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内朝窗外拍,总感觉相机没肉眼强大。比如窗帘打开了一部分,室内较暗,室外较亮。肉眼还是可以同时看 摄影技巧从房间里照窗外的景色,下午时间,外面阳光很足,我从屋...

作者&投稿:第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眼的视觉除了具有类似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外,还具有视觉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这是智能化数码相机永远达不到的,人眼好比是一个定焦头,他却具有“缩小”视角的能力,在众多人群中你可以只注意你需要的人,而”视而不见“视野中同一焦平面的其他人;类似的人耳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所具有的”鸡尾酒会效应“,也是任何高级专业麦克风永远达不到的。
记得曾有数码相机具有拍摄大亮度比(亮度范围大)景物的能力,是机内处理器自动将同一景物分别以高光和阴影曝光的数据“叠加”得到两者兼顾的最终图像——本质是压缩动态范围的结果。
我在回答“拍立得为什么拍的照片灰蒙蒙的?明明是白天的室内拍出来像是夜景。”问题与你的问题相同,现引述如下:
1,室内拍摄如果窗户的面积与房间的纵深和容积相比不够大时,人眼在适应情况下(瞳孔自动开大了)虽然感觉很亮,但相机却因为房间内景物的照度较低,仍造成曝光不足使照片灰蒙蒙;
2,或者拍摄时取景范围内有窗户,且当相机的测光点集中于窗户的高亮处,就会以此为曝光基准,使室内处于低照度的景物亮度较低而超出感光材料(相纸或数码相机的光敏传感器-放大器系统)的线性范围,因而使照片灰蒙蒙的。
就目前的技术成果来说,不论是胶片还是光敏传感器—电子放大器系统的线性范围,通常不超三个数量级,而自然光照射条件下景物的亮度范围经常会远大于三个数量级,即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不能涵盖任何自然光下景物的亮度范围,解决的办法只能用反光板或其它光源去照射景物中低亮度的部分,来降低景物的亮度范围(亮度间距)以适应感光材料的性能。
关于亮度和照度,一般情况是把自主发光体,如太阳和其他各种电光源发光的强弱称为亮度;它们对其它物体进行光辐射的强弱称为照度(为便于记忆我称之为被照度),所以在测量时用照度计在被照射物体前,对准光源的方向取值。
由于被拍摄对象(即景物)相对于摄影器材也是发光体(二次光源),当用测光表对着景物的不同部位测量时,所得数值则是该部位的亮度。
以上这些概念是合格摄影师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明暗不同的光——通常不太科学的说法叫“光与影的艺术”,因为“影”无非是相对较弱的光。
追问2015-01-19 19:15
怎样能在屋里拍的清楚一些?不那么暗
回答2015-01-19 21:09
对于这类普及型的相机或数码相机,若要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不开闪光灯),希望室内景物比较清晰,可以先对较暗的区域半按快门并保持住,使相机记忆此时的曝光参数,然后将镜头指向正式拍摄的方向按快门到底。由于此时快门速度较低,相机要有依托来避免拍虚(有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好一些)。对于这种低照度的室内自然光或灯光拍摄,必须满足相机的最大曝光性能参数——感光度、最大光圈和最低快门速度,使影像达到合适的密度。
对于拍立得相机还需注意所用相纸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过期的和储存时温湿度过高的都会增加相纸的灰雾——感光材料未经曝光即已产生的密度,对应于数码影像的噪点。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回答:1.人眼是最高级的一部精密仪器,它的调节能力非常强,调节范围也非常宽,仅这两点任何高档相机也达不到。相机受到机械、电子等设计极限的限制,远不及人眼“好使”,例如它记录场景的亮暗范围(宽容度)远远不及人眼。 2.你的卡片机照这类场景的确差了一点,单反机要好一些。解决方法:先测窗外亮度值,再测室内(靠窗户)的亮度值,最后取其平均值曝光,可以提高照片质量,但这种方法要受相机及设置的限制。最好的办法是:给室内靠窗的景物/人物补光(闪光灯、反光板/伞、其他反光的物件),然后按照窗外亮度或减一档、两档,具体要看室内外亮暗度差,以及采用反光的强弱而确定。你可以多次实践,从中找到最好的组合,使你的照片更加接近人眼看到的图像。祝你成功! 补充:1.你的照片室内窗帘部分是清晰的,说明拍照时卡片机是按此处的照度选取曝光值的,因此窗外部分严重曝光过度,所以形成一片白。 【题外话:其实你可以试一下,按完全窗外部分亮度曝光(甚至再增加曝光),则室内景物严重曝光不足,从而形成“剪影”艺术效果】 2.给室内景物(包括人物)补光,还可以用照明灯(灯泡的色温越接近日光越佳,如5000---6000K)。 3. 总之一定要补光(想要有剪影效果除外),增加室内景物亮度,以减少对该景物的曝光,从而也减少了窗外部分的曝光,不至于“一片白”。 以上就是我对你提出具体问题的详细解答!一定对你有帮助!!!

这叫宽容度,简单来说就是记录画面最亮到最暗的差距。人眼的宽容度是完爆相机的。不是你相机不够好,所有相机都达不到人眼宽容度的。
对光的控制是摄影最核心的东西,明暗要有所取舍,就拿你的例子来说,要么,你对着室外侧光,让窗户部分曝光正常,而室内曝光不足,要么你对着室内测光这样你窗户就会白一片。当然你还可以对室内进行补光,比如开灯什么的,减少反差。除去这些前期条件,后期是可以做到明暗二者都正常记录的。

肉眼再强大却不能拍照,所以相机像素再高他有玻璃口,室内光线暗加上相机玻璃口对窗口玻璃口,两者形成对焦反光当然会是你说的情况了,数码相机当然会强些,但拍照一定要排除视觉障碍才能达到更清晰可见度。

正常现象。
相机本来就没有人眼厉害,再贵的相机也是这样,相机追求的就是接近人眼所见。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人眼,因为人眼后面还有个大脑,大脑具有补全缺失的作用是相机无法做到的。

室内摄影技巧~

  室内摄影技巧

  在室内拍摄的一个缺点就是光线不够理想,在大部分情况下室内光线都会太暗。这时,闪光灯显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造光源,功能强大而且使用多样化,但你也可以在拍摄时使用已有的现场有效光。

  内置闪光灯的光往往太弱、太冷,拍摄的影像会破坏整个环境的氛围。在3米以外拍摄时,你就必须使用曝光指数至少为36~40的外接闪光灯――你可以向了解闪光灯的朋友或摄影器材经销商咨询配合你的相机使用的闪光灯装置以及它们的性能。需要柔和的照明时,你也可以将闪光灯放在相机的机顶或旁侧,同时使用反光板和散射器以获得柔各照明,这是因为这样可增强有效的照明区域,用侧光来照亮三维的物体。

  在拍摄大房间时,你可以使用多个闪光灯或者打大光圈,在房间的不同位置释放快门――这种方法会非常困难,尤其是你没有摄影助手时。

  你也可以用持续的人造光来代替闪光灯,卤光和钨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设置不能使你得到满意的结果,你不妨尝试使用几种不同的白平衡设置,如果没法使用额外人造光源,那么你只能使用所谓的\"有效自然光\"了,它们有可能是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也可能是不会影响正常摄影的人造光。使用有效自然光的优点是房间照明很自然。

  除非你买的相机非常便宜,否则你最好选择曝光时间(由快门速度决定)在1/500~1或2秒之间的相机,同时还能选择尽可能多的不同光圈值,这些相机本身具备的条件是使你在昏暗的室内进行拍摄成为可能,而且能拍摄出效果非常好的照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室内拍摄时,最好是关闭闪光灯,同时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否则照片会变模糊。实在没有三脚架,你也应尽可能找到稳定的支撑点,这些方法虽然没有三脚架的效果好,但也能适当减弱因相机晃动造成的照片模糊。在释放快门时,将相机靠在硬物体上――凳子,柱子或墙壁,只有是稳固的东西就行,然后非常轻地揿下快门,释放按钮。有可能的话,还可用自拍器来释放快门。

  在光线不足或不稳定的环境下拍摄时(如禁止使用闪光灯的场所),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加感光度,高档相机都有\"强制增感\"功能,你可以从一系列的ISO值中进行选择双倍或四倍感光度。不过这种方法会大大影响到图片质量。当然哪,这是避免因晃动导致的影像模糊的唯一方法,特别是在随意拍摄照片或拍摄活动的被摄主体时,尤为有用。

  ----------------------------------------------------------

  此外室内摄影还应注意合理利用窗户光。

  从朝北的窗口照射进来的光线,是一种较有方向性但仍是柔和的光线。当你在窗户光的对面置一反光板来减弱光源所产生的阴影时,出现的效果是柔和而优雅的,对人物的脸部能起轻描淡写的作用。这种用光对彩色胶片尤其适合,为许多人像摄影家所乐于采用。

  英国摄影家P·裴佐尔指出,窗户光的照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它的强弱变化要比眼睛所能见到的大得多。从窗户到被摄者的距离,决定着面部照明的类型。同时,也要看室内墙壁和地板的反光能力。当被摄者进入窗户光的死角时,墙壁上的反射光就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此时,被摄者离正对窗户的墙壁越近,照明越充分。

  在室内,只要被摄者移功几步,强光和明影的对比就会有很大变化。因而,调整距离能够解决照明不均匀的问题。裴佐尔指出,被摄者如处在窗户的正中位置,面向窗口,他的前额、鼻子、颧骨和下巴都处于白光照明之中,看起来显得很突出,不论什么背景都能把轮廓衬托得很明显。光从侧面射来,面颊线条明显,面颊和颌部能产生阴影。头部微微转离相机,侧面光能产生最大的立体感。此时,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脸型特征的办法是,脸 部微微转离窗户一些,转向阴影方向,使之只有侧面充分照明。但这时必须同时利用反光板,或室内其他方面的反光。如被摄者移到窗户的一侧,面向窗口,侧面光和轮廓光会有所减弱,面容显得圆润匀称。面孔转向相机时,面孔上背窗的部分出现了阴影,但面孔离窗最远的一边或多或少地为平光所照亮。远离窗口时,整个面容处在阴暗的平光之中。被摄者离窗越远,影调越平淡。

  利用窗户光拍摄人像时,浅色墙壁的小房间比起大而暗的房间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因而背景也亮一些。反射光的强弱和背景的色调,可以用拉开或关上窗帘的办法来调节。但是,裴佐尔认为,最值得追求的还是直射光的光效。摄影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用百叶窗或厚窗帘模拟出硬调的直射光的效果。也可以用薄窗帘把斜射下来的光线变成散射光,还可以让它带有某种颜色。浅调的窗纱可以当柔光器用,能使光线柔和。阳光洒在彩色窗帘上所起的效果,和加了彩色滤光片的泛光灯一样。

  用白卡纸等做成反光板,调整反光板的位置,可以用来控制反射光的强度和分布状况。但这种技巧如果用得太过分会失去自然的窗户光的特色。一天中,光线的变化在室内所起的偏色与在室外拍彩照时是相同的。然而,有些在室外摄影中无须注意的问题,对室内窗户光却有影响。例如,窗外近处是太阳晒着的红砖墙,室内窗户光线就会偏红;窗外是花园并有高大的树木,光线就会偏绿;窗口对着蓝天,就可能带蓝色。这种影响在室内可能比室外明显,因为窗口更有选择性,不像室外那样色彩有一个总的平衡。

  室内如两面墙上都有窗户而被摄者在两窗之间,此时的交叉照明会造成各种有趣的光效变化。只要在拍摄时让被摄者转动一下身体,一系列不同的变化就会显现出来。此时,应注意设法通过调节使一个窗户的光比另一窗户稍亮一些,两个窗户的光线相等是最不好的。

  英国摄影家罗纳德·斯皮尔曼认为,利用窗户光拍摄人像也可以用灯光作辅助 光。他指出,被摄者既受日光又受钨丝灯光照射,在日光型幻灯片上能产生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一点一般初学摄影者并不意识到。此时,唯一的要求是,两个光源必须是来自不同的方向,以便它们能照射到被摄者的不同平面上。换而言之,你不能让被摄者从正面同时受日光和灯光的照射。

  斯皮尔曼认为,最好的效果可以这样取得:窗户光进入一般由钨丝灯照明的房间,从而在一例形成一种冷光束。如果使用带反光罩的灯具照明,由于不同于一般房间的光线,因此,最好让这种光线散射,可以射向天花板或墙壁后再反射回来。

  当然,如果用闪光灯作辅助光,在被摄者的强光部分和阴影部分问的色彩质量不会有什么区别。但须记住,强光部分可能接受1/30秒左右的实际曝光量,而阴影部分则可依靠闪光灯补充,这个闪光时间可能是l/1000秒或更快。这样你或许会得到一张一半影像非常柔和而另一半却是斑点和其他暇疵都十分清楚的照片。因此,在这种场合下最好是用伞形反光罩或反射闪光作辅助光,此外还须仔细地计算出光比或进行试拍。

这个是因为室内外的光线亮度差别太大导致的,主要是照相机的自动测光在作怪,要达到室内外曝光平衡确实有点困难,但可以用一些小技巧适当改善。
在拍摄过程中,首先避免强光直接进入镜头或测光系统,可以先对着室外景物取景、调焦,然后用手在镜头前面挡一下,把手快速移开立即按下快门。也可以对着室内暗处取景、调光,再把照相机迅速转一下拍室外,这样室外的景物有点模糊,但有时候能拍出特殊效果。还可以用闪光灯强制补光,一般室内3米内有效,但我本人不喜欢使用闪光灯。
以上都是针对自动测光照相机,手动的就好办了,直接把光圈调大点,一般相机的曝光宽容度还是很大的,正常的室外曝光过度2级光圈,室内不足1级光圈,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照相机没法从室内向窗子拍出人眼看到的效果?
答:这原因可是太多了,摘几个重要的说:1 自动对焦被玻璃影响产生误差 2 曝光值被玻璃影响产生误差 3 玻璃反光 4 人眼的光学性能太好了,同样,人的大脑对不需要的东西有极强的“忽略”能力。解决办法:顺光、逆光、侧光分别是一下,不要用灯,用手动对焦,玻璃要干净。

...感觉像阴天,为什么呢?有两次是相机没有设置好吗?
答:这个是正常现象,主要是相机的测光系统问题,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正常拍摄是没有什么问题,你说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相机测光系统认为现在的光线很强,相机采取小光圈或者高速快门来正确曝光,但是相机自认为最亮的地方其实并不是你想要拍摄的地方,这种现象这测光和逆光情况下最明显,你应该发现,照片看...

为什么我用800W像素的手机或数码相机在室内拍摄窗户时在相机内自动把...
答:第四,所谓其他方法,就是给室内补光,让室内与室外亮度差不多。数码卡片可以试着开闪光灯,当然效果视情况而定,因为毕竟是自动相机,可以用不同档位多试试,单反也要加闪光灯,最好加独立摄影灯,加上手动曝光。第五,比较自然的是利用自然光。清晨或者傍晚室外光比较弱,打开室内照明灯拍就OK了。

为什么我单反拍出来总是有种起雾的感觉,没有别人拍的那么高清,请问是什 ...
答:1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天气不好,空气中悬浮颗粒多,能见度不够拍出来的片子最容易发灰。可以选择雨后天晴的时间试试 2还有一个可能是UV的问题,不好的UV其实是会损失画质的,如果装了UV镜的话,去掉试试看 3是不是设置了相机的拍摄风格?尝试调整提高一下相机的锐度,对比度,饱和度等等,看看是...

为什么相机再怎么好都没有眼睛看的清晰?
答:这跟用相机看清不清晰貌似没有联系,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东西是一般别的仪器看不到的,而且相机本身是通过光学反射来获取影像,他中间不仅需要通过机器配件的转换,还需要透过镜头捕捉外界事物。这跟用相机看清不清晰貌似没有联系,而且相机本身是通过光学反射来获取影像,他中间不仅需要通过机器配件的转换,还...

用尼康相机拍办公室,为什么窗外爆光很厉害的,不爆光的室内就很暗?
答:这是高反差场景 就是外面的光线比屋子里面的光线强很多 肉眼能看清 但是相机就不行了 可以开闪光灯 另外 多学学测光和曝光知识

为什么拍出来的相片总是模糊
答:如果您使用的是华为手机的话,可能有以下原因:硬件客观原因 镜头脏污、灰尘会影响照片清晰度,请检查一下相机镜头是否有灰尘、脏污,请使用较软的布料(如眼镜布) 清洁镜头后再重新拍照。OIS(光学防抖)光学防抖是指补偿手机自身运动的抖动,而不是被拍摄对象运动的补偿。因此如果被拍摄物体运动,画面...

在拍远处风景时,为什么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图像比照相机照的图像感觉要远...
答:这个和你使用的什么焦距的镜头有关,广角能使远处的景物比眼睛实际看到的要小,长焦能使远处的景物比眼睛看到的要大。。

为什么有的相机拍完照片感觉很白很亮,亮到感觉把画面遮挡了!
答:原因是测光不准确。在环境光线强的地方拍照,测光时对焦在暗处,就容易出现这类问题。造成曝光过度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说测光模式和场景不匹配,设置了曝光补偿等都会造成拍出来的照片很亮偏白。 如果是全自动模式,可以把测光模式调成矩阵测光,如果是快门优先(TV)或光圈优先(AV)或程序曝光(P),可以...

拍照眼睛无神,而且我明明看镜头了拍出来眼睛总是向上看,根本没看镜头...
答:这可能是由于拍摄时你的眼睛没有完全聚焦或你的相机镜头没有正确对准你的眼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1. 确保你的眼睛完全聚焦:在拍摄前,深呼吸几次,放松身体和面部肌肉,这有助于你放松眼睛并使其完全聚焦。2. 眼睛要看镜头:在拍摄时,尽可能保持头部和眼部的稳定,并确保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