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能普度众生,为什么不能普度自己? 佛祖为什么不用法力普度众生?

作者&投稿:闫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是什么,佛是慈悲的圣哲,是宇宙的悟道者,他不是不能自度,是不愿自度,佛要度尽天下人,方可自度,其实菩萨也是,菩萨是未入佛道的佛,以地藏的地狱不空绝不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普渡众生之前佛已经普度了自己。菩提树下的参悟过后,佛就开始回头看众生了…………

悟道升佛 即为自度。

也有度尽天下人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已经成佛了,还渡什么呢?佛不是六道轮回的众生。

所谓的渡就是把六道轮回的众生渡成佛啊。

自渡才能成佛!
佛本身就已经在岸的另一边了!

为什么观音菩萨 普度众生 不能成佛?那成佛了以后就 不能普度众生了吗?~

阿弥陀佛!师兄,观世音菩萨乃古佛再来,法号正法明如来!只因与我们此娑婆世界因缘巨大,悲念众生苦海沉沦,无有出期,故而倒驾慈航,化现菩萨之身,救渡有缘众生。师兄,许多大菩萨其实都是倒驾慈航,再渡有缘众生。菩萨救渡众生也不一定只化现菩萨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言,应以何身得渡,即化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是我们安立的一个名相,是指的究竟圆满的觉悟者。其实这些倒驾慈航的大菩萨们,早已至佛的究竟圆满境界,但仍发愿救渡有缘众生,亦是过去生悲心愿力积累。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诸佛菩萨!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中,外道也有神通,佛教佛规定制度下是不可以乱用神通的,真悟道的人明白,因果真实乱用神通是没意义的!除非必要的时候佛会显现神通法力,神通不是万能全能的! 佛菩萨的十八神变中有制他神通,意思是佛菩萨,依定自在,能够制伏其它一切具神通者所现的神通,如其所欲,令事成办。所以外道凡夫的神通如果遇到佛或者菩萨罗汉的大神通就没辙了。
  佛陀住世时,印度外道,证得五通的为数不少。对于这些有神通的外道,佛陀往往都是叫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去度化他们。 抵不过业力的神通
  在世间上各种的力量之中,最大的力量并不是神通,而是行为的力量,也就是业的力量。中国有名话叫“在劫难逃”,就是业报难逃的意思。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丝毫也逃避不了。你纵有再大的神通,可是终究敌不过业力。佛教并不以为神通是万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则下,众生的生死祸福,都是出于善恶业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虽大,不可能破坏因果的律则,凡是决定性的重大业报,纵然以佛陀的神通,也不能把局势全部扭转,否则,因果业报的理论,便将无从成立。
目犍连(也称目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神通的运用,确是便于接引众生,可是神通不能违背因果法则,不能胜过业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却是事实。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城,遭到侨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见此情形,也很着急,建议用神通保护他们,佛陀心理虽感到悲痛,但却深知业力不可违,因果不可改,说:“今日宿缘已熟,正可受报。”也就是说业缘成熟了,受报的事是无法用什么来替代的。但经不起目犍连一再请求,释尊也答应试一试。
  释迦世尊于烈日当空之际,预先端坐在军队必将通过道旁一株枯树之下,迎接毗琉璃王,王见佛陀如此,便问:“此处有很多枝叶茂盛的大树,何故坐于枯木之下呢?”
  释尊仅答以:“一切荫不如祖国之荫。”琉璃王知释尊之意,是为保护他的亲族,掉头把军队带了回去。
  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拦琉璃王的大军,但琉璃王逢到佛陀,虽然每次回军,但报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终没有熄灭,到了第四天进攻时,佛知道这是因果造成的劫,了结这个劫的时候已经到了,释尊才放弃了他的努力。
  可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还不能了解到无尽的业报,他想到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于是以神足通飞人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的城内,挑选了五百位优秀的释迦种族,升空用钵把他们摄装起来,再由空中飞出。等到第四天琉璃王的大军攻破了迦毗罗卫城后,目犍连要把那些释种放出来,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佛陀的面前说:“佛陀!我已救出了一部分的释迦种族。”说完打开钵一看,大惊失色,原来钵中藏着的五百位释迦种族变成了一摊血水,无一人存活,这些释迦族人,都是在劫难逃。
  “目犍连!释迦种族宿世业障,不知忏悔,今日要受到此报,虽然是我的族人,神通也是救度不了的呀!”佛陀慈祥的脸上带着无限的伤感回答说。
  结果,破城之后,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唯在佛的弟子舍利弗,以及当时释迦族的统治者,也是毗琉璃王的外祖父——摩诃男的极力设法抢救之下,仅免于杀尽灭绝之殃。
  不过,从佛典的记载中看,释迦族的亡国,是由于释迦族歧视而得的恶果。据说,毗琉璃王的生母,原系释迦族的婢女所生,当时的波斯匿王,以大国君主的身份,命令释迦族遣送一名王女给他为妃子,释迦族不愿如此作,但又不敢违命,结果便以一名聪明美丽的婢女,伪称是释迦族的王女,送给了波斯匿王。事实上,这名婢女,乃是当时释迦族的统治者摩诃男和他的婢子所生,是个混血儿。这个混血的妃子茉利夫人,为波斯匿王生了一个王子,即是后来的琉璃王。琉璃太子八岁时,奉父王波斯匿王之命,到射术著名的迦毗罗卫国学习射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知道太子是出生低微的婢女末利所生之后,禁止太子进入神圣讲堂,并命令他离开返国,凡是太子曾经踏足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净土,以免污蔑圣地。太子受此耻辱盛怒,立誓:“将来我成为国王时,一定消灭释迦族。”
  这只是今生的缘起,琉璃王诛释种也是过去生的因果。很久以前,迦毗罗卫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被村人取啖,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那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卫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当时佛头痛了三天。
  目犍连尊者经过这件事,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法则不可违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就是神通不敌业力的明证。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无法扭转业报的力量,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力量也无可奈何!这说明神通还是有其极限性,强大的共业及定业是难以改变的。只有用两种方法,可以改变命运:一为被动的受报,一为主动的还报(还债)。
  神通毕竟只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是一时的方便,并非究竟佛法,神通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因为神通是不能违背因果的,所以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个人也无法拯救母亲脱离地狱之苦。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广大无边,于每天二六时中,常以神足通遨游十方法界,方便度众,其中也常下地狱幽冥度鬼道众生。
  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以天眼通看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咽喉像针似的细小,皮骨联结在一起,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急忙就用自己的钵盂,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迫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由于恶业受报的缘故,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
  目犍连尊者虽然神通法力无边,但还是无法用神通之力来解脱亲生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难。所以他带着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要如何才能度其亡母之鬼道苦难。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说,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瞠邪恶,戏弄众生,且至临终前都不知忏悔消业,死后直堕饿鬼道中受此苦报。你的孝心虽令天神地只感动,但因你生母之罪太重,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陀于是指示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乃安居结束之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并且七世父母也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
  就连目犍连尊者这样具有大神通之力,尚难以承担亲生母亲所受之饿鬼道苦报,最后还承蒙佛陀教导及开示,以僧众及十方佛菩萨之功德力,回向其生母,方才令其生母超拔一劫的“饿鬼道”之苦难。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以其功德能超荐七世父母的罪业。因此,凡我学佛弟子,皆应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虔修功德,广作法事,以利益超拔自己累世的祖先、父母。这也是佛教年年七月普度法会的由来。
  但现在每逢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讹为拜神祭鬼之日,众生不但不造福因,更大杀牲畜,拜祭鬼神,实在毫无意义!并且将这最吉祥、有利于众生尽孝思、种福德的大好吉月误讹为凶煞月,真是辜负佛陀及目犍连尊者的慈悲了。
  目犍连依仗着他上天人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但佛陀知道一个事实,以目犍连的神通助其宣化固好,但目犍连运用神通的结果,不能胜过业报,个人所造作的业力要了,就是有神通,也不会不死。
  目犍连尊者本身虽然神通广大,飞行自在,曾经深入到地狱拯救母亲,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外道用石头击毙。由于他对佛陀教法的热心宣扬,遭到外道们的嫉妒。外道对于佛陀没办法,但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有一次在弘扬佛法的途中,经过伊私阁梨山下,被当时的裸形外道看到,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想要打死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目犍连无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酱。
  弟子们愤愤不平之余,更感到百思不解,这么一位具足大神通力的长者,居然如此容易地被外道用一块石头就打死了,大家集合起来请问佛陀。
  佛陀没有像诸比丘那么激动,佛陀很安详地告诉大家道:“目犍连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对抗,而是因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毗罗卫国时,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敌不过业力,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目犍连过去生中,以捕鱼为业,不知有多少生命为他冤屈而死。他有大神通力,他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过去生中因捕鱼,杀生的业是要了结的。”
  佛陀告诉弟子,最后身的菩萨或最后身的罗汉从此以后,是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约束和苦难的左右,因此,必须要把无始以来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业全部清理偿还。因而佛的弟子证得阿罗汉以后,有受报记录的十分之多,如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也是被人活活打死。
  又如迦留陀夷也是被人打死并埋在粪坑中。他本性好色多欲,后来在舍利弗尊者的教诫之下,发勇猛心,终于证阿罗汉果。证果之后,他又发心要度干家证人圣果;终于度到第一千家时,他便被人打死了,并且将他的尸体,埋在粪坑里。那是因为那家的一个女人与外人私通,而被迦留陀夷撞见了,唯恐他会张扬出去,所以把他活活打死了。他虽证到了四果,但此乃系往昔的业报,正像目犍连尊者一样,虽称神通第一,仍不免死于外道之手。
  佛的神通可谓最大了,但他成佛以后也要受报,据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大庭广众中为众说法时,有个叫孙陀利的妇女腆着大肚子指责释迦牟尼佛与她发生了性关系后又抛弃了她,引起了大众的骚动,后来查明,是一伙反对者雇用一个妓女,把木盆扣在肚子上,有意来诽谤释迦牟尼佛;还有一次,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失败后,十分气愤。有一次见释迦牟尼佛在鹫峰脚下,便从山上推下一块大石头,企图砸死佛陀。佛陀虽然避开了,但溅起的小石片仍刺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趾,流出血来;还有如风寒而背痛,以释迦族遭受灭亡而头痛;临涅盘前因误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绞等等。在《佛说兴起行经》说到,佛陀成佛后所遇到的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很多世以前也做了对不起他们的事。说明因果报应的理法是天地间的绝对法则,是绝对公正的,任何人概不能免。初成佛时,虽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烦恼的困扰和苦乐的影响,但是他在没有进入称为无余涅盘之前的身体,还是在人间活动,还是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还要承受一些细小的果报。世间也有许多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乘愿来到世间救济众生,也受种种折磨,不过那是化现,不是受报。
  俗话说:“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不要以为神通是万能的,有了神通就可以万事无恐。神通不是“万能”的,对于众生和自己的苦难,不一定能帮得上忙。特别在业力之前,神通根本派不上用场,尽管有了神通,还是逃不出轮回的罗网。过去,佛在世时,有外道仙人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就运用神通躲在太空中,结果时间一到,依然坠地而死。依佛陀的教法,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佛法讲因果法则,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无法运用神通违背业果的。
  佛门也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对方伤害你是果报,果之前一定有因;如果真正觉悟到这一点,我们对别人给我们的不如意应该做还债想,这一笔债务还了,再也没事了。中国译经大师安世高,在中国还了两次命债,《高僧传》记载得很清楚,他有神通、有他心通,有能力躲过,不跟冤家债主见面,对方害不了他。但是,他还故意到那个地方去被对方打死,还了命债。下次投胎到人间,再去跟他见面,两人冤债解除,变成好朋友,当然,这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凡人可以做到的是,对伤害自己的人,多行忍辱,做还债想;对个人本身的坎坷命运,应该真心发露忏悔,向上向善,也能改变业力,重业轻报,乃至抵消果报。这个原理就像一杯盐水注入大量的清水,可以冲淡咸味一样。如果把这杯水倒到河里,那就成了淡水了。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教人修行、忏悔等才能得究竟解脱的原因,佛以他的大智慧知道众生的灾难痛苦都是业果现前的关系,只有通过修行忏悔方可消除业障,向真正的解脱道迈进。

按照佛教说的人成佛没有欲念那佛菩萨为什么还会有普渡众生的想法
答:佛菩萨在因地修行都发普度众生的大愿,成佛酬愿,离欲才能普度众生。有欲就有分别执着,只度自己喜欢的如何能普度。上善若水没有欲念,才能利于一切众生。阿弥陀佛!

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
答:成佛之后,便不度众生,无众生可度,只是众生自度,以其善根、福德、因缘的多少,而能感得佛与菩萨的化现而做救济;那是众生心中的佛与菩萨,不是佛与菩萨的本身。而菩萨就是佛的法性的显性表现,菩萨不能像佛那样光明周遍一切,但是菩萨可以用嘴传法,用行动表示,以什么身体显现给世人,都是去显渡...

普度众生和普渡众生有什么区别都对吗
答:“普度众生”是说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如《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中说:“到后门口高声叫道:‘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过去曾有“普渡众生”的写法,但甚少,现在一般不这样写。写成“普度众生”不仅跟古代习惯写法相一致,也跟现在的语文工具书“度”的释义相一致。因此,应写“普度...

如果行菩萨道.但要怎样才能普渡众生呢?请您指点迷津
答:先要真有智慧,不然自己的见解都是错的,再去引导其他众生就会误导一大片。然后不要做作,要随缘,切不可以强求。逼别人接受是没有用的,而且容易适得其反,要有善巧方便。要从对方的角度多思量,而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去强迫。最后,只要是不断的这样去做,到底度了多少众生何必计较呢?要知道众生都是...

高僧普渡众生的普度指什么呢?
答:渡”到彼岸。出 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示 例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也不是惩恶劝善。”...

所谓 普渡众生 是大乘的理念吗
答:「老师!有什幺两难的诡辩术,可以论败沙门瞿昙,让他哑口无言?」「你先问沙门瞿昙,看他是不是要普渡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也赞叹能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的人。如果他回答『不』,那就嘲笑他跟平凡的愚夫没什幺不同。如果他回答『是』,那就质疑他,为何只对一些人说法,不对一切众生说法...

末法时期如何修行才能成佛?又怎么才能普度众生?
答:只要老实念佛,肯切发愿求生净土就能今生往生净土不退成佛。度自己很重要,如果自己没有得度,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去度人很难让人信服,而且影响自己成佛。度众生的方法,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劝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成佛,我们也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个不会有错的,因为我们...

谁能给解释下《普渡众生》的意思?
答:普度众生 是佛教中大乘的核心思想,就是自己成道只是小道,要成大道就必须帮助众生得道,在佛教中称为“渡”(其实中国的道家也有此思想),渡到哪?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作“彼岸”,我们人所处的是此岸,菩萨和佛的境界一个大的范围称作彼岸。凡是成菩萨成佛的任务是帮助众生“渡”到彼岸。请参阅...

道家为什么不讲普渡众生?
答:道家主要是讲求无为而治以符合万物之根本——‘道’后来的道教么主要讲求自己修行,长生不老,飞天成仙~~自己落得自在就好,不大管众生的。。。当然也偶尔有吃饱了没事干的神仙下凡来渡人成仙。。但算绝对少数

为何佛教教导大家无欲无求,但是法师本身又要有追求去普渡众生?
答:佛教大乘修行中讲究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是因为众生不安于种种好坏的境遇,心如野马,并在这些顺逆境中不断的贪求,带来恶的果报,菩萨具备大悲心和智慧,智慧使他们能够明白实相,大悲使他们能够帮助众生明白实相,使众生能够得到好的果报,幸福的甚至解脱的乃至成为等正觉的果报。悲智是成为菩萨必须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