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哪三个省 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在哪三个省

作者&投稿:晨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山东省。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

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

扩展资料:

黄河凌汛防治

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每次决口,都给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在1933年,内蒙古磴口县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了很多村庄。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两岸人民对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种。防就是组织强大的防凌汛队伍,防守大堤,抗御凌洪,一旦发现险情,立即进行抢护,确保大堤安全。

蓄就是把上游来水蓄起来,使上游在解冻前来水小,河槽蓄水少,则不致于造成水位上升,鼓开冰盖,产生灾害。分就是利用沿黄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闸,分泄凌水,减轻大堤的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凌汛



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境内河段。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黄河在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当低纬度地区未封冻河段的河水流向高纬度地区封冻河段时。受河中冰坝阻挡。易发生漫滩、甚至决口。

扩展资料:

黄河凌汛的特点:

河道比降平缓,流速较小,河流的流向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纬度差较大;气温上暖下寒,结冰封河是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是自上而下,当上游解冻开河时,下游往往还处于封河状态,上游下泄的冰水在急湾、卡口等狭窄河段,由于排泄不畅,极易结成冰坝、冰塞,堵塞河道,导致上游水位急剧升高,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决口。

冰凌洪水的大小,与河道中的槽蓄量和冰量的多少有关,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冰凌洪水的洪峰流量沿程递增,与黄河下游伏秋大汛洪峰流量沿程递减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开河时由于河道前期沿程存蓄水量迅速释放,流量逐段汇集、增多,造成凌峰流量沿程递增。如1972年凌汛期间黄河下游孙口站凌峰流量只有627立方米每秒,到泺口站迅速增至1270立方米每秒,而到了利津站则增加到2230立方米每秒。

第二,流量不大,水位很高。由于河道排泄不畅,或冰坝堵塞,造成上游河段水位迅速壅高。如下游利津站1955年凌峰流量仅1960立方米每秒,水位却达到15.31米,比1958年伏秋大汛期间104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还要高1.55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百度百科-凌汛



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地形和地貌相差悬殊,径流量变幅也较大。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冷空气的影响,偏北风较多,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流域内冬季气温的分布是:西部低于东部,北部低于南部,高山低于平原。元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年极端最低气温:上游-25~-52.3℃,中游-20~-40℃,下游-15~-23℃。因此,黄河干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现象出现。这些冰情除对冬季的水运交通、供水、发电及水工建筑物等有直接影响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现冰塞、冰坝这种特殊冰情以后,还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山东省

内蒙古、山东,山西

宁夏,内蒙古,山东

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哪三个省~

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山东省。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此时期为黄河凌汛期。黄河下游河道因上下河段纬度相差3度多。
冬季平均气温相差摄氏3~4度。上段河道封冻晚、开河早,结冰较薄;下段河道封河早、开河晚,结冰较厚。一般在1~2月间,气温升高,上段低纬度河段封冻首先解冻开河,封冻期间河槽积蓄的水量急剧释放下泄,形成凌汛洪水。
扩展资料:
黄河凌汛防治
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每次决口,都给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在1933年,内蒙古磴口县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了很多村庄。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两岸人民对凌汛危害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主要有防、蓄、分、排四种。防就是组织强大的防凌汛队伍,防守大堤,抗御凌洪,一旦发现险情,立即进行抢护,确保大堤安全。
蓄就是把上游来水蓄起来,使上游在解冻前来水小,河槽蓄水少,则不致于造成水位上升,鼓开冰盖,产生灾害。分就是利用沿黄河的分洪工程和洪闸,分泄凌水,减轻大堤的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凌汛

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都是由低纬流向高纬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及原因
答:2. 黄河下游的山东河段也是凌汛发生的重点区域。3. 在这两个河段中,黄河水流大致从南向北或偏北方向流动。4. 由于河段较长,南段和北段的结冰时间存在差异,导致冰块随水流向北移动。5. 冰块在北段可能形成冰坝,阻塞河流,进而引发洪水泛滥,即凌汛现象。

凌汛发生的季节和原因是什么?
答: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我国黄河河套流域,因为黄河特殊的流向特点,在山西陕西之间流向朝北,当冬去春来,南部河段天气转暖更快时,该流域的下游由于地处更北地区,尚未转暖,冰面尚未解冻,造成了凌汛的发生。当然凌汛也会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一些河流,主要还是因为上游的冰面由于某种原因解冻比下游快而造成的!...

黄河每到初春时节,最易发生“凌汛”,其上游凌汛多发生在( )A.流经...
答: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现在,人民政府通过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的手段,使黄河凌汛的危害基本消除.题中的流经宁夏段位于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是上游凌汛的多发区.故选:B.

黄河凌汛多发生在哪些河段?
答:凌汛:河流的秘密冰封挑战当冬季河水结冰,而河流下段尚未解冻,冰凌积成的天然坝堤可能会阻塞河道,形成一种独特的水文现象——凌汛。这是一种在高纬度河流中常见的现象,尤其在黄河的某些河段显得尤为显著。黄河的“几”字形河道,使得宁夏至内蒙古和河南至山东的河段,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凌汛的发...

凌汛发生的季节和原因
答:凌汛发生在冬季,具体原因如下:凌汛是因为河流下游的水面袜戚尚未解冻,而上游已经解冻,大量水流涌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尚未解冻使河流受阻,发生了水位抬高,形成水涝等等灾害。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我国黄河河套流域,因为黄河特殊告汪陵的流向特点,在山西陕西之间流向朝北,当冬去春来,南部河段天气转暖更快...

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和河段分别是
答: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为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时,河段为兰州以下至内蒙古河口和下游旧孟津以下河段;是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分别是
答: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分别是黄河上游流经宁夏境内的河段和黄河下游流经山东的河段。在这两个河段,黄河水大致自南向北流,或者向偏北方向流,而且河段相对比较长,南段和北端结冰融入的早晚不同,南段河流的冰块随水流到北段,堵塞河流,形成冰坝。冰坝崩溃以后形成洪水泛滥,出现凌汛现象。

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原因
答: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编辑本段]成因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黄河凌汛的位置,季节河原因?
答:因此,在现阶段,施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凌措,才能减轻或免除凌洪灾害的发生。④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

哪些河流有凌汛现象
答: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春季气候变暖时,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凌汛发生在我国北方,北方的河流,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黄河凌汛洪水在发生频次和规模上远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