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每个境界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菜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种境界,出自他的《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申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



最近,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故弄玄虚地与人讲些为人的道理,把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抬出来唬人,似懂非懂地阐释其中的奥妙。乍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但是当你真想跟他细做探讨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王国维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对他的三重境界也是只知其言不知其出处。

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分别来自三首诗: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分别来自三首诗: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其中第一境界语出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语出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语出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扩展资料
“人生三境界”是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第26则,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劳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一种境界就是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迷茫,于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不安现状的躁动下,我们毅然决定树立信心,确定目标,将以实现。那么此时,我们就应该要登高远望,寻求一个宏伟之志,以寻求大之发展。
第二种境界就是为目标追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是痛苦的,所以欲成大事,你就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在所不惜。
第三种境界,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人只有在不懈努力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也会获得成功,当你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时,不知在什么时候,你寻求千百度,谁知就在你回眸的那一瞬间,就发现,原来她就在前方。这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境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三个境界是什么意思
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其中第一境界语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

我想知道古代代表人生的三种最高境界是那三个
答: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

心境有几种境界
答: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中的人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没有必成之心,完全顺从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当然他不是对于事物规律充分觉解后的自然适应,而是由于对规律的无知无觉,而不能不受自然的支配。 二、功利境界 功利境界中的人,是有着自己的事业心的。但是却以自我需要为中心,很少顾及到社会的需要,当他的目标顺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用点吗
答:第二境界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着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说白了,就是坚持,一种治学严谨的态度。第三境界,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这个,说明你已经一心学习,在某时回收,发现...

创造性的三重境界
答: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 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

国维的文言文
答:3. 【哪位帮我解释一下这句文言文王国维说:“王国维说:“盖人心之 总的说来,人们动不动心,都受到跟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物的影响.只有美好,让人忘记了利与害,让人进入高尚纯洁的境界.尽管处于无奈之中,但是我们有精神趣味与生活价值观念上,以及生活方式上,还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在向上向善之中,我们的人生得到充...

文学三种境界
答:文学三种境界是指:1.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爱情有哪四种境界?
答:国维先将人生三境界总结为三句诗:第一境界是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诗不仅意境优美,还生动准确的描述一个人从迷茫不知何处去,继而有了目标不知疲倦...

【国维】的意思是什么?【国维】是什么意思?
答:【国维】是什么意思? 【国维】的意思是:国维guó wéi 1. 国家的栋梁。 ●汉王充《论衡•恢国》:「皇帝敦德,俊乂在官。第五司空,股肱国维。转谷振赡,民不乏饿,天下慕德,虽危不乱。」按,第五,复姓。 ●第五司空,指第五伦。 2. 国家的法纪。 ●南朝梁江淹《建平...

《宋词》读书笔记
答:还有自徽宗赵佶到易安居士,一个个富有才气词人道出的缕缕情思。 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 国维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乃成就事业之说。然,今吾阅宋词三百,另辟蹊径,从感情方面探寻其三境界。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