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00道高一必修一的化学题 有答案 谁有100道高一物理必修一计算题加答案

作者&投稿:乘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P-31,S-32,Cl-35.5, Cu-64,K-39,Zn-65, Fe-56, Br-8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w.w.w.k.s.5.u.c.o.m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2、目前甲型HlNl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达菲(C16H28O4N2)是抗H1Nl流感的药物。莽草酸(C7H10O5)是合成达菲的原料之一,存在于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菲是含有4种元素的有机物 B.从莽草酸合成达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莽草酸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 D.从莽草酸合成达菲肯定要用到含氮物质3、下列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的体积标线刻在瓶颈上 B.量筒的"0"标线在中间 C.量筒最下端刻有"0"标线 D.托盘天平刻度尺有"0"标线,刻在尺的中间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分散质的粒子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溶液 B.O2 C.Na2CO3 D.乙醇6、下列四组溶液中每组都是三种,其中可用稀硫酸进行鉴别的一组是A.BaCl2 溶液 、Ba(NO3)2溶液 、 Na2CO3溶液B.Na2CO3溶液 BaCl2 溶液 、NaCl溶液 C.Ba(NO3)2溶液 、KCl 溶液 、MgCl2溶液D.Na2CO3溶液、K2CO3 溶液 、NaCl溶液 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6.5 g·mol-1, O2的摩尔质量为16g·mol-1B.标准状况下,0.3 mol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C.常温下,2.7克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 NA D.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是22.4L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2Cl- B.Na2SO4=2Na+ +SO42-C.HNO3=H++NO3- D.KClO3=K++Cl-+3O2-9、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一定有SO42-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溶液中一定含有Ba2+10、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w.w.w.k.s.5.u.c.o.mB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11、1molCl2和36.5gHCl气体的体积,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12、实验中需2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A.1000mL,212g B.950mL,543.4g C.1000mL,201.4g D.500mL,286g 13、已知32 g X与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30 g Y混合反应生成0.25 mol Q及若干摩尔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A.63 g·mol-1 B.122 g·mol-1 C.126 g·mol-1 D.163 g·mol-1 14、质量比为1:2的H2SO4和H3PO4,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A.1:2 B.1:3 C.2:1 D.3:4 15、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②③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16、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1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17、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18、.将4g 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 B.0.1mol·L-1 C.0.01 mol·L-1 D.10 mol·L-1 19、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Ba(OH)2 (CuSO4 ) B.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Cu粉)C.CO2中混有CO (炽热的炭) D.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20、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的NaCl B.50 mL 2 mol·L-1的NH4ClC.150 mL 3 mol·L-1的KCl D.75 mL 2 mol·L-1的CaCl22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22、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g·L-1 HCl气体a L溶于1000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B. C. D. 23、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氯元素,选用给出的试剂和操作,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滴加AgNO3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过滤、取滤液 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⑤加稀HNO3 ⑥与浓盐酸反应 ⑦加NaOH溶液加热 ⑧用淀粉碘化钾A.⑥⑦①⑤   B.④⑥⑧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⑤24、 H、D、T、H+可以用来表示 w.w.w.k.s.5.u.c.o.m A.同一种原子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C.氢元素 D.氢的四种核素25、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X,该氯化物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42分)26、(4分)将下列各分离物质方法的代表字母,填在各小题末的横线上: A.过滤法;B.结晶法;C.分液法;D.萃取分液法;E.蒸馏法; F.升华法 (1)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________ (2)除去植物油中的水________ (3)将溶液中的硝酸钾与氯化钠分离________ (4)将自来水制为纯净水________27、(8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自来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8、(8分)现有①6.8 gH2S气体和②0.1 mol HBr气体。(用①、②或相等填空)(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 29、(10分)实验室制配0.5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1000 mL容量瓶 ④500 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______。 ②定容时往容量瓶中加水超过刻度线:______。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__。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⑤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______。30、(12分)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确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上A、B、C、D后, 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 w.w.w.k.s.5.u.c.o.m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①A+B没有现象发生②B+D有气体放出③B+C有沉淀生成④A+D有沉淀生成(1)A、B、C、D溶液中溶质的分子式: A ;B ;C ;D ; (2)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果不反应,则说明理由。 ① ; ② ; ③ ;④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31、将6.50g锌投入4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锌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6.50g锌的物质的量;(2)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3)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化学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ABABCBCDCBDA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BDCCBBCDDCCD 二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42分) w.w.w.k.s.5.u.c.o.m26、(4分) (1)A (2)C (3)B (4)E27、 (8分) (1)温度计插入蒸馏烧瓶中的位置;冷凝管中自来水进入的方向(各2分)(2) 蒸馏烧瓶 冷凝管(各1分)(3) 沸石 防止液体暴沸(各1分)28、(8分) (1). ① (2). ① (3). ② (4). ①29、(10分) (1) ①④⑤⑥ 药匙  胶头滴管 (2)搅拌   引流 (3) 偏小  偏小   偏小   不变   偏大 (各1分,共10分) 30、(12分) (1)CaCl2 HCl AgNO3 Na2CO3(2)①不反应 无沉淀或气体或H2O生成② ③ ④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31、 0.1mol 0.5mol/L 2.24L

跪求高一必修一100道化学题~

训练1
1. 以下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B.金属钠可将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为吸热反应
D.钠在空气中能发生缓慢氧化而发生自燃
2. 金属Na分别在过量的O2与Cl2中燃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类型均为化合反应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发光发热
D.都生成白色固体
3. 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并验证:
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2)如何进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l2可用于消灭田鼠,为此,可将Cl2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易液化 ⑤可溶于水中的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⑤
5. 已知反应2FeCl2+Cl2===2FeCl3。现有铁粉、氯气、氧化铁和盐酸四种物质,试用三种方法制取FeCl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3)将白色浑浊物D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分别取适量该澄清液两份。
①向第一份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出现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③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____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 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
A.1 mol NH的质量为18 g
B.SO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
C.铝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 g
8. 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5 mol·L-1 B.6.25 mol·L-1
C.7 mol·L-1 D.6.75 mol·L-1
9. 若m g密度为ρ g·cm-3的Al2(SO4)3溶液中含SO n g,则该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0 .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7∶16
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它们所含氢的质量比为17∶12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25 ℃,1.01×105 Pa,64 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则其100 mL溶液中含Na+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25 ℃、1.01×105Pa的条件下,2.24 L H2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
B.1 L 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13.填写下列空白:
(1)1 mol H2O中约含有________个H2O、________个H、________个O、________mol H、________ mol O。
(2)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___;1 mol Na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______个Na+、______个SO。
(3)_____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4)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6)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 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
(7)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n=____________。
(8)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14.有如图所示各步变化,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且每一种物质均含有A元素。

(1)试推断以下物质: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实验室通常用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周围群众应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训练2
1. 下列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类别一致的是 (  )
A.胆矾 CuSO4·5H2O 混合物
B.氖气 Ne 单质
C.烧碱 NaOH 氧化物
D.纯碱 NaOH 碱
2.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NaF、MgO、CaCl2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作用形成,都是化合物
B.HCl、NaOH、SO3、K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C.H2O、HCOOH、Cu(NH3)4SO4中均含有氧,都是氧化物
D.CO(NH2)2、(NH4)2SO4、HNO3中都含有氮元素,它们都是常用的氮肥
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石墨 B.干冰 C.盐酸 D.食盐水
4.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OH-+HCl===H2O+Cl-
B.Ca(OH)2+Cu2+===Ca2++Cu(OH)2
C.Fe+Cu2+===Cu+Fe2+
D.Fe+2H+===Fe3++H2↑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盐酸溶液加到氢氧化铁中:Fe(OH)3+3H+===Fe3++3H2O
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Ba2++OH-===BaSO4↓+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2OH-===CaCO3↓+CO+2H2O
D.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6. 已知某溶液含有Na+、Ba2+、Fe2+三种阳离子,那么溶液中的阴离子可能是 (  )
A.SO B.Cl- C.OH- D.CO
7. 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反应NaH+H2O===NaOH+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NaH是氧化剂
B.生成1 mol H2转移2 mol 电子
C.NaOH是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
8. 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已知Na2S4O6是生成物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体系中Au2O是氧化剂
B.Na2S4O6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体系中起还原作用的元素是Au2O中+1价的Au
D.该反应体系中每转移2 mol电子则消耗1 mol H2O
9. 在反应11P+15CuSO4+2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  )
A.mol B.mol C.mol D.mol
10.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已知FeCl3加热时易升华)。其实验装置图为(加热用的酒精灯已略去):

(1)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乙猜测铁与氯气反应可能还会生成氯化亚铁,为了探究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假设铁已完全反应),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g+、Mg2+、Fe3+、Cu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用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滤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
A.Cl- B.NO C.CO D.OH-
12.根据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3)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g,电子转移数目约为_______个。
1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___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
(3)标明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4.已知酒精(C2H5OH)能与K2Cr2O7和H2SO4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K2Cr2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且知Cr2O和Cr3+在溶液中分别显橙色和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离子反应。
(2)写出电离方程式:
Cr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Cr2O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能否用这一反应原理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并说


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起点气向下将其分为三段,使物体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3,则此三段位移之比为多少?
解:H1=0.5gT^2,第一段位移S1=H1
T2=(1+2)T=3T,H2=0.5g(3T)^2=9H1,第二段位移S2=H2-H1=8H1
T3=(1+2+3)T=6T,H3=0.5g(6T)^2=36H1,第三段位移S3=H3-H2=27H1
S1:S2:S3=1:8:27

物体从楼顶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那么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V/2 B V/(2g) C 根号2V/(2g) D (2-根号2)V/(2g)
解:V^2=2gH
V1^2=2g(H/2)
两式相比得
V1=V/(2^1/2)
V1=gt
t=V1/g=V/[g*根号2]=V*根号2/(2g)
选C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那可不可以说匀速直线运动就是平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答:不确切,如果是全程的平均速度,那只有一个"平均速度",不存在变不变的问题.
如果要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这样表述: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过程中任意时间段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在第3s内走了3m 第7s内走了7m 则物体的初速度是多少?
解: 设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a
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V=[(Vo+3a)+(Vo+2a)]/2=Vo+2.5a,
第3s内的位移为
S=V*1
3=Vo+2.5a.
第7s内的平均速度和位移分别为
V'=Vo+6.5a
7=Vo+6.5a.
由和式得
Vo=0.5m/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至2V是其位移为X,求它速度从2V增至4V是发生的位移.
解:2aX=(2V)^2-V^2=3V^2
2aX'=(4V)^2-(2V)^2=12V^2
下式比上式,得所求位移为
X'=4X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点时速度为VA,在B点时速度为VB,则物体在A B 中点时速度?在A B中间时刻的速度
解:
设在位置中点C的速度为V1
2a*AC=V1^-Va^2
2a*CB=Vb^2-V1^2
AC=CB
V1^2-Va^2=Vb^2-V1^2
V1=[(Va^2+Vb^2)/2]^1/2
设在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2,A-->B 共用时为2t
前半时,V2=Va+at
后半时,Vb=V2+at
上式-下式 得
V2-Vb=Va-V2
V2=(Va+Vb)/2

一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4秒内的位移为S,最后2秒内的位移为2S,求: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在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
解:
前4秒内:
S=(1/2)at^2=0.5a*4*4=8a
a=S/8
设这段时间为T,总位移为X,
最后2秒内的位移为
(1/2)aT^2-(1/2)a(T-2)^2
=(0.5*S/8)([T^2-(T^2-4T+4)]
=S(4T-4)/16=S(T-1)/4
故 2S=S(T-1)/4
T=9s
总位移X=(1/2)aT^2=(1/2)*(S/8)*9^2=(81/16)S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为430km/h,从张江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总路程为29.863km,乘客仅7分钟就可以从浦东机场到张江.假设启动和刹车的加速度相等,其以最高时速行驶的时间为( ),加速度是( )
解:
S=29.863km=29863m,T=7min=420s,Vm=430km/h=119.44m/s
设启动和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时间都为t,显然 at=Vm
S=2*(1/2)at^2+Vm*(T-2t)=at*t+Vm(T-2t)=Vm*t+VmT-2tVm=Vm(T-t)
29863=119.44(420-t)
t=420-29863/119.44=170s
以最高时速行驶的时间为
T'=T-2t=420-2*170=250s,即4min10s
加速度a=Vm/t=119.44/170=0.703m/s^2

一个滑块沿斜面加速度滑下,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滑过AB、BC两段位移的时间都是2S,求
(1)滑块的加速度
(2)滑块在A、C的瞬时速度
解:(1)设滑块的加速度为a,Vb=Va+2a,Vc=Va+4a
在AB段:
平均速度V1'=Sab/2=3m/s
而V1'=(Va+Vb)/2=[Va+(va+2a)]/2=Va+a
故Va+a=3 .
对AC,
平均速度V2'=Sac/(2+2)=(6+10)/4=4m/s
而V2'=(Va+Vc)/2=[Va+(Va+4a)]/2=Va+2a
故 Va+2a=4 .
由-得
a=1m/s^2
(2)
由知 Va=3-a=3-1=2m/s
Vb=Va+2a=2+2*1=4m/s
Vc=Va+4a=2*4*1=6m/s
十-
怎样推出物理公式半程=2v1v2/(v1+v2)与半时=(v1+v2)/2
解:1)半程
设全程位移为2x,则半程为x
前丶后半程用时分别为 t1=x/V1,t2=x/V2
共用时 T=t1+t2=x/V1+x/V2=x(1/V1+1/V2)=x(V1+V2)/(V1*V2)
全程平均速度V=2x/T=2V1V2/(V1+V2)
2)半时
设运动总时间为T=2t,则半时为t
S1=V1*t,S2=V2*t
S=S1+S2=(V1+V2)t
总平均速度V=S/T=S/(2t)=[(V1+V2)t]/(2t)=(V1+V2)/2
十二
一个物体运动时,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这句话对吗?说出理由.
解:对
单向直线运动中,二者相等
双向直线运动(如弹簧振动)中,仼一段路程都等于或大于位移的大小
曲线运动中,路程=弧长,位移大小=弦长,弧长大于弦长
十三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以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一共前进了L的距离后静止,求汽车运动的总时间
解:设加速时间为t1,减速时为t2
A1*t1=A2*t2
A1/A2=t2/t1
(A1+A2)/A2=(t1+t2)/t1=T/t1,T为运动总时间
t1=TA2/((A1+A2)
平均速度V'=L/T=A1*t1/2
T=2L/(A1t1)=2L(A1+A2)/(T*A1*A2)
T=[2L(A1+A2)/(A1*A2)]^1/2
十三
一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初速为V0,末速为V1,通过前2/3位移的速度为多大?经过前2/3时的速度为多大?
解:V1^2-Vo^2=2aS.
过前2/3位移的速度设为V
V^2-Vo^2=2a(2/3)S.
由和得
V=[(Vo^2+2V1^2)/3]^1/2
经过前2/3时的速度设为V'
V1-Vo=at
V'-Vo=a(2/3)t
由上两式得
V'=(Vo+2V1)/3
十四
一个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最初的两个连接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时间间隔为4s,求:1.初速度2.加速度3.第3s内位移4.第5s末的速度
解:匀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瞬时速度
t1=2s的瞬时速度V1=第一个4s内平均速度=24m/4s=6m/s
t2=6s的瞬时速度V2=第二个4s内平均速度=64m/4s=16m/s
加速度为
a=(v2-V1)/(t2-t1)=(16-6)/(6-2)=2.5m/s^2
由V1=Vo+at1
得初速度为
Vo=V1-at1=6-2.5*2=1m/s
第3s内平均速度V=2.5s时瞬时速度=V1+0.5a=6+0.5*2.5=7.25m/s
第3s内位移S=V*1=7.25*1=7.25m
第5s末的速度 V'=Vo+5a=1+5*2.5=13.5m/s
十五
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观察者站在这列火车第一节车厢的前端,经10s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则前九节车厢经过_____时间可从观察者身边全部通过,第九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_?
解:设一节车厢长L
L=(1/2)aT1^2.
8L=(1/2)aT2^2.
9L=(1/2)aT3^2.
/得 T2=(根号8)T1=2.828*10=28.25s
/得前九节车厢全部经过观察者所需时间为
T3=3T1=30s
第九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需的时间是
T3-T2=30-28.28=1.72s
十六
一球滑行,一次通过长度都为L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通过第一段为T,第二段为时间是2T.可看作匀变速运动.求第一段末的速度
解:平均速度=时间中点瞬时速度
设进入第一段前运动的时间为t
在 t1=t+T/2时,V1=L/T
在第二段时间中点,即 t2=t+2T时,V2=L/2T
加速度 a=(V2-V1)/(t2-t1)=[-L/(2T)]/[(3/2)T=-L/(3T^2)
第一段末的速度为
V=V1+a(T/2)=L/T-[L/(3T^2)*T/2=L/T-L/(6T)=(5/6)L/T
十七
汽车正常行驶速率为120KM/H.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司机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是0.6秒.如果能见度为40M,为安全行驶,行驶速度应如何限制
解:反应时间内位移S1=Vt=0.6V
开始刹车后位移S2=V^2/2a=V^2/(2*8)=V^2/16
S=S1+S2
40=0.6V+V^2/16
V^2+9.6V-640=0
所求行驶速度应不大于
V=20.95m/s =75.42km/h
另-解法:
减速段位移S=40-0.6V
0-V^2=2aS
-V^2=2*(-8)(40-0.6V)
V^2=16(40-0.6V)
...
十八
证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连续的相等的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解:0-->t内位移,H1=0.5gt^2
t--2t内位移,H2=0.5g(2t)^2-H1=2gt^2-0.5gt^2=1.5gt^2
2t-->3t内位移,H3=0.5g(3t)^2-H1-H2=4.5gt^2-0.5gt^2-1.5gt^2=2.5gt^2
H1:H2:H3=1:3:5
十九
一质点由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秒末到达b点,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6秒到达c点,停止,已知ac=30M,求到达B点的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和BC段的位移
解: A-->B,
匀加速,加速度a,时间t=4s,
在B点速度最大,为 Vb=at,平均速度V'=Vb/2=at/2=4a/2=2a
B-->C,
由Vb减速至0,匀减速,时间t'=6s,
减速段平均速度也为V'=at/2,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为V'=at/2=2a
A-->C
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30=2a*(4+6)=20a
a=30/20=1.5m/s^2
AB段的平均速度V'=2a=2*1.5=3m/s
BC段的位移Sbc=V't'=3*6=12m
二十
跳伞运动员从296m的高空跳下,他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打开伞,已2m/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的速度为4m/s.求: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时间
解:设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1
则自由下落的高度为 h1=(1/2)gt1^2=5t1^2
打开伞后减速下落的初速度V1=自由下落末速度=gt1=10t1
减速下落高度h2=H-h1=296-5t1^2
减速下落末速V2=4m/s,加速度a=-2m/s^2
V2^2-V1^2=2ah2
4*4-(10t1)^2=2*(-2)*(296-5t1^2)
t1^2=10
t1=根号10=3.16s
V1=gt1=10*3.16=31.6m/s
t2=(V2-V1)/a2=(4-31.6)/(-2)=13.8s
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时间 为
t=t1+t2=3.16+13.8=16.96s
物理:1、1kg的水和1kg的油混合后的密度为0.9g/cm^3,求混合后至多的物体质量.
2、质量相同的水和油混合后,求混合后密度.
3、有一铜金制成物,V=70cm^3,m=0.313kg,求铜金含量各多少.
4、用密度为1.1x10^3kg/m^3的盐水选种子,现配置0.5立方分米,质量为0.6千克的盐水,是否合要求,若不合,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5、质量为0.5千克的瓶,再多能装1.2千克水,如把一石头放入空瓶,总质量为2.9千克,再往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1千克,求石头密度.
6.一个瓶子装有水后称得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500克,若在瓶中投入金属块若干粒,称得溢水的质量为100克,此时剩余水瓶及金属块的总质量为670克.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的质量(3)金属块的密度
7.一个空瓶,质量为68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8g,如果在瓶内先放入79g的某金属片,然后装满水,总质量为257g,则该金属片的密度是多少?
8.质量相同的水和油混合后,求混合后密度.
9.有一铜金制成物,V=70cm^3,m=0.313kg,求铜金含量各多少.
10.用密度为1.1x10^3kg/m^3的盐水选种子,现配置0.5立方分米,质量为0.6千克的盐水,是否合要求,若不合,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化学:1.现有100mL20%的稀盐酸(密度为1.1g/m3)与40g生石灰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求⑴生成的2氧化碳的质量?⑵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在含有氢氧化钙14.8g的石灰水里,至少通入质量为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的沉淀
3.在含有氢氧化钙14.8g的石灰水里,至少通入质量为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的沉淀
4.由氧化镁和另一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4g,其中氧有1.8g,则另一氧化物为( )
A.氧化钙 b.三氧化二铁 C. 三氧化二铝 D.氧化铜
(请写一下具体解题过程)
5.等质量的铁、铝、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的H2的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制得相同质量的H2,需要铁、铝、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时氧元素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氧气,只有1/4,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消耗的高锰酸钾的10.125%,而加热氯酸钾时所有的氧元素都转化成氧气了,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消耗的氯酸钾的39.2%.故加热氯...
7.宜昌桥边电解铝厂是利用下列反应制得的:2Al2O3====4Al+3O2↑,则反应中Al2O3、Al、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8.某学生在10度时取100克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克水加入35.4克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试通过计算指出析出晶体是什么物质.要分析
9.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 O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2.5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物质的质量\次数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X 8.7 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数学:1.计算(2/1)的-1方+庚号12-2sin60度+(派-5)的0次方
2.9(x=1)的平方=
3.4x的平方-4x+1=
4.x^2/根号(2x-8)=根号(2x-8)x^2表示X平方 要过程
5.计算(2/1)的-1方+庚号12-2sin60度+(派-5)的0次方
6.(√24-√2分子1)-(√8分之1+√6)
(2√3+√6)(2√3-√6)过程
7.3x(x-1)补3X(X-1)=2-2X
8.2(x-2)^=x^-4
9.2(x+3)^=x(x+3)
10.(x+8)(x+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