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五个主要故事 简介 红楼梦主要故事简介

作者&投稿:谯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宝玉摔玉

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觉唯独自己有玉,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显示出他的叛逆的性格。

2、黛玉葬花

林黛玉葬花是因为怜花惜花。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是用花来比喻她自己的处境,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的样子。

体弱多病的她,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青春,爱惜自己的生命。

3、袭人众醉独醒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我们总能在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一进: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当年他祖上也曾作过小官,因而认识王夫人之父,为贪图王府的权势就认了宗。其后,狗儿的祖父过逝了,家道中落,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二进: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三进: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了。

5、宝钗扑蝶

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寻找别的姐妹去,这时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起舞,宝钗遂取出扇子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

引得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滴翠亭,听到有人说男女私下交换手帕的事害怕被发现,就故意说在追赶刚在附近的黛玉,躲开了自己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我有现成的十个故事分享:
第一集 宝黛初会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有一块"通灵宝玉",合家称奇。一周岁时,父贾政试其志,桌上摆满官印、金银、四书五经等,让宝玉抓,结果宝玉抓的是脂粉钗环。贾政大失所望,怕他将来是个酒色之徒。
十余年后,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二嫂子凤姐(王熙凤)给他戴上玉,说"这富贵家业就指望你这个命根子呢!"

第二集 金陵命案
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与书生冯渊争夺一个被拐卖的女孩英莲,薛蟠竟把冯渊打死。案子落到应天府贾雨村手上。雨村闻说凶犯乃是荣国府贾政的外甥,而自己得官正靠贾政的帮助,于是徇私舞弊,将薛蟠作个"暴病而亡"结案,予以开脱。
英莲到了薛家,处处受到薛宝钗的照顾、保护,并将她改名香菱,带在自己身边。薛家为避命案,全家来到贾府。宝玉感到热闹、高兴。宝钗身上戴有个金锁,与宝玉的奇玉恰好是一对。黛玉见到,心里一惊,更觉孤单。

第三集 元妃省亲
贾政的大女儿元春入宫多年,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上头靠着皇帝亲,脚下踩着庄稼人"。乌庄头进献地租和山珍海味堆满院子,贾珍仍不满足。凤姐派贾蓉、贾蔷采办金银器皿、戏班女子,自捞好处。铺金淌银鼎盛时,那知日后灾祸至。
元宵节元妃省亲归来,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宝玉见了阔别七年的大姐,洒泪痛诉思念情,牵衣顿足不让走。

第四集 凤姐弄权
刘姥姥日子艰难,到贾府来攀亲。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姥姥感激不尽。
凤姐受馒头庵老尼静虚之托,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
贾赦看中石呆子祖传的二十把古扇,石呆子千金不卖,贾赦为此而病。凤姐又通过调任保定府的贾雨村,将石呆子下牢,把古扇弄到手。贾琏却不以为然,认为"弄得人家倾家荡产,也算不得本领。"贾赦怒起,把儿子贾琏痛打一顿。

第五集 可卿自缢
很多姑娘都爱慕宝玉,其中也有贾蓉的妻子秦可卿。有天,宝玉在可卿房中午睡,梦中游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姑,竟介绍可卿与宝玉作了儿女之事。
公公贾珍早欲占有可卿,终于奸污了她。可卿忍辱吞声,叹息着"所爱所恨不由人,淫威之下过此生"。有天婢女瑞珠送药,惊见贾珍与可卿同睡,慌忙逃避。秦可卿羞于人世,自缢于天香楼上。后来贾珍欲灭口遮丑,瑞珠只得触柱而死。贾珍等竟说瑞珠是义婢殉主。

第六集 偷读"西厢"
得元妃旨意,宝玉和黛玉、宝钗以及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宝玉进入了自由天地。而贾政却要他死读八股、祭祀宗庙、送往迎来等等,他厌恶极了,于是阳奉阴违。僮儿焙茗给他弄来禁书《西厢记》,宝玉欣喜若狂。他和黛玉一起在沁芳桥畔幽避之处偷读着《西厢记》,戏借西厢之恋,吐露心中之情,宝黛两人心田从此萌生爱苗。

第七集 欢喜冤家
黛玉是"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她开始不放心宝钗,因为有金锁配宝玉之说。由于不放心,常常妒忌、伤心、落泪、生闷气,跟宝玉一忽儿笑,一忽儿恼。当听到张道士替宝玉提亲时,她和宝玉又吵又闹,直吵到一个恨得砸玉,一个伤心得剪惠。贾母听到,叹说"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宝钗劝宝玉要学些"仕途经济",宝玉反感,对袭人说:"林姑娘从来没说过这些混帐话!"这话恰被黛玉背地听到,感动不已。

第八集 龄官画蔷
宝玉看到家里以戏班子中的龄官在地上画字,画来画去是个"蔷"字,才知龄官和带戏班的贾啬相爱。
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结交,琪官出逃,宝玉送别于破庙中。戏班中另一旦角原是琪官的师妹,闻听忠顺亲王府已知琪官匿于紫檀保,欲去缉拿。琪官师妹女扮男装去通知琪官逃避。偏巧贾母等要看戏,戏班子焦急万分,宝玉闻知,代琪官师妹扮了旦角串了戏,其行为险闻大祸,但终于使琪官师妹赶到了紫檀堡。
贾蔷揭发琪官事件有功,得娶王妃侄女为妻。他成亲那天,龄官郁郁而死。

第九集 金钏投井
宝玉在王夫人房中和丫环金钏互开玩笑,被王夫人见了,将金钏一个巴掌后撵出府去。金钏受不住众人叽嘲父母骂,含冤投井而死。
宝钗捐丧葬衣讨好、劝慰王夫人。但过井边时,又同情金钏之死。王夫人让玉钏顶替姐姐金钏的位子,给双份月银。她逼死人还表现出菩萨心肠。

第十集 宝玉被笞
忠顺亲王府来向宝玉索要出逃的琪官,加上贾环进谗说宝玉强奸金钏,金钏才投井的,并说宝玉不仅与戏子为伍,还自当戏子串过戏。贾政积忿迸发,毒打宝玉。宝钗来探病送药,说"早听人一句,也不至有今日"!
黛玉哭肿了眼睛,泪眼立于床前。宝玉则说:"我就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梦中还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宝玉大了,让他离开这些女孩子们。王夫人大为欣赏,把宝玉交托给她。晴雯受宝玉差遣送旧帕给黛玉,黛玉理解送帕之意,在帕上题诗寄情。

1、宝玉摔玉
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觉唯独自己有玉,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显示出他的叛逆的性格。
2、黛玉葬花
林黛玉葬花是因为怜花惜花。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是用花来比喻她自己的处境,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的样子。
体弱多病的她,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青春,爱惜自己的生命。
3、袭人众醉独醒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我们总能在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一进: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当年他祖上也曾作过小官,因而认识王夫人之父,为贪图王府的权势就认了宗。其后,狗儿的祖父过逝了,家道中落,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二进: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三进: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了。
5、宝钗扑蝶
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寻找别的姐妹去,这时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起舞,宝钗遂取出扇子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
引得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滴翠亭,听到有人说男女私下交换手帕的事害怕被发现,就故意说在追赶刚在附近的黛玉,躲开了自己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编辑于 2019-04-10

1.宝玉摔玉
2.黛玉葬花
3.袭人众醉独醒
4.宝钗扑蝶
请采纳!

中央音乐学院

红楼梦中5个故事情节的概括~

1、“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也就是“还泪”的故事。(见第一回)
2、“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见第三回)
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见第六回)
4、凤姐弄权铁槛寺: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王熙凤要他出了三千两银子,后叫家丁来旺儿假托贾琏名义,修书一封,把此事办了。(见十五回)
5、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可以回家省亲。贾家花了大把银子盖了省亲别院,待元妃省亲,元妃见了亲人,游了园子,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黛玉帮贾宝玉作了一首,得到元妃赞赏。(见十七回)
6、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7、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情节,实在是美。(见二十七回)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