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dna是什么 作用的dna dna突变和进化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乘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同生物的进化过程不同,是DNA和自然环境不同。
进化,又称演化(evolution),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所谓性状是指基因的表现,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新性状又会因物种迁徙或是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而随着基因在种群中传递。当这些遗传变异受到非随机的自然选择或随机的遗传漂变影响,在种群中变得较为普遍或不再稀有时,就表示发生了进化。简略地说,进化的实质便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是DNA分子中一些含有遗传信息的区域,DNA则是含有四种碱基的长链分子。不同的基因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这些序列以编码形式形成遗传讯息。细胞里的DNA长链会与蛋白质聚集形成一种染色体的构造,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作基因座(locus)。有时基因座上的序列在不同个体之间有所差异,这些各式各样的变化型态称为等位基因(allele)。突变可使基因序列改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当突变发生时,新形成的等位基因可能会影响此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表现型改变。不过单一等位基因对应单一性状的情形较少,多数的性状更为复杂,而且是由许多进行交互作用的基因来控制的。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条件改变了,原先有利的变异可能变得不利,而原先不利的变异可能变得有利。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只是给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突变在作物进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突变是生命过程中DNA复制时核苷酸序列发生错误造成的。突变产生新基因,为选择创造材料,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源泉。自然界生物中突变是经常发生的(详见第四节)。自花授粉作物很少发生突变,杂种或杂合植物发生突变的几率相对较高。自然界发生的突变多数是有害的,中性突变和有益突变的比例各占多少不得而知,可能与环境及性状的详情有关。绝大多数新基因常常在刚出现时便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到下一代便丢失。但是,由于突变有重复性,有些基因会多次出现,每个新基因的结局因环境和基因本身的性质而不同。对生物本身有害的基因,通常一出现就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难以进入下一代。但有时它不是致命的害处,又与某个有益基因紧密连锁,或因突变与选择之间保持着平衡,有害基因也可能低频率地被保留下来。中性基因,大多数在它们出现后很早便丢失。其保留的情况与群体大小和出现频率有关。有利基因,大多数出现以后也会丢失,但它会重复出现,经过若干世代,丢失几次后,在群体中的比例逐渐增加,以至保留下来。基因源中基因的变化带来物种进化。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如下:
1、两者性质不同,基因重组是两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基因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2、基因突变是基因的从无到有,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的是新的基因型。
3、发生的时间不同,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而重新组合;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扩展资料: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 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变异基因。
基因重组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1974年波兰斯吉巴尔斯基(Waclaw Szybalski)称基因重组为合成生物学,1978年他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
基因突变-百度百科
基因重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