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住英、法、俄、德、意、奥、日、美这些国家? 慈禧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这十一个国家...

作者&投稿:匡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以这样记:因日夜熬,饿得没法=英日意奥俄德美法。



日本, 自古称为倭奴。
美国,起初被称为花旗国。
英国,英吉利,只不过这三字都加了一个口字旁(当时的常见作法。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夷人都象张着大口的野兽)。
法国,有“佛兰西”“佛朗思牙”等不同写法。
德国,统一前中国称普鲁士为“布国”,统一后固定了德意志这个称呼。
俄国,清朝初年译为“罗刹”(本人以为是最精妙的译名,音义都十分到位,道出其本质)
意大利,明代称利玛窦为“泰西”国人,后来一度写成“义大利”。
奥地利,曾译作奥斯大马加,不知其来源为何。现译名奥地利显系法文的带有早期色彩(即音节尚简,送气与不送气不分,相近的元音不做仔细区分)的音译,不但与德文原文甚不合,与法文读音也不是很确切。



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英,法,美,德,意,日,俄,奥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英国
  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重新召开三级会议
  背景:(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时间::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三级会议~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光荣革命)

  法国
  导火索:三级会议的召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背景: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 - 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
  天主教高级教士 封建贵族 资产阶级、农民、无产者及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时间:1789年7月14日开始,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为革命的终结。另有观点认为1799年的雾月政变为革命终结的标志。

  美国
  导火索:莱克星顿的枪声
  背景: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时间:1775年波士顿人民在美国莱克星顿与英军交战拉开独立战序幕到1783年英军在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投降

  德国
  第一次王朝战争:对丹麦的战争
  发生于1864年。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达对奥战争。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8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美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得)。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窜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辐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日本
  导火索:黑船事件
  背景: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萨长土肥四强藩合兵。在伏见·鸟羽战役中战胜幕府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于明治天皇,从此日本正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时间: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
  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
  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2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立宪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

  俄国
  导火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3)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4)军事: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
  时间:1861年~

算是,这些是当时世界的主要强国,如果能把这些国家都打趴中国绝对是霸主。但没有如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个笑话,慈禧让各地去北京勤王,最后只有一个省派兵,东南几个省都推举李鸿章,就等慈禧死后了重新建国,结果慈禧没死,最后以赔款告终。

七大国国旗(中,英,美,法,德,俄,日)
答:中国红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

美,英,法,德,俄,日历史国别史?
答:象征美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的 第一枪 三级会议是象征美国的独立 查理王朝到维多利亚王朝时英国是一个封建时期 伊丽莎白女王英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 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法国从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结束了法国的皇室统治普鲁士战争消耗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1886年巴黎公社象征着世界上第一...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答:1900年12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11国公使提出《议和大纲》12条,强迫清政府接受。1901年9月 7日,庆亲王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年是旧历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称为《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其主要...

关于美、英、法、俄、日、瑞士、中、意、德国的政体、国体等,
答:这个问题很复杂 给你一些资料,自己找:世界范围内总共分为:君主制(含议会君主制和君主专制),共和制(含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欧洲:英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议会君主制),法国(总统共和制),德国,意大利(议会共和制)俄罗斯(总统共和制).北美洲:美国,墨西哥(总统共和制),加拿大(议会共和制)南美...

我想问一下有关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国的国别史,最好是...
答:③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④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2、一战期间: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一战胜利。 3、一战后: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

辛丑条约全称?
答:辛丑条约的全称是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所以在西方...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意、德、奥等国,签订了丧权...
答:1901年9月7日,由德、奥、匈、比、西、法、英、意、美、日、荷、俄等国公使组成的外交团,在团长葛络干主持下,于11时在西班牙使馆与中国全权大臣奕匡和李鸿章举行会谈,签署和谈最后议定书,仪式于11时30分结束。 当日,《辛丑条约》正式签订 ...

初中历史各个国家(美、法、俄、英、日、意、德等)社会性质的改变分别...
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英国光荣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国家统一战争。

关于英,法,美,德,日,俄,中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答:英国“殖民帝国主义”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不知道对不对,我背书的,应该有点差别的,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上述国家工业化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些国家的特点有,但是 不能那么简单的描述的,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一次工业...

1900年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哪个国家军队最...
答: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从天津上陆的八国联军,人数共18811人,其中日军最多8000人,俄 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法军800人,奥地利58人,意军53人,德军7000人.参考资料:http://news.hustonline.net/html/2005-7-17/show.aspx?id=6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