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入海排污口不合理怎么解决? 中国将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了吗?

作者&投稿:保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日,国家海洋督察第一批围填海专项督察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6个省区的督察意见已经反馈完毕。记者就海洋督察中出现的有关海洋生态环境情况专访了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相关负责人。

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及人为因素

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海洋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管控力度薄弱,入海排污口排放不达标,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其中,入海河流水质状况较差,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6省(区)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普遍不达标。

具体地说,入海排污口监管不到位。全国共排查出2900余个养殖排污口,环保、渔业和海洋部门均未实施有效监管。全国审批的入海排污口仅570余个,占入海污染源总数的8%。此外,由于入海污染源动态变化快、隐蔽性强,增加了对入海污染源实施监管的难度。

入海排污口不合理设置问题突出。大量排污口设置未执行相关法律和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未综合考虑区域水动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敏感性的特点进行科学选划布局。根据排查结果,全国疑似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近2000个,约占入海污染源总数的1/4,主要位于海洋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海洋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构建“生态+海洋”综合管理模式为指引,制订出台《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台阶、出实效。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制度建设。编制完成《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围填海管控办法》《关于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并经中央深改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督察制度建立实施并开展围填海专项督察。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划定守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强化重要生态区域保护和滨海湿地保护修复。2016年以来,全面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和“生态岛礁”工程。坚持渤海先行,全面开展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工作。坚持严控严管,持续加强资源环境管控。探索建立“多规合一”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首次确立“以海定陆”战略取向,基本建立国家和省级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并推进实施,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海岸带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综合管理新机制。加大海域资源管理和调控力度,转变用海管理模式。制定区域保护特别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四个暂停”,切实降低渤海开发强度。



我国入海污染源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国家海洋局17日在围填海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17年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结果,全国共有陆源入海污染源9600个,这意味着平均2公里海岸线就存在一个污染源。
这次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是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分布,将为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陆源入海污染源首次摸清
根据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初步结果,全国9600个陆源入海污染源中,入海河流740余条,入海排污口7500余个,排涝泄洪口1350余个。
排查显示,从海域分布情况看,东海陆源入海污染源数量最多,为4200余个;南海有3800余个,黄海、渤海分别有960余个、640余个。
长期以来,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为入海排污监管带来极大挑战。此次,国家海洋局完成了各海域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基本摸清入海污染源的情况。
--污染源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陆源入海污染源分布较为密集,在大陆岸线及海岛均广泛分布。污染源类型复杂,除入海河流、排涝泄洪口外,包括入海直排口、排污河、污水海洋工程处置排放口、养殖排污口在内的入海排污口数量众多,占排查污染源总数的78%。
--入海排污口监管不到位。全国共排查出2900余个养殖排污口,环保、渔业和海洋部门均未实施有效监管。结合海洋督察发现,全国审批的入海排污口570余个,仅占入海排污口总数的8%。此外,由于入海污染源动态变化快、隐蔽性强,也增加了对入海污染源实施监管的难度。
--入海排污口不合理设置问题突出。虽然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入海排污口的设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大量排污口设置未执行相关法律和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未综合考虑区域水动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敏感性的特点进行科学选划布局。根据排查结果,全国疑似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近2000个,约占入海排污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主要位于海洋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

近岸海域污染整体上仍较严重
2012年以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呈现出企稳向好的积极趋势。但是,近岸海域污染整体上仍较为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大于3.7万平方公里。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占比均在80%左右。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无明显改善。五年来,监测的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率均低于55%,超过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海洋环境风险仍然突出。赤潮年均爆发次数近60次,浒苔绿潮灾害持续大规模爆发,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局部砂质海岸地区海岸侵蚀加重。
国家海洋督察组针对6省区开展的围填海专项督察情况显示,江苏省陆源入海污染物占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2012年以来,灌河、王港河和栟茶河的河口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常年处于劣四类或四类,三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水质均劣于一类海水水质,长期达不到海洋功能区水质的要求。
海南省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入海问题同样普遍。海口市21条入海河流中,13条为劣V类水质、4条为Ⅳ类水质;文昌市2016年5个入海排污口中4个超标排放,12条入海河流中6条为劣V类水质、5条为V类水质;澄迈县25个入海排污口中19个超标排放,入海排污口治理形势严峻。

据报道,在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指引下,2017年海洋工作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我国将实施最严格围填海管控。

报道称,《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向海洋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近1700亿元,沿海各省份共设立各类海洋产业基金3200亿元;另一方面,在极地深海等新疆域实现了诸多“首次”——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西北航道,雪鹰飞机首次成功降落南极冰盖最高点,首次开展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

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暂停下达2017年地方围填海计划指标,暂停受理和审批区域用海规划,启动“湾长制”试点,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清查。国家海洋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全国首个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探索海陆统筹、以海定陆的海岸带空间用途管制新模式。

在2018年,国家海洋局将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取消区域建设用海、养殖用海规划制度,已批准的,停止执行,制定海域使用权转让等管理办法。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不达标的省份一律不得新申请用海。
希望海洋生态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防治陆原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入海排污口设置,必须符合什么?_百度...
答:3.1污水量预测 3.2主要处理方式 3.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3.4污染物去除要求 3.5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和总量 (四)水域水质保护要求,入河污水对水域水质和水功能区的影响;4.1污水排放影响范围分析 4.2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分析 4.3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4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

现在大海里面都是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当前黑水入海,沿海垃圾和沿海一些地区的洪泛区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公众的临海需求。陆地污染涉及许多方面,例如河流和排入大海的排污口。地点错综复杂,源头难以追踪,需要协调控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难以预防和控制。随着体制改革的实施,原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被纳入生态与环境部...

我国不合理围填海现象十分突出吗?
答:基层执法部门对于政府主导的未批先填项目制止难、查处难、执行难普遍存在;违法填海罚款由地方财政代缴,或者先收缴再返还给违法企业,行政处罚流于形式。三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不力,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督察组排查出的各类陆源入海污染源,与沿海各省报送入海排污口数量差距巨大。

市监测中心开展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工作
答:我中心坚持按照“存在即排查”的原则,采取“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手段,每排查一处入海污染源,均采集了不低于100万像素的现场照片4张和1~2分钟的视频资料作为工作凭证留存,同时采取现场排查数据与历史数据相比较,查缺补漏、剔旧更新,为今后开展海洋环境在线监测布局、入海排污口清理...

如何规范化设置排污口?
答:1、大型排水单位、企业要求每家排水单位、企业在排水开口雨水、污水排水口设置辨识度高的标示牌(材质建议选用价廉、防损的环保型材料)。2、住宅小区及环保设施维修、维护资金难落实的单位。考虑到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排放会存在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业主委员会扯皮等问题,住宅小区排水口应该设置辅助标识牌。3...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哪些
答: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分工,分别负责对入海河口、主要排污口的监测。 第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编制全国环境质量公报所必需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有关部门提供与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有关的资料。 第十六条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

我国入海污染源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答:--入海排污口监管不到位。全国共排查出2900余个养殖排污口,环保、渔业和海洋部门均未实施有效监管。结合海洋督察发现,全国审批的入海排污口570余个,仅占入海排污口总数的8%。此外,由于入海污染源动态变化快、隐蔽性强,也增加了对入海污染源实施监管的难度。--入海排污口不合理设置问题突出。虽然...

怎么判断排污口是入海还是入河
答:从水里看岸上。根据查询澎湃新闻网显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入河入海排污口是指直接或通过管道、沟、渠等排污通道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水的口门,通俗点说是岸上的“企业出厂界排口”,是“从水里看岸上”来判断。

中国环境哪些方面污染最严重?
答:(1)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2)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等。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近期中央密集出出击哪里?
答: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76%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具体来看,2016年全年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5%,91%以上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这无疑是一记警钟。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如果不进行系统性督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