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论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都评论程咬金是福将? 想知道点程咬金的故事

作者&投稿:系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程咬金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一个莽夫,他之所以被称为福将的原因,是因为他征战一生,基本上就没有失败过,并且传闻说他最后活到了百岁,在那个时候的武将活到50岁就算非常长寿的了,所以程咬金是个有福之人。


程咬金为人非常的仗义,但其实他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无赖,他的一生面临了很多次选择,他效忠的人从最开始的李密,后来的王世充还有李世民,他总是在最好的时机选择了最正确的人,在那个时候如果站错了队伍那么结局就会特别的悲惨,但是程咬金却每次都能选好队伍


程咬金只会三斧子半的功夫,但是就是这三斧子半功夫,让程咬金战无不胜,而也正是他这种奇葩的战法更让人觉得他是有福之人。看他当时同时期的大将无论是秦琼还是尉迟恭,各个都是武艺高强,但最后程咬金却比他们活得还要更久,哪怕在程咬金50多岁的时候也依然活跃在战场之上。


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总看到程咬金是一个非常胖的人,他力气也非常的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胖便是福,基本上当时的人们都没有饭吃,而程咬金能够长那么胖,说明他吃得好,睡得好,这样的人对于当时来说便是有福之人。古时候的人非常讲究多子多孙,认为子孙多才是有福,而程咬金的子孙后代也特别的多,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儿孙环绕,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程咬金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混世魔王,但是回顾他的一生,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一个有福之人,他的运气真的是非常好的。



历史中的程咬金,根本就不像民间传说那样,他本来就是官宦人家,使的是一个大槊啊,也不是大斧子,而且他的武艺超群,是10分能打善战的。

这只是民间对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种调侃和幽默,也是民间对名人最早的“恶搞”。

程咬金是难得的书筋人物,插科打诨,诙谐幽默,他又有书领的功能,只要是故事进行不下去时,老程一出场,故事的转折就来了。

因为程咬金是难得的书筋人物。吃药故事进行不下去,他一出场,故事转折就开来了。在隋朝乱世,他能在混乱的朝局中安度晚年,也是福将了。

程咬金是谁?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程咬金
(593-665)


简介:

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生平: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基本上是流动作战,四处抢掠。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备义军。由此可见他的出身应是地主阶级。

经过七个年头战争磨练,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至大业十三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柘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此时,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

瓦岗军原为东郡韦城(今河南浚县东南)人翟让所创,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进剿。大业十二年(616年),曾参加杨玄感起兵的隋贵族后裔李密来到瓦岗寨,李密长于谋略,使瓦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翟让遂主动推李密为主,上其号魏公。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拉拢重程咬金、秦叔宝等新归附的人,以二人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李密抢先下毒手,设计斩杀了翟让,独掌大权。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挑选精锐兵马2万余人,马2000余匹,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知节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上,单雄信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李密遂派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知节前去营救,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知节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知节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知节回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这才返回本军。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包括程知节和裴行俨在内,共十余员骁将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

瓦岗军失败后,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节后,接遇甚厚。虽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从此,程知节在李世民手下作战,程知节随李世民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外围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到武德七年(624年),唐击败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统一天下。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程知节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由于程知节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进献谗言,程知节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此后两年间,史书上无程知节的记载,不过估计程知节并没离开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今山西盂县西北)。李建成乘机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李渊命其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请抽调秦王府勇将程知节、尉迟敬德、段志玄和秦叔宝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於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遂与文臣武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节等伏兵玄武门内(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赏功臣,程知节拜太子右卫率。七月,程知节迁右武卫大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节食实封七百户。

贞观中,程知节历任泸州(治泸川,今四川泸州市)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程知节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九名。
同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封为镇军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

其子程处默,袭卢国公爵;程处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小说演义中的程咬金:

在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字知节,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而且特别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直至武则天政权垮台。据此改编的戏曲影视中,程咬金也是一个重要而可爱的角色。各种版本常有出入,下面仅就较通行者扼要介绍。

整个故事是从秦琼、程咬金的童年开始的。程咬金原本家住济南,幼年丧父,与秦琼是总角之交,后随母逃荒至历城,与秦琼分别。长大后,程咬金贩卖私盐,打死捕快,判了死缓,坐牢三年,恰逢隋炀帝大赦天下,释放出狱。

出狱后,程咬金受母亲教诲,要干正经营生,去卖柴扒,却遇上响马尤通。尤俊达有意要骗程咬金做强盗,教他斧法,程咬金总学不会。程咬金梦中有一位老人教会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来演练,却被俊达喝破,只记得三招半,这就是所谓“程咬金三斧”。是哪三招半,说法很多,不过无非下劈、横抹、斜挑及击刺等几个关键动作,确实是斧法的精华所在,简单而又实用。在打斗中,程咬金的前三斧半,威力无比,很多对手迅速崩溃;但只要挺住不败,差不多就变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说是一试金石,不能顶住的人是无法进入好汉排名的。

程咬金头一次当强盗,就做了笔大买卖。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护送皇杠进京,他们打着靠山王的旗号,以为平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二人敌不过三斧半,落荒而逃。

程咬金劫了皇杠,惹出无数事端,这才有贾家楼三十六人结义,反了山东。其后,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单身探地穴,被众人拥立,号为混世魔王。裴仁基、裴元庆父子投降瓦岗后,程咬金迎娶裴仁基之女裴翠云。

程咬金做首领不痛快,救出李密,将领袖交给他。李密日渐骄横,冷了众人的心,程咬金等人最终投奔李世民。程咬金立下不少功劳,封鲁国公。

程咬金也是《隋唐演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绝技就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以贩卖私盐起家,和秦琼是姑表兄弟,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在很多小说中,其三斧子披辕门、三斧子定瓦岗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就是因为他抢劫杨林的黄纲,杨林逼山东官员破案,山东地方官员请出程的表哥秦琼,秦左右为难,上演了一出染面涂须诈登洲,后发展到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其中,去登洲途径两雷庄岔道,一条去登洲,等于自己送死,一条去程躲避之处,等于出卖自己兄弟,被后人引为两肋(雷)插刀(岔道)典故

小说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因为小说中程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程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

程咬金,又名名程知节,中国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中,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

历史上的程知节是一员猛将,善于骑马用槊击刺。隋炀帝大业年间,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只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他后来投奔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与李密决战。王世充军攻击单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节及裴行俨增援。战斗中,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知节连斩数人,抱起裴行俨向后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体,程知节将槊折断,杀了追兵,这才逃脱。李密战败,王世充俘获程知节,任命他为将军。

619年(武德二年),因鄙夷王世充为人多诈,程知节与秦叔宝等一起投唐,被任命为秦王府左三统军。此后,程知节追随秦王李世民,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屡立战功,被封为宿国公。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位期间,程知节被外任为康州刺史,他对秦王说:“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现在被一一斩除,身体还能长久保安吗?知节就算死,也不能离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亦参与其事。贞观中,改封卢国公。

643年(贞观十七年),皇帝命人于凌烟阁绘制功臣二十四人画像,程知节位列十九。

唐高宗显庆年间,程知节以葱山道行军总管领兵出征西域。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知节去世,陪葬昭陵。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基本上是流动作战,四处抢掠。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备义军。由此可见他的出身应是地主阶级。

经过七个年头战争磨练,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至大业十三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柘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此时,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

瓦岗军原为东郡韦城(今河南浚县东南)人翟让所创,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进剿。大业十二年(616年),曾参加杨玄感起兵的隋贵族后裔李密来到瓦岗寨,李密长于谋略,使瓦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翟让遂主动推李密为主,上其号魏公。李密掌握大权之后,政治野心逐日暴露。为保住个人独揽大权,他拉拢重程咬金、秦叔宝等新归附的人,以二人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李密对内军十分满意,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李密抢先下毒手,设计斩杀了翟让,独掌大权。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阳守将王世充挑选精锐兵马2万余人,马2000余匹,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桥,以便与瓦岗军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程知节领内马军,与李密安营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上,单雄信则领外马军,安营在偃师城(今河南偃师东)北。王世充部队到达后,立即派出数百骑兵攻打单雄信。李密遂派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知节前去营救,立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程知节的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知节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知节回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王世充军不敢追赶,二人这才返回本军。此战,由于李密指挥不利,瓦岗军包括程知节和裴行俨在内,共十余员骁将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李密战败降唐,瓦岗义军失败。

瓦岗军失败后,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节后,接遇甚厚。虽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程知节曾对秦叔宝说:“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秦叔宝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同李密一样,李世民也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从此,程知节在李世民手下作战,程知节随李世民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外围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到武德七年(624年),唐击败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统一天下。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程知节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由于程知节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进献谗言,程知节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此后两年间,史书上无程知节的记载,不过估计程知节并没离开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今山西盂县西北)。李建成乘机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李渊命其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请抽调秦王府勇将程知节、尉迟敬德、段志玄和秦叔宝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於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遂与文臣武将商议,决定先发制人。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节等伏兵玄武门内(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赏功臣,程知节拜太子右卫率。七月,程知节迁右武卫大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节食实封七百户。

贞观中,程知节历任泸州(治泸川,今四川泸州市)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程知节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九名。
同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封为镇军大将军。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

其子程处默,袭卢国公爵;程处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小说演义中的程咬金:

在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字知节,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而且特别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直至武则天政权垮台。据此改编的戏曲影视中,程咬金也是一个重要而可爱的角色。各种版本常有出入,下面仅就较通行者扼要介绍。

整个故事是从秦琼、程咬金的童年开始的。程咬金原本家住济南,幼年丧父,与秦琼是总角之交,后随母逃荒至历城,与秦琼分别。长大后,程咬金贩卖私盐,打死捕快,判了死缓,坐牢三年,恰逢隋炀帝大赦天下,释放出狱。

出狱后,程咬金受母亲教诲,要干正经营生,去卖柴扒,却遇上响马尤通。尤俊达有意要骗程咬金做强盗,教他斧法,程咬金总学不会。程咬金梦中有一位老人教会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来演练,却被俊达喝破,只记得三招半,这就是所谓“程咬金三斧”。是哪三招半,说法很多,不过无非下劈、横抹、斜挑及击刺等几个关键动作,确实是斧法的精华所在,简单而又实用。在打斗中,程咬金的前三斧半,威力无比,很多对手迅速崩溃;但只要挺住不败,差不多就变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说是一试金石,不能顶住的人是无法进入好汉排名的。

程咬金头一次当强盗,就做了笔大买卖。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护送皇杠进京,他们打着靠山王的旗号,以为平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二人敌不过三斧半,落荒而逃。

程咬金劫了皇杠,惹出无数事端,这才有贾家楼三十六人结义,反了山东。其后,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单身探地穴,被众人拥立,号为混世魔王。裴仁基、裴元庆父子投降瓦岗后,程咬金迎娶裴仁基之女裴翠云。

程咬金做首领不痛快,救出李密,将领袖交给他。李密日渐骄横,冷了众人的心,程咬金等人最终投奔李世民。程咬金立下不少功劳,封鲁国公。

程咬金也是《隋唐演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绝技就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外号“混世魔王”,人如其名,干的混事数不胜数,以贩卖私盐起家,和秦琼是姑表兄弟,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降李唐,凭小聪明和运气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运气极好,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说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将。

在很多小说中,其三斧子披辕门、三斧子定瓦岗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就是因为他抢劫杨林的黄纲,杨林逼山东官员破案,山东地方官员请出程的表哥秦琼,秦左右为难,上演了一出染面涂须诈登洲,后发展到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其中,去登洲途径两雷庄岔道,一条去登洲,等于自己送死,一条去程躲避之处,等于出卖自己兄弟,被后人引为两肋(雷)插刀(岔道)典故

小说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因为小说中程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程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

各地民间传说
答:具体是:我这里有种职业就是帮人看病通过鬼神,鬼一般就是烧烧纸钱香之类的,而神就是说黄梅戏似的,道出病由,二者共同点就是通过借人身体说话,告诉病者及其家人,被附身的人声音一样弹风格有很大变化,脚发抖,有的要抽烟喝茶,即使那不是他平时习惯,说红花事首先问生辰,名字。据我经历,问后他...

民间传说故事
答: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民间故事里是...

我国民间四大传说到底是什么
答: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汉族民间爱情传说。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

武则天贬牡丹 有历史记载的根据吗?还是只是传说?
答: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

哪些东西是史上有记载但己失传的
答:经历这一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后,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历史记载、文化典籍、宫廷记事和民间传奇故事等无法估量的历史宝藏,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出来。要不是孔圣人家中的影壁里藏着《尚书》,“五经四书”恐怕就要少一经了。这不能不算做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化浩劫带来的千古遗憾。 五:阿房宫的损毁秦始皇修建的阿房...

关于黄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语...
答:地理文献: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历史记载: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

在民间文学中,传说和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答: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

羌族传说,关于羌族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答: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大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记载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传说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而每一个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属于他们民族文化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从而改编的。下面的 羌族文化 为你讲羌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太阳和月亮 相传在很久以前,地面时很平的,没...

历史有记载白蛇传吗
答:1. 历史上没有白素贞存在。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伾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后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