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汉族信仰的是什么啊? 中国人到底信奉什么?汉族人们的信仰是什么?

作者&投稿:喻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原始宗教——巫鬼信仰�� 汉族先民在古代原始社会信仰原始宗教。传说中的颛顼帝时代是原始宗教盛行的时代,其特点是信鬼神,重祭祀。“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失去统治地位。孔子主张对鬼神采取回避的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当时官员不信巫的历史事实。公元前3世纪的思想家荀子发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的宏伟议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信巫鬼的只有陈(今河南淮阳)、楚(今湖南湖北陕南)两地区。现在湖南、贵州、广西的部分农村中的汉族,还有少数信巫鬼的。� 2.儒教��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官学地位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历代官吏主要出自儒生。此后2000年间,儒家的思想体系、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渗透到汉族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汉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儒家学说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创立的,它的主要经典有《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左传》、《公羊》、《谷梁》、《尔雅》、《孟子》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仁”与“礼”。“仁”的意思是“爱人”,即对别人怀善意与宽容。“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犯而不校”,“以德报怨”,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是因为儒家把维护父系家庭的秩序视为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根本。“仁”的最终目的是克制自己,维护礼制,“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维护家族、社会、国家的各种等级关系,使之和谐巩固的制度和观念。儒家用礼制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垒起了一个多层次多级别的封建制度的宝塔,这个宝塔的底层是无数个父系家族,宝塔顶端的位置则留给天子(皇帝)一人。 礼制规定了社会上各种人在这个宝塔中所处的层次地位,以及在各个层次中应该遵守的本层次的礼节。其宗旨在于通过礼教的修行,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途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由于信奉儒家学说,造成了汉族在常态下具有温和、宽容、敬让、讲究礼节的民族性格。� 3.道教�� 道教是流行于部分汉族群众中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公元2世纪,在古代巫术、方术、黄老之学的基础上产生。最早有琅邪(今山东诸诚)人于吉、宫崇在西汉时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170卷)。东汉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奉“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传播《太平经》,影响达到青州(今山东)、徐州(今江苏)、幽州(今辽宁)、冀州(今河北)、荆州(今湖北湖南)、扬州(今江西)、兖州(今河南北部)、豫州(今河南南部)等地。信奉者多为贫苦农民及下层群众,张角以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汉顺帝时又有张陵在西蜀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经典,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其孙张鲁又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被曹操所灭。�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分别重辑道教经典,讲修炼成仙之法,定乐章诵诫,增补经诀,广制斋戒仪范,使道教的宗教教理和仪规趋于完备,并把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规定道教“以礼度为首”,即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从此,道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以后,出现了一大批道教学者,从事道教理论和教史著述,辑录《道藏》(道家经典集成)至数千卷,并分出若干宗派。元代以后,道教各派中以全真派和正一派地位显著。全真派又称“全真道”,公元12世纪由王重阳创立,主张以道为主,兼融儒佛,其弟子丘处机曾受成吉思汗召见于中亚行辕。 正一派又称“正一道”,是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合流形成,元代归由张陵第38代孙统领,受封为“正一教主”。明代道教臻于极盛,编纂正、续《道藏》共5485卷,内容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全面阐明道教的经、论、神仙谱系、神灵图像、清规戒律、符诀、威仪、方术、传记、赞颂、表奏等。� 道教教义,敬奉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信仰居于名山洞天福地仙境中的神仙真人,宣传天道循环、善恶承负、因果报应的宗教信条,主张通过修正、修善、积德、修性的途径,达到成神成仙、生长久视的目的。道教是一种以长生为乐,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 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作为中国的宗教之一,受到保护和尊重。�� 4.佛教�� 佛教是一部分汉族信仰的又一种宗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公元前7—6世纪的人。佛教的原始教义认为,现实的人生存在许多痛苦,痛苦的原因在每人自身的惑(贪、嗔、痴)、业(身、口、意的作),并由轮回报应造成。摆脱痛苦的途径,唯有依佛教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洞察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嗔、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从而得到根本的解脱。� 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随着各人对佛教经典各部分的侧重理解与提倡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宗派,主要的派别有大乘和小乘。“乘”的意思是“乘载”,指修行的途径、方法或教说。小乘佛教以个人修行、断除自己的烦恼、解脱个人的生死问题、成就阿罗汉果为目的;大乘佛教则提倡历劫修行、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救脱无数众生、学会一切法门、成就一切智慧,以达成佛果为目的。 大乘之中,又有显、密之分。显教注意以理论说明佛教教义,主张“即心是佛,即心作佛”。密教以身、口、意三密为宗要,依真言(咒语)、手印、仪轨为方式,主张“即身成佛”。 佛教正式在汉地流传,是公元1世纪。传入汉地的佛教是大乘佛教。汉代主要是翻译佛经,三国时开始有汉人受戒出家,同时,开始遵行佛制戒律。南北朝时,汉地佛教徒以专长研究某一佛经而形成不同的派别,如“成实师”、“涅槃师”、“毗昙师”、“地论师”、“摄论师”、“俱舍师”等。隋唐以后,逐渐形成有自己的佛教理论体系的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 汉地诸宗派各有特色,如天台宗、贤首宗佛理教义研讨发达;慈恩宗则哲理深奥;律宗专门研习传持戒律;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名号,专修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影响最大,衍生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有些宗派因各种原因,在汉地衰落失传,如唐以后的三论宗、密宗,宋以后的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 汉文佛教经典是《大藏经》,古时候叫做《一切经》,略称为《藏经》或《佛教》。“藏”是容纳收藏的意思,内容分为“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又称《三藏》。经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结集,律藏是佛为他的弟子们所制定的日常生活遵守的戒律总集,论藏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律的理论而作的著述汇编。� 汉地佛教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以信奉大乘显教为主,与傣族地区流行的小乘佛教、藏教地区流行的大乘密教对照,各具特色;二是汉族僧尼把僧服黄色大领袈裟披在普通服装之上,不像南亚国家气候炎热,僧尼单服袈裟即可;三是自梁武帝时起,汉地僧尼即行素食,不像其他南方佛教国家不忌荤腥;四是寺院与农业经济相结合,汉地僧尼有自谋衣食的传统,也接受供养人布施,不像有的国家,僧尼以每天早上沿门托钵的方式接受信徒供养,一般深山寺院僧尼多自耕自食。南朝时期,封建统治者把大量土地赐给寺院,使大部分汉地佛寺走上寺院地主的道路;五是汉地僧尼出家后终身不还俗,不像东南亚有的国家实行所有的男子一生中都要出家一段时间,然后还俗,把出家学习并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和礼节,作为人生品德修养的必经途径;六是汉地佛教音乐大量吸收了汉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技巧,带有浓厚的汉族音乐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寺院废除了地租剥削和封建特权,僧尼仍过着自耕自食的劳动者生活。作为中国的宗教之一,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受到尊重和保护,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都有佛教代表,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1953年,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创办中国佛学院,培养佛教人才,从事佛学研究,政府又资助修理各名胜古刹寺院,保护经像法物和文物古迹艺术,同时,发展佛教的国际往来。� 1980年以来,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平反了十年内乱中佛教界的冤假错案,恢复了中国佛教学院,又增设分院,开办培训班,培养青年僧人,编辑出版《中国佛教》丛书,发行佛教刊物《法音》,汉地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5.其他宗教�� 祆教为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又称拜火教,在十六国时期(公元4世纪)传入中国。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所创,又称明教,唐朝(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公元7—8世纪,祆教和摩尼教盛行于唐朝,公元9世纪以后衰落。

汉族,古之谓,华夏族。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夺目,究其原因也正是信仰造就的。汉族的信仰,从古至今,由伏羲八卦开始推,千万不要小觑八卦和《易经》,异于其他任何宗教信仰,这也是作为汉族人的骄傲。八卦从太极开始推到两仪、四相、八卦……无限无穷,说现代点就是二进制码,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可知中国人信的是天、地,大自然。这是一种无神论,中国人也是最早的无神论者。易经包罗一切而衍生一切。汉族的信仰可以这么理解,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只要我们按照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来行事那么我们就是正确的就会受到上天的庇佑,做的事说的话就是正确的,即为顺应大道(天道、地道、人道),否则就是违背大自然运行规律的,如做恶就会受到惩罚,这种惩罚是不可避免的,不会因为祈祷或者悔过而免于惩罚,大自然是公平的,正义的,不会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汉族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本质上的区别,其他信仰往往做了错事悔过即可免受惩罚上天堂。汉族人的信仰不能偏执的认为是道教,其实道教仅仅是汉族信仰的一个小部分。汉族信仰推演,按时间推演:从太极生两仪----四相----伏羲八卦----六十四卦的《易经》----诸子百家,老子,孔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子等等,以上诸子的学说都直接源自于《易经》-----之后有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诸家----衍生出了各方各业各门各派——可以这么讲,中国人的一切都来自于易经,我们说话方式,思考的方式,历史,政治,信仰,文化,习惯,风俗,审美,道德,就连我们吃饭拿的筷子都是来自于《易经》或者八卦。如果有人在这里要反驳儒家不是易衍生而来,我想说,孔子亲自著的仅有的两本著作,《周易十翼》和《春秋》。孔子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坚定拥护者,更是信仰易文明的伟人。现在的汉族主要还是信仰“易教”,姑且指代其为汉族信仰的统称,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但又一直信仰着按照中华文化来行事做人,汉族的血液里已经深刻的融入了“易”这种中华文明的根。佛教的禅宗即是非常深刻的融入了“易”文化的产物。汉族的其他信仰以人数排,依次为:佛教(禅宗),佛教其他宗,道教,基督系列,伊斯兰教,不可知论者,神秘论者,无神论者。------------------说的通俗些,汉族人的信仰其实就是中华文明,易文明。
到现在汉族绝大多数人依然信仰中华文明 正因为中华文明之博大所以其他信仰才会很难插足

主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经过“文革”,很多传统已经淡薄了。

信仰的是,举头三尺有神灵,皇天后土,谁也逃不出报应。

信仰钞票

汉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汉族的宗教信仰

1.原始宗教——巫鬼信仰��

汉族先民在古代原始社会信仰原始宗教。传说中的颛顼帝时代是原始宗教盛行的时代,其特点是信鬼神,重祭祀。“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原始宗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失去统治地位。孔子主张对鬼神采取回避的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当时官员不信巫的历史事实。公元前3世纪的思想家荀子发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的宏伟议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信巫鬼的只有陈(今河南淮阳)、楚(今湖南湖北陕南)两地区。现在湖南、贵州、广西的部分农村中的汉族,还有少数信巫鬼的。�


2.儒教��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官学地位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历代官吏主要出自儒生。此后2000年间,儒家的思想体系、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渗透到汉族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汉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儒家学说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创立的,它的主要经典有《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左传》、《公羊》、《谷梁》、《尔雅》、《孟子》等。�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仁”与“礼”。“仁”的意思是“爱人”,即对别人怀善意与宽容。“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犯而不校”,“以德报怨”,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是因为儒家把维护父系家庭的秩序视为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根本。“仁”的最终目的是克制自己,维护礼制,“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维护家族、社会、国家的各种等级关系,使之和谐巩固的制度和观念。儒家用礼制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垒起了一个多层次多级别的封建制度的宝塔,这个宝塔的底层是无数个父系家族,宝塔顶端的位置则留给天子(皇帝)一人。

礼制规定了社会上各种人在这个宝塔中所处的层次地位,以及在各个层次中应该遵守的本层次的礼节。其宗旨在于通过礼教的修行,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途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由于信奉儒家学说,造成了汉族在常态下具有温和、宽容、敬让、讲究礼节的民族性格。�


3.道教��

道教是流行于部分汉族群众中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公元2世纪,在古代巫术、方术、黄老之学的基础上产生。最早有琅邪(今山东诸诚)人于吉、宫崇在西汉时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170卷)。东汉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奉“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传播《太平经》,影响达到青州(今山东)、徐州(今江苏)、幽州(今辽宁)、冀州(今河北)、荆州(今湖北湖南)、扬州(今江西)、兖州(今河南北部)、豫州(今河南南部)等地。信奉者多为贫苦农民及下层群众,张角以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汉顺帝时又有张陵在西蜀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经典,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其孙张鲁又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被曹操所灭。�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分别重辑道教经典,讲修炼成仙之法,定乐章诵诫,增补经诀,广制斋戒仪范,使道教的宗教教理和仪规趋于完备,并把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规定道教“以礼度为首”,即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从此,道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以后,出现了一大批道教学者,从事道教理论和教史著述,辑录《道藏》(道家经典集成)至数千卷,并分出若干宗派。元代以后,道教各派中以全真派和正一派地位显著。全真派又称“全真道”,公元12世纪由王重阳创立,主张以道为主,兼融儒佛,其弟子丘处机曾受成吉思汗召见于中亚行辕。

正一派又称“正一道”,是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合流形成,元代归由张陵第38代孙统领,受封为“正一教主”。明代道教臻于极盛,编纂正、续《道藏》共5485卷,内容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全面阐明道教的经、论、神仙谱系、神灵图像、清规戒律、符诀、威仪、方术、传记、赞颂、表奏等。�

道教教义,敬奉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信仰居于名山洞天福地仙境中的神仙真人,宣传天道循环、善恶承负、因果报应的宗教信条,主张通过修正、修善、积德、修性的途径,达到成神成仙、生长久视的目的。道教是一种以长生为乐,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

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作为中国的宗教之一,受到保护和尊重。��


4.佛教��

佛教是一部分汉族信仰的又一种宗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公元前7—6世纪的人。佛教的原始教义认为,现实的人生存在许多痛苦,痛苦的原因在每人自身的惑(贪、嗔、痴)、业(身、口、意的作),并由轮回报应造成。摆脱痛苦的途径,唯有依佛教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洞察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嗔、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从而得到根本的解脱。�

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随着各人对佛教经典各部分的侧重理解与提倡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宗派,主要的派别有大乘和小乘。“乘”的意思是“乘载”,指修行的途径、方法或教说。小乘佛教以个人修行、断除自己的烦恼、解脱个人的生死问题、成就阿罗汉果为目的;大乘佛教则提倡历劫修行、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救脱无数众生、学会一切法门、成就一切智慧,以达成佛果为目的。

大乘之中,又有显、密之分。显教注意以理论说明佛教教义,主张“即心是佛,即心作佛”。密教以身、口、意三密为宗要,依真言(咒语)、手印、仪轨为方式,主张“即身成佛”。

佛教正式在汉地流传,是公元1世纪。传入汉地的佛教是大乘佛教。汉代主要是翻译佛经,三国时开始有汉人受戒出家,同时,开始遵行佛制戒律。南北朝时,汉地佛教徒以专长研究某一佛经而形成不同的派别,如“成实师”、“涅盘师”、“毗昙师”、“地论师”、“摄论师”、“俱舍师”等。隋唐以后,逐渐形成有自己的佛教理论体系的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

汉地诸宗派各有特色,如天台宗、贤首宗佛理教义研讨发达;慈恩宗则哲理深奥;律宗专门研习传持戒律;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名号,专修往生极乐净土;禅宗影响最大,衍生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有些宗派因各种原因,在汉地衰落失传,如唐以后的三论宗、密宗,宋以后的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

汉文佛教经典是《大藏经》,古时候叫做《一切经》,略称为《藏经》或《佛教》。“藏”是容纳收藏的意思,内容分为“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又称《三藏》。经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结集,律藏是佛为他的弟子们所制定的日常生活遵守的戒律总集,论藏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律的理论而作的著述汇编。�

汉地佛教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以信奉大乘显教为主,与傣族地区流行的小乘佛教、藏教地区流行的大乘密教对照,各具特色;二是汉族僧尼把僧服黄色大领袈裟披在普通服装之上,不像南亚国家气候炎热,僧尼单服袈裟即可;三是自梁武帝时起,汉地僧尼即行素食,不像其他南方佛教国家不忌荤腥;四是寺院与农业经济相结合,汉地僧尼有自谋衣食的传统,也接受供养人布施,不像有的国家,僧尼以每天早上沿门托钵的方式接受信徒供养,一般深山寺院僧尼多自耕自食。南朝时期,封建统治者把大量土地赐给寺院,使大部分汉地佛寺走上寺院地主的道路;五是汉地僧尼出家后终身不还俗,不像东南亚有的国家实行所有的男子一生中都要出家一段时间,然后还俗,把出家学习并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和礼节,作为人生品德修养的必经途径;六是汉地佛教音乐大量吸收了汉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技巧,带有浓厚的汉族音乐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寺院废除了地租剥削和封建特权,僧尼仍过着自耕自食的劳动者生活。作为中国的宗教之一,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受到尊重和保护,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都有佛教代表,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1953年,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创办中国佛学院,培养佛教人才,从事佛学研究,政府又资助修理各名胜古刹寺院,保护经像法物和文物古迹艺术,同时,发展佛教的国际往来。�

1980年以来,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平反了十年内乱中佛教界的冤假错案,恢复了中国佛教学院,又增设分院,开办培训班,培养青年僧人,编辑出版《中国佛教》丛书,发行佛教刊物《法音》,汉地佛教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5.其他宗教��

祆教为波期人琐罗亚斯德所创,又称拜火教,在十六国时期(公元4世纪)传入中国。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所创,又称明教,唐朝(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公元7—8世纪,祆教和摩尼教盛行于唐朝,公元9世纪以后衰落。�

唐代还有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在长安置寺。公元781年,立《大秦景教流中国碑》,现在西安碑林。公元9世纪以后衰落。�

元代,再度进入中国的景教徒和天主教徒被称为“也里可温”(蒙古语,意“福缘之人”)。也里可温教在元末衰亡。�

汉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社会和本人自动归入回族之中,成为回族的一部分。

现行的天主教在公元16世纪传入中国,汉族中只有极少数人信奉天主教。过去,天主教会的控制权,操纵在外籍传教士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经常站在敌视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干预中国内政,欺压中国民众,激起了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洋教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爱国的天主教徒发起成立中国天主教会爱国教会,提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使中国天主教成为脱离殖民主义,脱离国外势力操纵的宗教事业。1980年以来,进一步在天主教界落实了宗教政策,成立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出版刊物《中国天主教》、印制了《新经全集》、《要理问答》等宗教典籍,创办了中国天主教神学院,培养神职人员和神学专修人材。�

现行的基督教在19世纪传入中国。在整个近代史上,基督教被西方传教士操纵,把从中国榨取的战争赔款作为活动经费,进行敌视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发起自治、自养、自传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教脱离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控制,成为中国人民自己的宗教信仰团体。1980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刷发行了大量的《圣经》,出版基督教杂志《天风》,举办神学训练班,建立神学培训中心,培养神职人员,同时还发展教徒,开展对外友好往来。

中国人信仰的特点

主要民族是汉族通用语言是汉语大多数人信仰什么?
答:中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通用语言是汉语,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中,佛教和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但在中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信徒。此外,中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仰自己的传统宗教。

汉族人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族特征是什么?
答:汉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又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的阶段,最后形成于汉代漫长而复杂的三个历史阶段。 1.夏、商、周、楚、越诸族的相继崛起 汉族的形成起始于夏、商、周、楚、越诸民族相继崛起。 公元...

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答: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这是百度百科的原话,可是它又指星神又指四象跟二十八宿它到底指什么啊啊啊!... 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这是百度百科的原话,可是它又指星神又指四象跟二十八宿 它到底指什么啊啊啊! 展开 ...

中国信仰什么宗教?
答:中国本土教,道教,汉族有信道教和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回教,及信一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等。道教高大上,太深奥,我命有我不在天,还丹延寿亿万年,佛教广开门庭,修来事回报,什么人都能修行,其它的就是信上帝。

汉族的主要信仰宗教是什么?
答:当然就包括对汉族。汉族传统的主要信仰就是儒释道三教,基督教目前还只是一个新兴的外传宗教,不仅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乃至对文化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内部分化对立严重,不同基督教派别之间的敌对情绪比对外教更严重,所以对汉民族的整体影响力形成不了合力,尚难以和儒释道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汉族习俗的信仰多神
答:由于认为世上存在着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神灵,所以汉族历来信仰神仙。古代汉族崇拜的神仙众多。对于天,有总管“天道”的神,叫“玉皇大帝”。认为青帝主东,赤帝主南,黄帝主中,白帝主西,黑帝主北。天神中,又有主管男仙的东主公,主管女仙的西王母。对于山水,认为山有山神...

汉族是不是没有自己的信仰
答:有啊,汉族是多神论,所以如果从整体上来讲的话,汉族的信仰是儒家、道家和佛教三位一体的信仰,“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古人的诗歌正说明了这一切。谈到单个的,则有人侧重儒家,有人侧重佛教,有人侧重道家。

道教是本土汉人的宗教么,我就是汉人说说本土道教的所有意义故事_百度...
答:道教是本土汉人的宗教么,我就是汉人说说本土道教的所有意义故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匿名用户 2017-05-24 展开全部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

中国人信仰什么宗教?
答:主要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但是没有特别严格的信仰。大多数的人没有对宗教的信仰,多数是对人物或神话的崇拜,对某家思想的赞同。

再问汉族的宗教信仰
答:中国得宗教里,儒教更普遍一些。儒教有信仰天的。所以,皇帝是天的子,所以必须听天子的话。儒教也是等级分明的,下级决不可违背上级。所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佛教是众生平等的,不大容易为统治者服务。所以,没有儒教流传的广泛。毕竟,你想升官发财,就一定要学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