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分布中国那些省 中国的稀土哪里分布的最多

作者&投稿:五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稀土的形成:稀土的形成类型可分为八种,以中国的分布为例即:海底喷流(溢)沉积型(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型)(白云鄂博)、沉积型(贵州织金、云南昆阳)、变质岩型(湖北大别山)、花岗岩型(山东微山、内蒙"801"矿),花岗岩风化淋积型(江西寻乌、龙南等)、岩浆碳酸岩型(湖北庙垭、新疆瓦吉尔塔格等)、碱性岩型(四川冕宁、辽宁赛马等)、海滨砂矿(广东、海南、台湾)。

二、中国稀土的分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中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单一、分布面广而相对集中。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当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1.稀土按矿物晶体化学分析主要有三种形成方式:
  1)稀土元素参加矿物的晶格,构成矿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类矿物通常称之为稀土矿物。独居石(REPO4)、氟碳铈矿([La、Ce]FCO3)都属于此类。
  2)稀土元素以类质同象置换矿物中Ca、Sr、Ba、Mn、Zr等元素的形式分散在矿物中。这类矿物在自然界中较多,但是大多数矿物中的稀土含量较低。含稀土的萤石、磷灰石均属于此类。
  3)稀土元素呈离子吸附状态赋存于某些矿物的表面或颗粒之间。这类矿物属于风化壳淋积型矿物,稀土离子吸附于哪种矿物与该种矿物风化前所含矿母岩有关。这类重要的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酸盐和磷酸盐。

  2.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稀土一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
目前生产稀土金属常用的原料是它们的氯化物和氟化物。
(1)熔盐电解法 工业上大批量生产混合稀土金属一般使用熔盐电解法。这一方法是把稀土氯化物等稀土化合物加热熔融,然后进行电解,在阴极上析出稀土金属。电解法有氯化物电解和氧化物电解两种方法。单一稀土金属的制备方法因元素不同而异。钐、铕、镱、铥因蒸气压高,不适于电解法制备,而使用还原蒸馏法。其它元素可用电解法或金属热还原法制备。
氯化物电解是生产金属最普通的方法,特别是混合稀土金属工艺简单,成本便宜,投资小,但最大缺点是氯气放出,污染环境。
氧化物电解没有有害气体放出,但成本稍高些,一般生产价格较高的单一稀土如钕、镨等都用氧化物电解。
(2)真空热还原法 电解法只能制备一般工业级的稀土金属,如要制备杂质较低,纯度高的金属,一般用真空热还原的方法来制取。一般是把稀土氧化物先制成氟化稀土,在真空感应炉内用金属钙进行还原,制得粗金属,然后再经过重熔和蒸馏获得较纯的金属,这一方法可以生产所有的单一稀土金属,但钐、铕、镱、铥不能用这种方法。 钐、铕、镱、铥与钙的氧化还原电位仅使氟化稀土产生部分还原。一般制备这些金属,是利用这些金属的高蒸汽压和镧金属的低蒸气压的原理,将这四种稀土的氧化物与镧金属的碎屑混合压块,在真空炉中进行还原,镧比较活泼,钐、铕、镱、铥被镧还原成金属后收集在冷凝上,与渣很容易分开。
稀土是化学元素。。。 2、离子相稀土的富集既取决于矿床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也取决于粘土矿物对稀土吸附的饱和程度。因此1、稀土在该类矿床中的含量一般在0.05~0.15%。从花岗岩到风化壳层其稀土的富集度为3左右。单个稀土丰度变化是钇族元素总的胜多于衰。在该矿床中稀土的配分值在水平方向较稳定,但沿矿体垂直深度则有差异,其主要特点是:(1)钇值沿矿体垂直深度增高;(2)镧钕的配分值是呈现全风化层高两头低;而铈值变化恰相反。铈低于镧是其特征之一,在残波积层和风化层中稀土配分符合一般规律。离子型重稀土矿的稀土配分与磷钇矿类似,但钇的配分稍高,铈的配分低。鉴于磷钇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不足,因此离子型重稀土矿将是弥补钇组重稀土来源不足的理想资源。 3、我国稀土发展历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948067.html?fr=ala1 4、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比例以及各地区分布http://www.ce.cn/cysc/ny/hgny/200909/14/t20090914_19676981.shtml

中国的稀土哪里分布的最多?~

我国的稀土矿藏非常丰富,随着这个藏在西部大山中的大宝贝被挖出后,也使得我国在稀土大国这个称号上名副其实。稀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的稀土矿藏非常丰富,随着这个藏在西部大山中的大宝贝被挖出后,也使得我国在稀土大国这个称号上名副其实。稀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我国南方多红土,而东北多黑土
答:红土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所以在我国南方较多,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中国东北黑土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

地球上的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答:如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和剖面形态特征(如土壤颜色、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和孔隙状况、土壤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如黑土、白土、黄土、红壤、绵土、塿土、粘土、砂土等),中国约分布有61个土类、231个亚类,2473个土种。

黄土形成的原因
答:黄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在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北纬30°~48°间自西而东的条形地带上,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 地质时期形成的黄土地层俱全。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从数米至...

滨海风沙土成土环境
答:滨海风沙土是一种独特的土壤类型,它源于滨海沉积物在风浪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古老的沙堤形态,这些沙堤通常呈现出条带状,与海岸线保持着大致平行的分布。这种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三个省份——福建、广东和海南,总面积达到345.2万亩。尽管这些区域年降水量丰富,每年可达到1000-8800...

我国不同土壤的特点分布
答:5. 栗钙土系列:包括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6. 漠土系列: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龟裂土等。7. 潮土、灌淤土系列: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等地区,包括潮土、灌淤土和绿洲土等。8. 草甸、沼泽土系列:主要分布...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
答:按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下为早更新世午城黄土。第一古土壤上界面之下至第十五层黄土下界面之间为中更新离石黄土。第一黄土层是形成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马兰黄土之上的黑沪土为形成于全新世的古土壤层。黄土高原黄土地层的分布厚度在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一般为150-250米,六盘山...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答: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什么是“黑土,红土,黄土”?
答:- 红土形成的主要过程是由于热带地区长期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铁氧化作用的结果。3. 黄土:- 黄土,也称为黄色土或黄壤,呈黄色或黄褐色。- 黄土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含有较高的粘粒和含铁氧化物。- 黄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中国的黄土高原、亚洲的内陆盆地以及美洲的高原...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简介
答: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2....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答:从戈壁,到沙漠,再到黄土,3种不同粗细的物质,由粗到细,由细到更细,大约呈同心圆的方式分布着。这个现象说明了中国的黄土高原上的黄土肯定是由大风,把中亚、中国的戈壁和沙漠地区中的细土吹走,堆积形成于黄土高原上的。起初,支持这个学说的人并不多。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给了黄土风成说以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