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四四年级下册数学96页总复习的第八题下面怎么写?

作者&投稿:离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同级运算无括号从左往右)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无括号先乘除再加减)
3、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有关零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乘以0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比例尺。
2、位置是具有相对性的,方向相反,度数相同,距离相等。如:A在B的西偏南40°的方向上,那么B就在A的东偏北40°的方向上。
3、绘制简单线路图的方法:先确定出发点,再定方向、定距离进行绘制;然后选定第2 个出发点为中心点,再定方向、定距离进行绘制……以此类推。(走到哪方向标摆在哪)
4、画平面图的步骤:定方向、定距离、标名称、标角度。
5、一般来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 +( 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 a×c+b×c
乘法分配律还是用于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 a×c-b×c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如63+56+37=63+37+56或56+(63+37)
2、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如15×7×2=15×2×7或7×(15×2)
3、连减变减和(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4、减和变连减,如567-(167+254)=567-167-254
5、连除变除以积(除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6、25×4=100,所以见25就想4。
(1)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如25×17×4
(2)乘法拆分法,如25×32=25×(4×8)=25×4×8
(3)加法拆分法,如25×14=25×(10+4)=25×10+25×4
(4)乘100除以4,如36×25=36×100÷4
(5)除以100乘4,如3200÷25=3200÷100×4
7、125×8=1000,所以见125就想8。
(1)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如125×17×8=125×8×17或
17×(125×8)
(2)乘法拆分法,如125×32=25×(4×8)=125×8×4
(3)加法拆分法,如125×18=125×(10+8)=125×10+125×8
(4)乘1000除以8,如24×125=24×1000÷8
(5)除以1000乘8,如32000÷125=32000÷1000×8
8、在乘加、乘减运算中,如果两个乘法算式中有共同的因数,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便计算。即:
a×c+b×c = (a+b)×c
a×c-b×c = (a-b)×c
9、省略写×1的形式,如34×99+34=34×99+34×1=34×(99+1)
或34×101-34=34×101-34×1=34×(101-1)
10、99与101等特例,
(1)通过拆分变乘法分配律,如76×99=76×(100-1)
或76×101=76×(100+1)
(2)多加几就减几,如346+199=346+(200-1)=346+200-1
(3)多减几就加几,如346-199=346-(200-1)=346-200+1
(4)先减整再减尾数(减和变连减),如700-402=700-(400+2)=700-400-2
11、减差变一减一加,如
先加后减法:967-(421-233)=967-421+233=967+233-421
先减后加法:967-(567-235)=967-567+235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0.1(或十分之一)、0.01(或百分之一)、0.001(或千分之一)……对应的数位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
3、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的就写成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天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如果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以此类推。
6、移动小数点的方法: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3)移动小数点时应注意: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并加上小数点。如:2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2;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350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是3.5。
7、名数的改写步骤:(1)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2)判断是把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单位的数,还是从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3)确定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再确定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小单位化成大单位有除法,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用乘法)。
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应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几;(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看百分位上的数是几;(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几;……以此类推。最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来确定是舍还是入。
9、将一个非整“万”或“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注意:改写后把末尾的“0”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看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就行了,最大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
按边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
5、最少用2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最少用3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最少用2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计算的时候从最右边算起,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3)计算结果有“0”,一般要去掉。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式。
3、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连减的简便计算,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一描(点)二连(线段)三标(数据)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植树的路线:
间隔数=全长÷株距
1、 不封闭的路线两头都要栽树时,间隔数=棵数-1
已知全长与株距,则棵数=全长÷株距+1;
已知株距与棵数,则全长=株距×(棵数-1)=株距×间隔数  
已知全长与棵数,则株距=全长÷(棵数-1)=全长÷间隔数
2、 不封闭的路线两头都不栽树时,间隔数=棵数+1
已知全长与株距,则棵数=全长÷株距-1=间隔数-1;
已知棵数与株距,则全长=株距×间隔数=株距×(棵数+1)  
已知全长与棵数,则株距=全长÷间隔数=株距×(棵数+1) 
3、不封闭的路线一头栽树,另一头不栽树时,棵数=间隔数;
4、在封闭的路线植树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总复习答案第114页,115页~

一、填空

答案:

二、判断

答案:

三、选择题

答案:



扩展资料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小数的知识点:
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是带小数。
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0.4=0.400,0.060=0.06。
把小数点分别向右(或向左)移动n位,则小数的值将会扩大(或缩小)基底的n次方倍。(例如对十进制来说就是)。
小数部分后有有限个数位的小数。如3.1465,0.364,8.3218798456等,有限小数都属于有理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
一个最简分数可以被化作十进制的有限小数当且仅当其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或两者。 类似的,一个最简分数可以被化作某正整数底数的有限小数当且仅当其分母之质因数为此基底质因数的子集。

这个题目应该是要类比吧,比方说1角=0.1元,一分=0.01元。
题目不完整呀。

小学6年级下册的数学(人教版)复习资料
答:1. 小数的运算1)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位来算,最后统一进位或退位。2)乘法:先把小数去掉小数点,然后按照整数的乘法计算,最后把小数点的位数加起来即可。3)除法:先将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使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然后按照整数的除法方法进行运算。2. 分数的运算1)通分: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答: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答:孩子每个星期回家做作业时要采取这样的方法:先复习这一星期所学的知识,理通脉络;然后再把这周的作业做出来,并进行检查;最后把下周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归纳总结
答:上新,202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4)在...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提纲
答:★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 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 2021八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分析的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 ★ 八年级下册数学部分预习提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答:这里有最新2021人教版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1到4单元复习提纲
答: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5、像6、28、496、8128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 6、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8、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答: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5、像6、28、496、8128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 6、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8、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
答:小学生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括 1、加数+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答:二年级数学 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数据。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