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为什么要计提? 会计中为什么要计提?

作者&投稿:弋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与真实性原则。

附上会计原则要求:

一、与信息质量要求有关的六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又称直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3.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6.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数据文字说明要能一目了然的反映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基本情况,并对需要解释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二、与确认计量要求有关的四个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3.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4.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三、起修正作用的三个原则

1.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3.实质和理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问题:1、可比性与一贯性的联系与区别?

答: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可比问题,一贯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纵向可比问题。两者不同之处仅表现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企业尽可能采取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

2、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区别: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3、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关系: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衣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4、会计核算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费用相配;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间的收入与同期的成本、费用相配。

5、按照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要求:凡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不属于当期的收放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2)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6、存货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资产计提时为了将消耗的资产转化成收益,费用的计提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要与当期的费用配比

不牵涉到现金和银行业务的财务经济业务事项,只能用"计提".

一是权责发生制的体现,一是为了防止高估资产,低估负债,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中为什么要计提?~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通俗的讲,就是把尚未发生但将要发生的支出计算出来列入费用,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计提也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所以,计提是会计实务最基本操作,任何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执行的会计程序。
计提功能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计提时机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会计中要计提是为了使会计核算更合理化。
简单来说,计提包括计算和提取,就是把尚未发生但将要发生的支出计算出来列入费用,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计提也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乘以规定的比率,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计提的功能如下: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一些已经发生但实际未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计提的时机如下: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实际未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为什么要计提费用?
答:为什么要提前计提工资,什么时间计提?提前计提工资是相对发放工资来讲的,不是绝对的提前计提。按照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哪个月的工资应该计到哪个月的费用中去,而实际工作中,工资发放是必须等到该月过完了才能计算出每个员工工资,才能发放的。这样,就造成工资计算和发放的滞后性,所以,在该月月末(...

会计中为什么要计提?什么时候计提?一个凭证上怎么看是否是计提?
答:会计上的计提怎么理解?什么是会计计提?计提也就是计算和提取的意思。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比率和规定的基数相乘进行计算提取,列入到某一科目。有些时候,如果费用已经发生了,但是并没有完成支付。遇到这种情况,则要计提。举个例子:企业员工工资不是当月发放,而是下个月再发。那么这时候就要计提。计提时机...

计提是什么意思财务为什么要计提
答:而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会预先发生某些费用,但实际上并未支付。如供电公司,先给你供电,但是一般要下个月才会来交电费。这时,在进行当月会计账务处理的时候,就需要将这笔在期间内发生的费用计提出来,后续资金到位的时候,再结转。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

在会计中为什么要计提
答:因此,计提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比如,你的固定资产,它不是说你使用到最后不能使用了,一次性进成本。它是你这么多年,一点点磨损完的,因此,每一期都要进相应的折旧,这就是权责发生制。你不能一下都放在报废那年,那如果“报废那年”是一个人的话,他会不会哇哇大哭:...

会计上为什么要计提?哪些科目需要计提和结转?分别是在什么时间计提和结...
答:一、增值税、税金及附加、预缴企业所得税需要计提。税金在月末时计提。按照权责发生制,凡在本期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或未付的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在录入。本月的税费一般都是在下月缴纳,但这些税费应由本月承担,计提后就计入了本期费用中。

计提是什么意思?财务为什么要计提?
答: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词,就是“计提”。分开来看,就是计算和提取。通过规定的公式计算,把某项费用中的部分费用提取出来,计入规定的科目。那么,财务为什么要计提呢?今天小编说说这个问题。会计上为什么需要计提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会要求实行权责发生制。而在权责发生制...

会计中有个“计提”是什么意思,老找不到解释
答:简单来说,就是预先计算出来的费用,而非实际消费的费用,但也是一种应计算的费用.它是一种为防以后可能或应每月分摊的费用而预先算出来的打算,这是一种会计原则上的"稳健性"原则而设的一种财务处理方法.如:计提折旧就是每月要计算的固定资产的摊销费用。计提减值准备就是估计可能的减值准备。

会计中的计提是什么意思
答:计提,成了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遮羞布。计提对公司有什么作用呢?计提的作用是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资金应对准备,一旦出现问题可用这部分资金予以消解,使企业不致陷入财务和经营被动。为什么只有坏账计提,没有好账计提?通常企业出问题多是出在资金周转或资金紧张上,如在财务上表现为坏账,就需要...

会计中的计提和预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答:因此,计提重在计,即有实际根据,可以计算,费用属于本期,计算出来,提在期。会计中的预提是基于知道某种费用会发生,但不能确切发生数,但同时这个数又与现在有关联,比如,修理费用,它是因为现在使用设备而造成设备将来要修理,为体现权责发生制,故在费用实际发生前,把它预提出来,合理计入费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