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什么意思?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冀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

“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以天为法则,以德为品行,以道为根本。随万物变化而无所终极。精气充满天地而不衰竭,精神覆盖宇宙而没有边界。他所拥有的道,没有谁知道它何时开始,没有谁知道何时终结,没有谁知道门径在哪,没有谁知道它的开端在哪,没有谁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

道大至无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这就是最珍贵的东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们当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们当老师。如果能够去掉帝王的尊贵神态,那就差不多能够和他们交朋友、以它们为老师了。

扩展资料: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



就是大,大到没有之外更大的了;小,小到没有更小的了——大和小都没有边际。譬如我们说的宇宙,没法计算他的大,永远探测不尽。小,原子、夸克、粒子,也没有个尽头,虽然目前科学发现粒子是最小的了,可今后还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色相’,都是真如本性的显现,依人的能力来探测本源、真如,是没有最终答案的。金刚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纠缠在法相中去学佛,无有是处。明心见性的这个‘心’,大,大到‘觉后’包容遍一切的‘空’,小,小到‘迷中’针尖的事都过不去。

其大无外意思是整个宇宙是一个太极,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没有尽头的,所以说其大无外。然后任何一个事物向内分的话,也可以无限制的分下去,这叫其小无内。

宇宙物质与意识的临界点就是一个点,什么最大什么最小啊,大莫大于秋毫之末,因为它接触的是一个无形的世界,而以无形的世界而言,它的小是什么呢,而它的大又是什么呢,它不存在内与外,它反映了人们对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认识。

大至无限 小至无限
宇宙之大 没有外延
物质之小 小至无限
这个属于一种形容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不断发现宇宙外延更远 粒子更小 即便基本粒子 或许也可以进一步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处:出自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下贤》。
意思:道大至无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
原文: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
译文:
道大至无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这就是最珍贵的东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们当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们当老师。如果能够去掉帝王的尊贵神态,那就差不多能够和他们交朋友、以他们为老师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
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

宇宙物质与意识的临界点就是一个点,什么最大什么最小啊,大莫大于秋毫之末,因为它接触的是一个无形的世界,而以无形的世界而言,它的小是什么呢,而它的大又是什么呢,它不存在内与外,它反映了人们对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认识。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什么意思
答: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叫“大 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叫“小一”。指事物达到极端反而没有了界限。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 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出自哪里
答:出自道家,诸子之列. 八 筹 筹者,物也。 关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什么意思
答:再大的东西也有比他更大的,再小的东西也有更小的。说的是一种概念,可能表达了对宇宙奥秘无穷尽的惊叹

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有什么哲学道理?
答: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存在具有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矛盾运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

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的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庄子•天下》,而不是道德经。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天下》原文: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译文:大到极点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外围一说,叫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包容得了,叫“小一”。

你知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真正的意思吗?
答:不向外求!“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任何一物,没有一物不如是。佛的一切经,每一个字每一句,它的义理都没有边际。从大的来说,它没有边际,从深度来说,它没有底涯。深的来讲,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这是性德。只要见性,性里头的一粒微尘都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出自哪?
答: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不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句话出自《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释意: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叫“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叫“小一”。指事物达到极端反而没有...

小无内其大无外指的是
答:其大无外意思是整个宇宙是一个太极,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没有尽头的,所以说其大无外。然后任何一个事物向内分的话,也可以无限制的分下去,这叫其小无内。

《鬼谷子》中: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内与外具体指什么求解?
答:“内”和“外”是“小”和“大”的修饰。实际上是说什么东西小到连自己的内部结构都没有了,大到都没有外面的东西了。也就是没有物我之分,是不能用内外和大小来讲的。这其实是鬼谷子说的“道”。道包括万物,大到极致,小到极致。

为什么说太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答:“ 太极”这个概念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太”字本身就是个象形字,大字加一点所组成,意为:可大可小,大小合一之意。《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要自已体会。太极拳在练习时就是要追求身形合一,意气力沆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