨盘山战役给予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公元1662年,吴三桂杀死了永历帝。

十、卢象升:字建斗,明末著名将领。天启二年进士,创立“天雄军”。崇祯六年,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崇祯七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扩展资料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参考资料: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百度百科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麻烦采纳,谢谢!

1.徐达 有勇有谋 开国元勋 排名第一
2.戚继光 抗倭名将 杀敌如麻 列于其次
3.李定国 明末抗清 忠志不逾 设为探花
4.常遇春 明初名将 骑射击剑 不在话下
5.袁崇焕 杀死哈赤 一心为国 编为前五
6.蓝玉 朱棣名师 但过张狂 死于主下
7.朱棣 皇帝上阵 一样不差 南征北战
8.李成梁 抗日援朝 胆略过人 善于奇袭
9.傅友德 元末名士 百战不伤 杀敌无数
10.汤和 为老好人 但功显赫 列为第十

徐达(传统农民兵),常遇春(超级版的流氓兵),傅友德(这个嘛~~),蓝玉(悲剧......),王守仁(史上唯一圣贤加军事家加政治家加...),戚继光(日本鬼子的仇人),谭纶(具体情况未知),李成梁和李如松(阵上父子兵),孙承宗(超级军事家)。鄙视二楼的乱说!!!鄙视一楼的不具体!!!

明朝最厉害的十大将领~

徐达、常遇春、戚继光、李如松、傅友德、李文忠、王守仁、于谦、李定国、卢象升
一、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主要成就:与常遇春率军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残余势力。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三、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四、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
五、、、
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出身农家,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参与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为颍川侯。

  我觉得吧, 排名应该以德、才、贡献为主。

  所以我排名的话。

  第一名 于谦 主要成就: 十年巡案、保卫北京
  年轻时期即崭露头角,后在平定朱高煦叛乱中被宣德皇帝看中,此后是十年的巡案山西河南,民众好评如潮。在正统时期和王振作了坚决的斗争。北京保卫战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的覆辙。能够成为西湖三杰之一可见其影响力。那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人生的追求写照。 德才兼具,一战扶危。


  第二名 王阳明 主要成就:开创心学、平定宁王叛乱
  王阳明似乎在中央没有待几年,早年因为得罪刘瑾而被廷杖贬谪。七年的“流放”生活坚定圣贤意志,最终在贵州龙场悟道。文治武功都取得很大成就的能臣、思想家、军事家。 明代“心学”的开创者,明末思想界是堪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而王守仁对于此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近代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曾佩戴“一生俯首拜阳明”腰牌,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文治武功,集大成者。


  第三名 郑和 主要成就:七下西洋
  中国的海军于2008年圣诞节后,远赴索马里驱逐海盗。殊不知600年前我们的海军就已经杨威非洲东海岸。 郑和的下西洋,不同于其后西欧各国的搜寻和掠夺,也不是单纯的炫富。是远播中华文明的出航,是主持正义的远征。 600年内,国人远航无出其右者。

  第四名 孙承宗 主要成就: 关宁防线、 收复四城
  孙承宗是一个悲剧人物,曾被《明史》认为是明末唯独有能力保持“明朝守势”的文官将领。嘉靖年间出生的他,正好经历了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早年并不急于科举的他以家庭教师身份跟随主家在宣大等地生活,亲历了边疆战争,青年时代的苦学和良好的军事悟性,使得他成为了一名儒将。在考取榜眼之后,很快成为了两代帝师。可惜他的两次经略辽东都为明末混乱的“党争”所毁掉。天启末年,辽东局势岌岌可危,他一方面核查领取空饷的兵将、任用袁崇焕赵率教等有能力的将领。一方面以步步稳守的策略逐渐收复以前的失地。其力主构建的关宁锦防线,终努尔哈赤等三代人都没有办法逾越。崇祯初年,由于皇太极绕过古北口直接危及京师、袁崇焕的战略失误。京城再次告急,是他又一次力挽危局,主持了明末最后一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同时在短时间内就收复了遵化等关内四城。 1638年,清军大略河北等地。孙的家乡高阳无兵,他带领全家守城。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沦陷,孙承宗拒不降清,自缢殉国。 真正的脊梁在这里!

  第五名 张居正 主要成就:万历大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 万历中兴缔造者。 被史学家誉为救世宰相。
  不用多说了吧?嘉靖出年生,少赋异才。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隆庆初年入阁,万历元年任首辅。 于经济和政治上深化了隆庆以来的新政,并将改革进行到底。 修明政治,行考成法,一改嘉靖中后以来官场拖沓低能的作风;经济改革,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使得万历前期成为了明朝财政最充裕的时期。 任用潘季驯治理河道,使得大江不为患祸。整个明朝为之一振,再度出现兴盛气象! 有人说他心眼小、贪财好色。 在这里我也不予争论,因为事实我也不熟也不清楚。 就借用袁腾飞老师的一句话, 老百姓都能开得起吉普了,您开奔驰坐宝马我们也不反对。 张居正,正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是让老百姓都生活幸福的决策者。 万历年第一首辅,明朝第一首辅。如果他能多活十年,或许没有后面的乱子??

  第六名 戚继光 主要成就: 创戚家军 南平倭寇 北御胡虏
  他是明初世袭的军官,却童年贫困。他是威名远播的将领,却晚景凄凉。 戚继光,因嘉靖中的《备俺答策》收到了赏识,因平定东南的倭乱而受万民敬仰。直至东南事平后,挥师北上,驻守蓟辽十余年。万历初年的边境安定,有相当的功劳是因为戚继光。 不仅如此,他的步兵操练法成为了典范,他的戚家军在其死后依然扬威于抗日援朝的战场上!成为了日军的一大克星! 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抗日将领!


  第七名 徐达 主要成就: 北伐元孽 光复北平
  燕云十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丢失的,我们都能记住出卖十六州的人是石敬瑭,但我们可能对收服他的人不甚了解。其实他就是徐达。1368年8月,徐达大军进入元大都(北平城),此时的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是唐末之后收复北平第一人,也应该是古今北伐成功的第一人。 为人宽厚、爱兵如子。 明初第一名将,实至名归。


  第八名 第八名 黄宗羲 主要成就:明末思想家 抗清领袖
  黄宗羲亲历了天启的魏阉祸乱,崇祯的内外两难,以及最后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解。我认为他把对大明的忠诚保持到了最后,以自己的方式。早年曾经参加过反清军队,晚年在复明无望的情况下归隐不出。 他反思了明亡悲剧的原因,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批判。一切的思想都凝结在《明夷待访录》这一部书中。 “明夷”为八卦中的一个卦象。指有智慧者处于危难,也有的说是光明受损。 “待访”指期待后来的明君访纳。 有人说,这部书是中国的最早的民主启蒙,没有读过,不敢妄下评论。但是,黄梨洲先生的这部著作,却饱含了对明朝的怀旧和对满清之后重回光明的一种期冀。

  第九名 李定国 主要成就:联合永历、重创清兵、西南大捷
  严格的说,李定国联合永历政权对抗满清时,明朝已经被史学界普遍的认为灭亡多年了。他原属于张献忠的部队,是反明的。但是最后再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地联合了南明流亡政府,在西南七省高举义旗。与郑成功的东南斗争相呼应,曾经迫使满清放弃西南诸省,也差点有机会保住半壁江山。 可惜因为政权内耗严重,没有成功。他更因为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而悲痛过度病死于军中。反清斗争随损失一位伟大将领。

  第十名 卢象升 主要成就:经略西南、绞杀乱军。 力主抗清,牺牲于将倾。
  卢象升是又一位儒将,天生神力。天启年中进士后任大名知府,从来是辛劳爱民。尤其是从不对魏忠贤的阉党阿谀奉承。崇祯二年自募军队入卫北京。后来在对抗农民军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经略西南。后升任宣大总督。1638年,清军大略华北,象升奉召保卫。对于部分官员的和谈梦想,他指出言能战方能言和。力主出战。然而由于内部意见不统一,卢象升面对倾巢出动的清军主力,仅仅能指挥五千兵马。最后,悲愤的卢象升提残族与清军决战。最终战死于河北巨鹿。 死时身中“四矢三刃”…… 倒在了大厦将倾之前。

  古人言,文死谏、武死战。卢象升作为明末著名的诸儒将之一,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在今日也渐渐被我们所回忆起。相比后来的洪承畴,卢象升无疑是幸运的。相对于后来的吴三桂,卢象升是高尚的。因为他没有背叛国家,能够死得其所。值得一提的,后来清军攻入卢象升家乡宜兴时,卢象升一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记得是一个弟弟战死,一个从此出家。


  明朝是个很有趣的朝代,他曾北逐胡虏,恢复中华。他曾远播威名,远迈。然而他也曾固步自守,不思进取。也曾君臣离心,廷杖威吓。他的盛世不为大部分人所知,他的黑暗却被后来人所无限放大。可以说,是历史上被误解最深最多的朝代。距离明朝灭亡快370年了,我们要记住的是,在起初那个承平日久的盛世里,有着这么一群不畏廷杖,不怕皇权,敢于直谏死劾的官员和百姓。在最后那个天崩地解的乱世里,依然有着这样一群不惧死亡,不愿为奴,敢于舍生取义的布衣和英雄。 明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是一个教育发达的时代,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最后,提名人物还有:海瑞、叶向高、孙传庭、史可法、左光斗。

盘点赵匡胤手下的十大名将,他们分别有什么功绩?
答: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有十大名将,那么这十大名将到底是谁呢?又分别是谁呢?1、高怀德高怀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

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
答:金利昌大将:1997年4月晋升为大将,现任人民军第6军军长。金成奎大将:1997年2月晋升为大将,现任朝鲜人民军炮兵司令官。金炳浩大将:现为大将军衔,1990年5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兼责军需工业的书记。金相镐大将: 1997年2月晋升为大将,现任人民军第5军军长。金润心大将:2002年4月晋升为大将,曾任朝鲜人民军海军司令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些
答:7、杨延昭:杨景杨延昭,著名评书《杨家将》中主要人物,也是此十大名将中唯一的虚构人物。 杨家将的故事,无论评书也好,戏曲也罢,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 杨家将自火塘寨老将杨衮始,金刀令公杨继业,七狼八虎,杨宗保、杨文广等俱是英雄人物。 (笔者按:历史上无杨继业,自然更无杨家其他人,杨继业其人盖指北宋名将...

曹操麾下的十大嫡系名将分别都有什么样的事迹?
答: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不但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例如郭嘉、许攸、贾诩以及荀氏叔侄等人,还有众多的武将。五子良将中,每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负责他人身安全的典韦和许褚更是名扬天下。不过曹操与其后人更为依重的,还是自己的亲族,曹氏和夏侯家族,这两个家族名将辈出,可谓曹魏集团的嫡系。但是...

求中国古代最强10大名将
答: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吴起(?~公元前381),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国初期两大传奇名将之一(另一为孙膑)。“提十万兵横行天下者,桓公也,提七万兵横行天下者,吴起也,提三万兵横行天下者,孙子也”。吴起曾士鲁、魏、楚三国,到哪哪强,尤其使魏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2、白起(?—...

隋朝十大将领排名
答:隋唐十八杰: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

晋朝十大名将排行榜
答:晋朝十大名将排行榜晋朝一个百花齐放的朝代,竹林七贤,王羲之,王献之这个年月我觉得是中国最浪漫的期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在这个期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文艺复兴。那让我们今日一同去看看这个年月的名将。1.祖逖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东晋军事家。祖逖身世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

楚汉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将
答:此时期除了造就韩信这个绝世名将,还造就了不少名将,以下为此时期的十大名将,以其一生战绩及成就入选,刘邦虽战绩颇多,但多是谋士出谋划策,故不能入选,章邯是秦朝名将,主要战绩是在秦朝时期,故不能入选,钟离昧,季布等将领虽名气大,但战绩少,故不能入选。 一、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宋朝十大名将(6~10)
答:宋朝十大名将,上文说了北宋前五位,本文说南宋后五位。岳飞 岳飞,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他是南宋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也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诗人,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在北宋末年从军,在与金军作战的十多年间,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岳飞带领岳家军可谓是所向...

...历史上影响相当大的朝代,那你知道隋朝的十大名将有哪些吗?_百度知 ...
答:隋朝时期的十大名将有杨素、高颎、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长孙晟、鱼俱罗、刘方、来护儿、张须陀。隋朝虽然在我们国家存在的时间没有多久,但是隋朝时期优秀的将领是非常多的,唐朝时期设庙享奠古代名将六十四人,隋朝的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四人都在列,《十七史百将传》中有杨素、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