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评价一首诗词的好坏? 如何评判一首古典诗词的好坏?

作者&投稿:尾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季羡林曾专门论述过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这既可以是古典诗词好坏的评判标准,也可以是部分新诗好坏的评判标准。他援引印度古老的文艺理论,印度古人认为词汇有三重功能,表达三重意义:

一表示功能,表示义(字面义,本义)

二指示功能,指示义 (引申义,转义)

暗示功能,暗示义(领会义)

第三种暗示就是他们所谓的“”,而韵是诗歌的灵魂。

他们把诗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真诗,以没有说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暗示的东西为主

第二,价值次一等的诗,没有说出来的只占次要地位;

第三,没有价值的诗,一切重点都放在华丽语言、雕琢堆砌上。

举例来说: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 古诗十九首

受印度古老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人认为以暗示为主的、有重意的诗为好诗,何为重意?就是指诗句的多重意境。中国诗僧皎然认为两重意以上,皆文外旨。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有三重意境。后人的解释为:

第一重意:句中的本意,

第二重意:文外之意,如《文选》李善注:‘浮云之蔽白日,以喻奸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返也’;

第三重意境:《佛教与美学》一书释为:“当人之皎皎如白日的本心被世俗之风尘、云翳所遮蔽的时候,人就不能返本归真了。”

这种诗歌审美理论其实也印合了中国古代以含蓄美为主的审美理论。



首先评诗要看它是律诗还是绝句或者是古体诗,然后看它错没有错韵,再看它的词藻好不好,然后分析对仗工不工整,评词就要看个人的积累丰不丰富,对于仄平韵的了解深不深,还要记住词的格律.
如果是应付考试,就要联系作者的背景,认真去体会其中的意境,或者就往好的方面说就是了.

如何去评价一首诗词的好坏?~

我认为最主要是诗的意境和情怀,工于辞藻妍丽虽然也不错,但作品还是要有灵魂才能打动人,也才称得上是好的作品。一些拙见,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本来我的看法是评价一首诗优劣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可是自从我读到了叶嘉莹先生的文章,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古典诗词的好坏标准在于感动。正如《毛诗·大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有内心先受到一种触动,然后再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才是文学创作的历程,不然的话,只是机械生硬的文字游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第一种境界,此时的创作者还没有拥有独立创作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诗词作品也就称不上是好的诗词,更有甚者,可以说称不上是诗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第二种境界,这个时候的诗词创作者就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醍醐灌顶,创作水平一日千里,诗词作品也开始进入到打磨阶段,至少看起来是光彩照人的;等到了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也还是水,这个时候的诗词作品才称得上是佳作,它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也不再是一些写作技巧的卖弄,而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淌,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

诗歌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300.字以上,并举例说明
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及...

如何评价一首原创诗词的好坏?有案例。
答: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水流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于是,这一切,都可以融进“菊花酒,桂花茶,玉簪魂”之中,以形象的酒茶和玉簪,让我们去体悟,去咀嚼。综上,我以为这首词,无论从词律还是词的意境,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最后,我认为“玉簪魂”与前面两个花的句式...

怎样做语文诗歌鉴赏?
答: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二)划定类型 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 诗歌类型 表现手法 不借助外物诗 直抒胸臆 咏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抒怀...

如何看一首诗词的好坏呢我初学写诗,看别人的我却看不懂,别人说好,我也...
答:是古诗么?古诗有五言七言之分,就是说一句五字的是五言,七言如是。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五长、七长等。看诗是否押韵,平仄可好,描写是否清楚连贯,有意境等。现在很多人爱乱写但求押韵上口内容却不知所云,那就不叫诗了。采纳哦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针对诗歌
答: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六.品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

浅谈如何品读古诗意象
答:这个嘛就说的有点朦胧了,我是因为喜欢,然后就想细细的品味字句,慢慢带入其境,我倒不觉得粗看有什么用,读是真的很必要,多读几遍,可能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天诗句在你脑海中慢慢的浮现出来,你可能就会有这种会心之感心照不宣了。浅读二字是真的精妙!

古典诗词的鉴赏
答: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 说明: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

自认为诗词造诣不错的人进来瞧瞧(二)
答: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有吃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效果有哪些 针对诗歌
答:鉴赏 jiàn shǎng [appreciate]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 引证解释 亦作“鉴赏”。1.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 敦 有高名, 戎 恶之。 敦 每候 戎 ,辄托疾不见。 敦 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2. 谓赏识。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
答:诗中说是“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所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古诗十九首》又有一首:“西北有高楼,上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这是何等的委婉,“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