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有什么习俗,着装 求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服饰特点、饮食文化!

作者&投稿:主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达干尔族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衩。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达干尔族妇女的发式和装饰品各地不一,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布包头,有的戴头饰

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青年男子戴银项圈等饰物。妇女上着蓝、黑色上衣,下着筒裙,在腰部佩戴数个腰箍。

东乡族: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相近,妇女一般穿藏青色和黑蓝色布衣,外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男子穿短衣、肥裤和坎肩,也有穿长袍的。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头盖分绿、黑、白三色。

侗族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型。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族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珠大扣,下着裤。南部的男子多穿对襟衣,裹绑腿, 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衣,下着百褶裙,或上着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着鸡毛裙。侗族妇女喜爱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

独龙族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既有古朴的山林风韵,又有现代时装魅力。独龙族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妇女头披大花毛巾。
俄罗斯族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统特色。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头戴呢帽或皮帽。妇女上穿粗布衬衣,外罩一件无袖、高腰身的对襟长袍,下着长裙.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服饰文化。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冬季男子普遍穿前后开衩的长袍,妇女也穿长袍,但女袍比男袍长,不是前后开衩,而是两侧开衩。春秋和夏季多穿去毛的光板袍皮短袄和皮裤。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特点。鄂温克人对服饰的制作和穿着比较讲究,无论男女衣服,其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等镶边装饰。男子一般都要束上带,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行为;妇女平时可以不束腰带,但劳动时也要束上。鄂温克人喜爱蓝色的衣服。鄂温克族的皮靴上饰有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高山族服饰色彩绚丽,华丽精美。男子上穿短衣,束腰裙。妇女上着短衣,下穿长裙或短裤。

仡佬族: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主要从事农业。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大襟短衣、长裤,青年妇女喜穿褶裙,衬衣外套坎肩,头顶一方块头巾,额顶用一绸带束住。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棉布的衣裙和长、短裤。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男子穿套头式衬衣,喜欢在衬衣外套穿坎肩,冬季穿不带布面的羊皮大氅或大皮袄,下穿皮裤。妇女着名色连衣裙,夏季,外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则罩棉衣。哈萨克人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种类、式样很多。
汉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装式样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袍服。

赫哲族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三江流域的丰富野生动物资源造就了赫哲人独特的渔猎文化,其众多的鱼皮服饰构成了鲜明的民族色。赫哲族人将鱼皮熟制后,用来缝制上衣、套裤、革兀 革拉(一种鞋)、 腰带等,上衣较长,式样类似旗袍,主要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的鱼皮服装.赫哲族妇女比较注重发型和首饰,喜欢戴金、银、铜、玉的耳环和手镯等。

回族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回族衣饰简单,老年男性一般穿黑色或灰色长衫,或低领对襟衬衫;中年人穿对襟白衬衫,外套黑色坎肩,着白裤子;妇女穿大襟右衽衣服;年青人除参加宗教仪式外,大都穿与汉族相同的服 装。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的小圆帽,称礼拜帽,或用白毛巾和白布裹头。妇女一般戴白色圆撮口帽,或戴盖头。盖头的颜色依年龄而有别,老年用白色,中年用黑色,少女用绿色。 在服饰的颜色上,回族人崇尚白色,视白色为洁净之色。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受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服饰上表现出不同特点。

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基诺族男子一般穿白色圆领无扣对襟衣,下着及膝宽腿裤,裹绑腿,喜用长布包头,戴耳环.妇女穿圆领无扣、镶七色纹饰的短上衣,内衬紧身衣或盘三角形刺绣胸兜,下穿前开合短裙,头戴披风式尖顶帽。

56个民族有什么习俗,着装?

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扩展资料:
朝鲜族: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盖)。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
参考资料:民族服饰_百度百科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答: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2,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3,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

我国各少数民族各有什么样的服饰和舞蹈
答:2、朝鲜族服饰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三、藏族 1、舞蹈踢踏...

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答: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其服饰朴素无华。妇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长裤。姑娘梳辫,婚后结髻。老年妇女喜欢用青布包头,腰扎绣有精美花纹图案的围裙。男子穿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老年人穿琵琶襟上衣,戴硬壳平顶碗帽。多穿草鞋或布鞋。仫佬族的服装面料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蓝靛染成的土布,...

56个民族的服饰和民族特点
答: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 ...

56个民族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答: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成,式样为无檐小圆帽,现成为民族标志。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姑娘用绿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使用蜡染、刺绣...

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答:15、鄂伦春族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16、赫哲族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17、门巴族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

中国56个民族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答:9.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现有约1.5万人。德昂族以农业为生,尤其以茶叶种植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10.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人口约251万。侗族以农业为主,同时经营林业。鼓楼、风雨桥和风雨亭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特色包括芦笙音乐和拦路迎宾的习...

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都有什么意义
答: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

56个民族的风俗和特点一览表,民族风俗有哪些
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简单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1、布依族-“抢龙水”。当新年钟声敲响,“抢龙水”成为布依族村民的盛典。家家户户派出的代表守候在村中水井旁,只为能最快抢到第一桶井水,“抢来好运”。2、独龙族-“剽牛祭天”。独龙族庆祝卡雀哇的主要方式。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被选中的...

不同民族的风俗是什么?
答: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2、佤族(木鼓节)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于2002年确定,4月10日至12日为佤族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