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 云南有哪些国有的矿业公司, 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哪家实力最强大...

作者&投稿:酉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位于思茅市西,直线距离40km,隶属于思茅市竹林乡。思茅—澜沧公路由矿区南侧通过,由该公路段竹林乡向北有矿区公路,50km可到达矿区。矿区西距澜沧江15km,其支流小黑江由东向西流经矿区。矿区海拔高程约1200m。

1995年云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指导群众开矿过程中发现大平掌铜矿点,次年由该队立项进行勘查,1997年列入地矿部重点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为地矿局五大队。1997~2000年配合地质勘查相继开展物探化探工作,各方法取得明显地质效果,在地质勘查各个阶段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尤其在隐伏矿找矿中,激电、瞬变电磁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矿床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单元属昌都-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矿床位于兰坪-思茅陆块,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弧。成矿带属西南三江矿产资源富集区南段,即澜沧江成矿带的中南段。澜沧江深断裂东侧,构造发育,矿区夹持于北西向两条断裂间,主要出露上石炭统火山岩系,两侧分布有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两者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

(二)矿区地质特征

图3-7-1 大平掌矿区地质图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龙洞河组(C3ln),中三叠统下坡头组(T2x)、大水井组(T2d)、臭水组(T2c)、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其中,上石炭统龙洞河组为一套深海相火山岩,由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等组成细碧角斑岩建造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图3-7-1)。

火山岩是龙洞河组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可分成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熔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熔岩。超基性熔岩岩石呈黑绿色,具鬣剌结构,分布于4号采场构造破碎带,向四周追索很快消失,为古板块俯冲过程中从深部带到地壳浅部的熔岩。火山喷发晚期,沉积有硅质岩。根据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推测火山岩原始岩浆主要形成于下地壳—地幔,为洋盆发展阶段晚期形成的细碧角斑岩建造。

三叠系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局部夹火山碎屑;侏罗系为红色碎屑建造,与上石炭统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分布于矿区周边。

2.构造

矿区总体为一北西走向的背斜构造,受断裂、斜长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侵入破坏,核部出露龙洞河组(C3ln)。区域上的酒房断裂从矿区南西侧穿过,李子树断裂沿矿区东侧分布。酒房断裂、李子树断裂规模大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3.岩浆岩

矿区出露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呈岩株或岩枝侵入于上石炭统和中三叠统地层中,岩性为灰绿、浅灰色斜长花岗斑岩,外接触带围岩局部具蚀变退色现象。流纹斑岩、角砾状流纹斑岩普遍具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形成时代属三叠纪的可能性较大。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前3种蚀变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4.矿床特征

矿区内主要铜多金属矿体有V1、V2两条。其中,V1矿体因受次火山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沿矿区中部呈北西向断续分布,由V1-1、V1-2、V1-3组成。V1-1矿体呈不规则长条状,长轴方向290°,倾向50°,长400~665m,宽70~400m,厚2~6.3m,平均铜品位2.90%,伴共生铅1.68%、锌7.55%、金2.18×10-6、银125.45×10-6。金、银与铜、铅呈正相关关系。矿石类型以块状硫化物为主。铜资源量为15.20万t。

V2矿体走向北西,向北呈波状缓倾斜,倾角10°~25°,长2600m,中部宽700m,两端宽约100m,平均厚度为13.4m。铜平均品位0.95%,伴生组分总体含量低。铜资源量达37.33万t。

矿体直接顶板为英安岩、流纹斑岩等,与上石炭统为断层接触。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矿床类型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固溶体、包含、次文象、交代残留等结构,为块状、细脉-浸染状、局部条纹条带状及角砾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和细脉浸染状铜矿石两类。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白铁矿、孔雀石、褐铁矿、银黝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重晶石及绿泥石、磷灰石。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石是V1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达83%以上;浸染状、细脉浸染状铜矿石是V2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金属矿物含量约36%。

V1矿体多赋存于英安岩与次火山岩之间,总体氧化程度不高。局部出露于地表的块状矿石,已氧化成褐铁矿铁帽,Cu、Zn、S多已淋失,金相对富集。V2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顶部的角砾岩中,未直接暴露地表,矿石基本未氧化。硅化、黄铁矿化强度与铜含量呈正相关,由上往下,出现硅化、黄铁矿化减弱,铜含量变低的趋势。上部断续分布的块状矿石,呈透镜体顺层产出,中下部为细脉浸染状。伴生铅、锌、银、金等矿产。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区域重力场特征

区域重力异常(图3-7-2)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以澜沧江断裂为界,西侧为云县-临沧-勐海重力低值带,东侧为无量山(安定)-民乐-景洪重力高值带,其间的重力异常转换带为澜沧江深断裂带的反映。重力高值带东侧的转换带与近南北向酒房断裂相对应,北由无量山(安定)向南经景东、和平直至基诺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恰位于此断裂带上。

2.航磁异常特征

1∶20万航磁异常(图3-7-3)呈串珠状近南北向分布,沿澜沧江断裂为邦东-景洪磁力高值带。局部异常有邦东-文玉、圈内、半坡、谦六-丫口,景洪等,一般强度为+50~60nT,最高达+100nT,与沿断裂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东侧为无量山-勐养低缓的正磁异常带,局部异常有永秀、云盘、大平掌-竹林、三达山等,强度为30~50nT,与无量山(安定)-民乐-景洪重力高相对应,主要由古生界至中生界中酸性火山岩引起。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地处该磁异常带大平掌-竹林局部正磁异常内;澜沧江断裂以西临沧—小黑江段为强度较小的缓变负磁异常区。澜沧—勐海段为缓变正磁异常区,异常强度为10~20nT,与云县-临沧-勐海重力低值带相对应。

图3-7-2 大平掌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图数字为山的高度,单位为m

图3-7-3 大平掌地区航空磁测ΔT异常图数字为山的高度,单位为m;零为航磁零线

(二)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区内各种岩矿石的激电性、导电性和磁性,对含铜多金属矿石和围岩进行了充电率(M)、电阻率(ρ)和磁参数测定,在已知的各种地质体上统计计算了视充电率( )和视电阻率( )。结果如下。

1)矿区内含铜多金属矿石为低阻、高充电率,其ρ<73Ω·m,M>30%;浸染状含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的充电率较高,一般为10%~12%,电阻率与围岩无差别;凝灰岩、英安岩、流纹岩、灰岩、砂泥岩等围岩的充电率很低,为3%~4%,花岗闪长岩充电率为5%。围岩的电阻率除凝灰岩较低外,均为高阻(286~678Ω·m)。由此可见,各种矿石具有较强的激电效应,与各种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它们是引起激电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

在野外可测得含矿蚀变带5%~10%的视充电率异常。浸染状矿化带有较高充电率(MS为10%~25%)、较高电阻率(ρS为100~400Ω·m)的异常特征。致密块状富矿则出现高充电率(MS为25%~39%)、低视电阻率(ρS为50~100Ω·m)的异常。激电测深曲线在矿层上呈G型,在矿体边部呈K型。

2)矿区内正常侵入岩的激电效应较弱,野外可测得平稳的低充电率背景值(MS<5%)。这对圈定侵入岩体的边界、研究其分布状态提供了前提条件。本身含矿(化)岩体或经后期热液矿化作用的侵入岩,则有较高的视充电率值。因此,可借助极化场的强弱评价侵入岩体的含矿性。

3)岩、矿石磁性特征。铜多金属矿磁性为中等磁性,κ=199×4π×10-6SI、Mr=55×10-3A/m;凝灰岩、英安岩、流纹岩等火山岩亦为中等磁性,κ=138×4π×10-6SI、Mr=55×10-3A/m,灰岩、砂泥岩磁性微弱。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小。可见,磁测难以发现或判别矿致异常。

(三)地球化学特征

1.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含矿地层中Cu、Zn、Ag等元素含量偏高,见表3-7-1。

表3-7-1 大平掌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参数统计表

注:Au含量为10-9,其余元素含量为10-6。地(岩)层参数来自1∶20万化探资料,矿区参数来自1∶5万化探资料。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Cu、Pb、Zn地球化学分区中民乐-大平掌Cu、Pb、Zn、Ag异常带,异常强度普遍较弱,其中民乐、大平掌两地存在明显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分别与两个中型铜多金属矿套合,两者之间有弱异常分布于火山岩地层。岔河、芒海铜矿点异常较强。民乐-大平掌异常带广泛分布有中生代、新生代地层,背斜部位出露三叠纪、二叠纪、石炭泥盆纪火山岩系地层,Cu、Pb、Zn、Ag、Au、Sb等元素综合异常多分布于火山岩系,Sn、W含量相对偏高,而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各成矿元素均为低值区。

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上出现Cu、Pb、Zn、Ag、Au等元素组合的高强度综合异常。异常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三级浓度分布,浓集中心彼此套合。

火山岩系地层、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上,也出现较低强度的综合异常。

三、物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一)目的任务及工作部署

1.目的任务

物探化探工作是配合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勘查评价而部署的。通过矿区及周边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异常,结合地质资料提出找矿有利地段,提供深部找矿信息。

2.工作部署

1)物探方法试验。矿区勘查初期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缺乏物探工作经验,正式工作前开展了方法技术试验。主要方法有:直流激电(中梯)、高精度磁测、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试验结果,激电法找矿效果明显,其他方法效果不好。因此,选择了激电法配合找矿开展工作。

2)面积性物探化探工作。自1997年列入地矿部勘查项目以后,先后在矿区及其周边部署了如下的物探、化探工作:①1996年完成1∶20万思茅幅区域化探扫面,包括了大平掌矿区。②1997年在矿区布置1∶1万激电中梯测量,面积9.3km2,测网100m×40m,激电测深剖面6km;矿区外围1∶2.5万激电中梯45km2、激电测深剖面11km;与此同时开展幅频激电剖面性测量。③1997年在矿区及其外围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100km2;矿区1∶1万土壤测量,面积为10km2。④2000年在矿区完成4条剖面瞬变电磁测量,总长7.3km。上述物探、化探工作,除幅频激电由成都理工大学完成外,均由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承担。

(二)物化探工作方法与技术参数

1.直流激发极化法

采用仪器为加拿大IP-7型发射机、上海厂SJJ-1接收机,供电极距AB为1000m左右,MN极距40m、点距40m。测网采用经纬仪全仪器法测量。

2.瞬变电磁法

仪器为加拿大克隆公司中功率PEM瞬变电磁系统,发射回线边长80m×80m,采用中心回线装置,点距40m,供电电流平均8.5A,电瓶供电。测线点采用全仪器法定位。

3.地球化学勘查

矿区及外围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网格法均匀布点,样品初加工取小于40目为样品,采样密度平均6件/km2,分析Cu、Mo、Pb、Zn、Ag、Au等元素。

矿区开展1∶1万土壤测量,一般取样深度30cm,采用规则网取样,测网100m×40m,与物探测线点重合,样品初加工粒级-40目,分析Cu、Pb、Zn、Au等元素。

通过主矿体10号勘探线的钻孔,进行了岩石测量(图3-7-8),分析Cu、Mo、Pb、Zn、Ag、Au、As、Sn、Bi等23种元素。

(三)物化探勘查成果

1.直流激电测量

1)激电中梯。激电中梯在矿体上方出现明显异常(图3-7-4),视充电率为高异常,MS>10%,最高35%;视电阻率较低,ρS=50~100Ω·m。激电测深曲线呈G型,在AB/2=200m时接近饱和。MS断面图在中浅部表现为高异常(图3-7-5)。矿区围岩视充电率背景较低,在5%左右,干扰因素小,因此矿异常清晰。该区铜多金属矿多为隐伏矿,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或矿层变薄,充电率降低。块状矿体的MS比浸染状矿体的MS高。

图3-7-4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视充电率(MS,%)

图3-7-5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电法综合剖面图

在矿区内共圈定5处MS异常(图3-7-4),呈串珠状北西向展布。中部的两个异常范围大,强度高,一般为25%,最高达39%;两端的异常范围小、强度弱,MS约14%。MS异常范围内,ρS表现为低值带。

幅频激电异常与直流激电异常相吻合,异常与含矿地层上石炭统龙洞河组火山岩相对应。

矿区北西部、南东部1∶2.5万激电中梯异常强度弱,呈零星分布。

幅频激电在矿体边部出现明显异常,频散率P(0.5Hz,4Hz)为15%左右,围岩为3%左右;视电阻率ρS=70Ω·m左右,而围岩大于100Ω·m,差异较明显。偶极-偶极测深剖面可显示矿(化)体的形态和埋藏深度。

2)直流激电测深(图3-7-5)。在矿层上视充电率曲线呈G型,即MS随供电极距的加大,由低到高,AB/2为500m时达到饱和;视电阻率(ρS)异常呈低阻,与MS高异常相对应。矿体边部的MS曲线呈K型,即低—高—低型;MS断面图上矿体异常强度大,向下延伸大,MS由矿层向倾斜方向渐次减弱,异常向下延伸减小。视电阻率异常表现为低阻。

2.瞬变电磁测量

瞬变电磁响应曲线(dB/dt)对应矿化体反映为高异常带(图3-7-6)。由于激电效应的影响,在矿体露头部位,瞬变电磁响应晚期道有明显的负异常;ρS断面反映了铜多属矿体的空间形态、分布范围和埋深,并可以有效地划分地层界线和构造。

图3-7-6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瞬变电磁法剖面图

矿区上部块状硫化物矿体引起的瞬变电磁响应为明显的高值异常(dB/dt),与此对应的视电阻率ρS断面显示为低阻异常,与矿体形态基本一致。

3.地球化学测量

矿区及其周边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圈定了Cu、Zn、Ag、Au、Mo、Pb等元素综合异常(图3-7-7)。异常规模大、含量高,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和三级浓度分带,彼此相套合,总体呈北西向排列,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赋矿地层和已控制的矿体位于异常中部。各元素极大值:Cu575×10-6、Zn657×10-6、Ag1.3×10-6、Mo14.0×10-6、Pb30×10-6、Au12×10-9,指示元素Mo异常明显,局部显示As、Sb、Hg、Sr等元素异常,而Ni、Co则为负异常。

图3-7-7 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u与Zn、Au、Ag呈正相关,Cu与Pb相关性极差。

钻孔岩石测量结果,Cu、Zn、Ag、Mo异常断面与铜多金属矿体对应性强(图3-7-8)。显示异常展布形态、规模与矿(化)体密切对应,但范围稍大。

图3-7-8 大平掌矿床10线原生晕剖面图

四、物探、化探效果与验证结果

1)大平掌地区地处亚热带,地表覆土厚,森林茂密,露头少。因此,根据矿区及其外围Cu、Zn、Ag、Au、Mo、Pb等元素化探异常,圈定了铜多金属矿富集地段,为物探工作布置、勘查初期地质工程布置提供了依据。

2)激电成果在铜多金属矿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平掌矿区勘查评价中,开展了1∶1万直流激电工作,以中梯为主,部分测线布置激电测深。激电工作结果,异常明显,推断的激电矿异常与已知钻孔揭示的矿体部位相对应,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后,勘查单位在激电异常内布置钻孔,5个异常钻孔验证均无例外见到工业矿体,而非异常区施工钻孔(4个)均未见到矿体。少数在弱异常区的钻孔打到薄矿层。

3)瞬变电磁测量结果,低阻异常与矿体对应性强,视电阻率断面上低阻异常与矿体形态相吻合,有效地圈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与形态。

参考资料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1998.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综合物探工作报告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1998.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土壤测量成果报告

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2000.云南省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区瞬变电磁法试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2001.云南省思茅大平掌等多金属矿评价研究报告

(本节供稿人:王宝禄)



重要成果~

(一)找矿成果的总貌
根据《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提供的史料,物探或物探为主与化探综合发现及扩大的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床549处,其中金属矿465处,非金属矿84处。
物探曾在铁等54种金属、非金属矿上进行过工作,大量工作且效果较好的矿种是铁、铜、铅锌、铬、镍、锡、钨、钼等金属矿,以及石墨、硫铁矿、磷矿、金刚石和各种盐类矿等非金属矿,在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方面工作较少且效果也不如化探。物探、化探及物探化探综合方法的找矿效果见下表(表3-1)。
(二)重要的成果
下面所引用的数据及事例主要根据《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所列物探发现矿床是指经物探或以物探为主与化探共同工作后发现、圈出主矿带或主矿体,为确定其是否为大、中型矿床提供了依据,而非仅发现矿化点或矿点,还不能确定其规模者。扩大是经物探工作后矿床由小型升为中型或由中型升为大型者。
1.铁矿(含钒钛磁铁矿)
寻找铁矿是物探最有效果且工作量最多的工作,几乎磁性铁矿上均曾采用过物探方法。物探发现的大、中型矿164处(大型46处),另扩大者62处(其中大型25处)。在矿区的详查、勘探中圈定矿体、研究产状、发现打丢的盲矿等方面工作也十分出色。最为知名的例子,如辽宁鞍山-本溪地区(特大型)铁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特大型),四川西昌地区特大型钒钛磁铁矿田,湖北大冶地区铁矿田,河北迁安-滦县及武安-沙河铁矿田,山西五台山地区铁矿,江苏南京梅山铁矿,安徽庐江罗河、大包庄、龙桥铁矿和马鞍山地区的铁矿田,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山东莱芜地区铁矿田、淄河铁矿,河南舞阳、许昌铁矿,湖南祁东铁矿,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陕西柞水大西沟铁矿,新疆哈密天湖、磁海等铁矿。其中一些矿床的发现和储量扩大物探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第四系覆盖区的找矿和深部盲矿的发现,全靠磁法为主的物探,个别使用了重力、电剖面及电测深方法。20世纪60年代后期,井中磁测在找深部盲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实例十分普遍),研究复杂和弱磁异常的技术进步为找深部矿和形体复杂的矿提供了有效方法。在验证异常中走过一些弯路,积累了不少经验。磁法定量推断磁性铁矿的埋深、倾向、大体形态十分有效,早期主要用垂直、水平磁秤得到磁异常场的向量,可确定矿体顶部位置及埋深,后期多使用特征点等解析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则多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定量反演,有时可给出矿的截面形态。磁法用于其他磁性矿的效果也与铁矿同。

表3-1找矿效果表

注:黑色金属矿中的铁矿和铀矿系按矿床数统计。
2.铬铁矿
在大多数找铬矿的地质项目中,物探均开展了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用磁法发现覆盖区的超基性岩,并圈定和划分岩相,一些地区还用重力和电法研究其产状。早期物探主要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以及全国有超基性岩的地区圈定岩体工作。进入20世纪60年代,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的日趋完善、成熟,在直接找铬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物探在直接发现和圈定铬矿方面还是起到了作用,共发现和扩大矿床6处,其中小型2处。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新疆托里鲸鱼铬矿,早在1959年就以磁法发现了可能为岩体引起的磁异常,直到1962年才用磁法详细圈定;1963年用高精度重力圈出了可能为铬矿引起的重力异常,当年验证见到铬矿体。这是我国物探首次找到的隐伏铬矿。而后,陆续在西藏安多东巧和依拉山铬矿,甘肃肃北大道尔吉铬矿,西藏曲松罗布莎、香嘎山铬矿用重力和磁法开展了工作,除详细圈定岩体外还圈出了若干矿体群,为扩大储量起到了作用。在内蒙古进行了大量铬矿物探工作,圈定岩体效果好,但因致密铬矿少而小,重力找矿效果不佳。在方法上,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方法得到发展和完善,并达很高水平;还试用过电法和磁法直接找铬矿;井中无线电波等方法也曾试用过。
3.锰矿
物探寻找锰矿的工作并不多,收入《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的仅有四处(两处为发现,两处属扩大)。湖南洞口江口锰矿系1972~1974年由磁法发现,湖南彬县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为1957年由磁法、自电发现,山西晋城上村锰菱铁矿是1965年经电测深、激电工作后扩大,福建连城锰矿经多年(1965~1980年)工作后用激电扩大了规模。
4.铜矿(含铜镍矿、铜钼矿、铜钴矿、铜多金属矿)
物探寻找铜矿效果仅次于寻找铁矿。物探及以物探为主共发现大、中型矿床55处(大型21处),扩大为大、中型矿床9处(大型5处)。在大量的铜矿勘查工作中,物探往往是圈定矿体、确定产状,以及追索矿体走向。较重要的矿床,例如辽宁红透山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大型)是1956~1958年磁法、化探、电法发现,安徽西马鞍山矽卡岩型铜矿(中~大型)是1958~1960年磁法发现,江西武山矽卡岩-斑岩型铜矿(大型)是1959~1963年磁法及化探发现,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大型)是1953~1959年磁法发现,江西永平矽卡岩型(或沉积改造型)铜矿(大型)是1965~1966年磁法发现,湖南七宝山沉积热液叠加型铜、多金属矿(大型)是1958~1966年磁法发现,广东石荨矽卡岩型铜矿(大型)是1960年磁法及化探发现,青海铜峪沟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铜矿(大型)是1958~1959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青海德尔尼岩浆岩型铜钴矿(大型)是1965年自电、磁法发现,吉林红旗岭和赤柏松岩浆岩型铜镍矿(大型)分别是1959年和1970~1971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西藏玉龙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的主盲矿体(大型)是1967~1972年磁法、电法发现,新疆喀拉通克岩浆岩型铜镍矿(大型)是1978~1980年磁法、电法发现,新疆阿舍勒火山沉积-喷气型铜、多金属矿(大型)是1984~1985年电法、磁法发现,新疆小热泉子火山热液型铜矿(中型)是1993~1995年重力发现,云南大平掌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中—大型)是1997年电法圈定了主矿体,新疆哈密土屋斑岩型铜矿(大型)是1996~1998年激电圈出矿化带发现。另外一些铜矿经物探工作发现盲矿或找到主矿体从而扩大为大型矿,如江西城门山矽卡岩-斑岩型铜矿(大型)是1959~1962年重力、磁法及化探发现了二、四矿带,甘肃金川岩浆岩型铜镍矿的Ⅲ、Ⅳ号矿是1959~1961年磁法、电法发现,四川李伍沉积变质热液改造铜矿(大型)是1965~1966年充电法圈出了主盲矿体。
由于不少铜矿具有磁性,所以磁法找矿效果较好,且有不少铜矿是在为找铁矿中发现的。电法找非磁性矿的效果较明显,特别是激电法。对于浅部块状硫化物矿自电也有效;这种矿有露头时,充电法效果也好。几种井中物探方法找盲矿及研究矿体形态效果也较好。早期物探以直接找矿为主,而后在找深部矿时,直接与间接找矿并举,异常研究重视了综合方法运用。电法找铜、多金属矿等矿床时的解释,主要是定性、定平面位置,对产状能有所判断,对矿的顶部埋深也可半定量或定量给予一定精度的推断,但均不如磁法对磁性矿的推断精度。对于良导或高极化的矿体,用测深类电法时能给出较好的反演断面。
5.铅锌矿(含铅锌、多金属矿)
物探寻找铅锌矿效果较好,次于寻找铜矿效果。物探及以物探为主共发现大、中型矿33处(大型15处),扩大为大、中型矿18处(大型9处)。较重要的矿床,例如,湖南黄沙坪热液型铅锌矿(大型)是1954~1955年自电、磁法发现;青海锡铁山火山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大型)是1957~1958年自电、电阻率法发现,广东大宝山沉积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大型)是1956~1958年自电及化探发现,甘肃小铁山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大型)是1953~1956年自电、电阻率法发现(1993~1996年电磁法又发现深达800m层厚17.7m的富矿),河北蔡家营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大型)是1977~1980年激电发现,河北北岔沟门热液型铅锌矿(大型)是1989~1995年激电及化探发现主矿体,福建梅仙矽卡岩型铅锌矿(大型)是1972~1992年磁法及化探发现,内蒙古甲生盘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大型)是1970~1972年磁法发现,新疆可可塔勒火山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大型)是1985~1986年自电、激电及化探发现。
另外还有一些矿,例如内蒙古白音诺尔、孟思陶力盖铅锌矿等,江苏栖霞山铅锌矿,湖南李梅铅锌矿,陕西西成铅锌矿田等均经物探工作而扩大为大型或增加较大的储量。
铅锌矿类型较多,热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有的还是铁锌矿。因此,磁法效果也较好;但主要使用的还是电法,早期自电曾取得不错的效果。
6.锡、钨、钼、锑、汞等多金属矿
物探找锡、钨、钼矿效果较好,工作也较多;但次于找铜、铅锌矿的效果。锑、汞等矿物探工作少,效果也差一些。物探及物探与化探综合共发现大、中型矿31处(大型13处),扩大为大、中型的7处(大型2处)。较重要的矿床,例如内蒙古黄岗矽卡岩型锡、铁矿(大型)是1964~1965年磁法发现,内蒙古大井次火山热液型锡银多金属矿(大型)是1983~1986年激电、电磁法、重力、磁法、化探等多种方法发现并不断扩大,江西香炉山类矽卡岩型钨矿(大型)是1967~1979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江西曾家垅矽卡岩型锡矿(大型)是1966~1968年磁法及化探发现,江西阳储岭斑岩-角砾岩简型钨、钼矿(大型)是1971~1977年磁法及化探发现,河南夜长坪斑岩型钼、钨矿(大型)是1973~1974年磁法及化探发现,湖南界牌岭高、中温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大型)是1977~1982年化探、激电发现,广西芒场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大型)是1964~1984年磁法及化探发现,云南个旧外围几个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区(大型)是1957~1965年电测深、电剖面、磁法等方法研究隐伏岩体及构造后发现的盲矿,甘肃西和崖湾沉积再造型锑矿(大型)是1959年电法及化探发现。
另外还有的矿,如重庆兴隆锶矿(大型),江西驼背山锑矿(中型)是通过X荧光法和电法扩大了储量。
由于矿种和矿床类型多且复杂,物探所用的方法也很不相同,主要还是磁法和电法。对钨、锡、钼矿是以磁法为主要方法,锑、汞矿以电法为主,在找矿中均要与化探综合使用。有时物探是检查化探异常和在化探圈定的矿化地段找深部矿。
7.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
物探寻找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的效果不如寻找有色金属矿,总的工作规模也较小。基本上是属于间接找矿,有些可以直接圈定矿的范围、确定产状。虽然如此,物探及物探、化探综合在发现和扩大储量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71处。
金矿。大部分系统的金矿物探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进行的,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物探在金矿上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化探异常,个别情况在覆盖区追索矿化带或含矿构造、地层等。物探及物探化探综合在发现某些金矿和扩大规模方面还起到了重要作用,发现大、中型金矿38处(大型17处),扩大为大、中型金矿11处(大型6处)。较重要的矿床,例如辽宁猫岭蚀变岩型金矿是1986~1987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内蒙古红花沟混合热液型金矿是1957~1962年磁法、电法发现,吉林小西南岔富硫化物型金(铜)矿是1967~1975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黑龙江金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1965~1980年激电、磁法及化探发现,安徽马山高中温热液型金矿是1964~1971年磁法发现,山东胶东新城、河东、马塘、寺庄、东季、仓上等焦家式金矿床是1967~1979年电法、磁法发现,河南老湾、银洞坡蚀变构造岩型和热液型金矿是1974~1979年磁法、电法及化探发现,湖北鸡冠咀、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是1961~1980年磁法、重力、电法及化探发现。
银矿(含规模较大的伴生银矿)。以找银矿为专门目的的物探工作很少,多是在综合找矿中,主要是找铅锌矿中发现银矿。物探化探综合发现和扩大为大、中型银矿18处。例如,山西刁泉矽卡岩型银、铜矿是1972~1990年磁法、电法、化探发现,内蒙古额仁陶勒盖热液型银矿是1986~1987年激电法发现,吉林山门低温热液型银矿是1981~1985年激电法、化探发现,河南破山热液型银矿是1957~1979年激电、磁法、化探发现。在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上用自电、激电等方法找到盲矿,扩大了规模。山西灵丘小青沟-流砂沟银、锰多金属矿是1986~1989年化探、激电发现。
铂(钯)矿(含铂镍矿)。我国铂(钯)矿少,物探在这类矿上工作更少。物探在寻找这类矿中有4处发挥了找矿作用。用磁法圈定可能含铂(钯)或铂(镍)的超基性岩体,进行间接找矿。在黑龙江五星铂(钯)矿、河南湖阳铂(镍)矿、四川杨柳坪铂(镍)矿、云南金宝山铂(钯)矿的发现、扩大方面发挥了作用。
8.稀有和稀土矿
物探在稀有和稀土矿上进行的工作不多。单独由物探发现及扩大者有6处,物探与化探共同发现的有2处。
铌钽矿。物探在铌钽矿上工作很少,曾在江苏苏州善安浜铌钽矿、江西横峰黄山铌钽矿用磁法、重力、电法圈花岗岩体及其某些特定部位(如隆起部位、接触部位等),起到间接找矿作用。
稀土、稀有矿。物探曾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特大型铌-稀土-铁矿上工作,主要作用是用磁法、重力发现深部盲矿体(与稀土矿共生的铁矿)。湖北竹山高垭铌稀土矿及内蒙古札鲁特旗“801”稀有、稀土矿均为放射性法发现。
9.非金属矿
非金属矿种类很多,物探在找矿中起发现或扩大作用的矿种不多。按发现数目依次排是硫铁矿、石墨、金伯利岩、磷矿、盐矿、石膏、钾盐、芒硝矿、硼矿、蛇纹石(滑石)。其他如膨润土、硅灰石、萤石、石棉、水晶、高岭土、云母、砷(铜)矿、石灰石矿等仅有一二个矿床。物探共发现或扩大的非金属矿床为85处。当然,在详查、勘探中用物探圈矿体、测井划矿层等方面的作用有许多,难以数量化。
在硫铁矿、石墨矿上物探可以直接发现或圈定矿体,其他一些非金属矿上主要是间接找矿。物探在非金属矿上的找矿效果较寻找贵金属矿要好。
硫铁矿。物探发现和扩大的大、中型矿28处。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磁法和电法,特别是自电法。较重要的矿床如内蒙古甲生盘、霍格气等沉积变质型硫铁矿是20世纪60~70年代磁法及化探发现,安徽何家小岭火山岩型硫铁矿是1957~1961年磁法发现,安徽马山火山喷发-热液型硫铁矿是1953~1954年磁法、自电发现,江西铁山矽卡岩型硫矿是1960~1968年磁法发现。
石墨矿。物探发现和扩大的大、中型矿床8处,主要用电法。例如,黑龙江云山石墨矿(磁法、自电),山东臧格庄石墨矿(电法)。
金伯利岩。物探发现或圈出7个岩管、1个岩脉。在辽宁瓦房店主要用磁法圈出30号、42号、50号岩管,山东蒙阴圈出1号、28号、31号、33号岩管和30号岩脉。在山东郯城用电法为找金刚石砂矿圈出了可能含砂矿的范围。
磷矿。磷矿类型多,所用的物探方法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共发现或扩大矿床6处。较重要的矿床,例如河北承德罗锅子磷矿上用磁法和井中磁测找磷铁矿盲矿,河北涿鹿矾山、承德头沟、马营磷矿均是用磁法找磷铁矿或含磷辉石岩,江苏锦屏沉积变质型磷矿上是用重力圈含矿层位,福建洋墩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磷矿是用磁法、放射性法发现的。
盐类矿(含钾盐矿)。因属沉积类型矿,不论是否含钾,主要采用的是重力和电测深法圈盆地,研究盆地构造和圈出可能含盐的部位;测井划出盐层及钾盐层位。重要的矿床,例如安徽定远东兴盐矿,湖南衡阳盆地盐类矿,江苏金坛盐矿,四川盐源井沟盐矿,云南富民者北盐(芒硝矿)及云南江域钾盐、岩盐矿,西藏贡觉油札盐矿等。近年航空γ能谱圈出了新疆罗布泊罗北钾盐矿。
石膏矿。属沉积类型矿,多数是在找煤或找石油中发现。物探用电法,个别还用重力圈石膏田范围及含膏层位,测井划层位。物探工作过并发挥了作用的矿床有河北隆饶双碑石膏矿,湖北当阳高店子石膏矿,湖南临澧合口和歇驾山石膏矿。
芒硝矿。属沉积类型矿,往往在找油气中发现。重力或地震圈含矿层,测井划层位。物探在江苏洪泽-淮阳无水芒硝矿,四川新津金华钙芒硝矿上工作并圈定了矿层范围。
硼矿。因硼矿中的矿石有硼镁铁矿物,在这类矿上磁法及化探找矿效果好,测井划层位。物探在辽宁宽甸砖庙沟硼矿,湖南常宁七里坪-场市硼矿上发挥了作用。
蛇纹石矿。因属基性、超基性岩中含矿,所以磁法的圈矿效果好。例如,江苏赣榆岗尚,福建莆田长基和建阳崇雒北坜的蛇纹石矿。
其他非金属矿上物探工作少,但在有些矿上(如石棉、云母、水晶、萤石矿)的找矿效果较明显。主要使用电法,在石棉、硅灰石矿上采用磁法,在萤石矿上还用测井划矿层。
10.物探在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详查及勘探中的作用
物探在发现和扩大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的作用已如前述,而在矿床发现后的详查及勘探中使用物探进行工作,成果也十分显著。主要工作任务是用地面物探方法详细圈定矿体的平面展布及形态,了解矿体的埋深、截面形态、下延及矿体间是否相连等;用井中物探方法探查孔底及孔旁盲矿;有时还可用测井方法划分钻孔岩性及矿层。
在这类工作中要求物探的定量解释能达到地质工作的需要。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磁法,成功的实例也多为磁性矿产的勘查,电法(主要是充电法、电测深法及电剖面法)、重力法也有成功的实例,但均较磁法为少。
例如,用充电法在不同矿体露头上充电,解决了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中多个矿体间是否相连的问题;用中间梯度激电法圈定了云南思茅大平掌铜矿矿体的平面分布,据此合理布置了详查钻孔;用井中三分量磁测及电阻率测井在新疆富蕴喀拉通克铜镍矿区圈定了富矿体及井旁盲矿,有效地指导了钻探;安徽庐江何家大岭铁矿曾根据已知钻孔地质和物性资料,对实测磁异常计算过矿体截面,后经补充勘探表明反演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区的铁矿,在详查、勘探中均根据井中磁测找到了盲矿,使矿产详勘工作受益;在四川红格钒钛铁矿的勘探中根据磁化率测井求得全铁含量,解决了钻孔岩心采取率不高的问题,并得到全国储委的认可[1]。

云南是矿业大省,国有及控股的大公司可是不少。哪一个都不小。
云南铜业集团(羊拉铜矿、大红山铜矿、狮子山铜矿、六苴矿区铜矿、牟定郝家河铜矿、思茅大平掌铜矿);
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矿、昆阳磷矿、晋宁磷矿、尖山磷矿);
云南锡业集团 松树脚分矿、老厂分公司(老厂矿区)、卡房分矿、华联锌铟铜街曼家寨矿区];
东源煤电集团 (后所煤矿、一平浪煤矿、先锋露天煤矿);
云南冶金集团(会泽铅锌矿、昭通市铅锌矿、勐糯铅锌矿)、
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小龙潭露天煤矿和布沼坝露天煤矿)。

四川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答:但存在精矿产品互含严重,后续处理困难。开展呷村银多金属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有效解决其分选利用问题,不仅可缓解我国金、银、铜等贵重有色金属的供需矛盾,增加出口创汇能力,而且对三江地区巴塘夏塞、道孚农戈山、德钦羊拉-鲁春、南汀河、思茅白秧坪、大平掌等一大批多金属矿的综合利用有较好的典型示范...

西南三江成矿带
答: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2.西南三江中段 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104km2。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我国铜资源形势分析与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宏观部署建议
答:据王全海和王保生等(2002)估计,东段铜等多金属储量在1500万吨以上。冈底斯东段是一个斑岩型-矽卡岩型混合矿带,除富铜外,尚富钼、银、铅、锌等多金属。由南而北,从铜钼(金)到铜铅锌银,可综合利用。冈底斯东段斑岩侵位年龄为20~12Ma,辉钼矿生成年龄为17~14Ma,斑岩成矿发生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