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质灾害?

作者&投稿:壬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5.1 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划分的判别特征

地面塌陷主要分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1)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是存在开启的岩溶洞隙,并且其沉积物盖层为厚度不大的未固结物,以及有水活动的动力条件。

我国云贵高原及华南丘陵、盆地、平原区可溶岩连片分布,岩溶发育,塌陷集中,是我国岩溶塌陷灾害最多、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湘、桂丘陵盆地地区,广泛分布着连续型纯碳酸盐岩,现代岩溶作用强烈,发育有溶洞、溶槽、地下暗河、落水洞、竖井、天生桥等。岩溶塌陷以土层塌陷为主,并有少量基岩塌陷。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在土层较薄、地下岩溶发育、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峰丛谷地、峰林平原、丘陵盆地、河谷阶地地带,主要为矿坑排水和抽汲地下水引起。云贵高原以岩溶洼地、盆地为主,贵阳一带为峰林平原,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水位多在基岩面及其附近波动,除自然塌陷外,多由抽水及水库蓄水引起。

连续分布、质纯层厚的碳酸盐岩,是岩溶形成与发育的有利条件。我国北方地区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岩层厚、质纯,岩溶十分发育,在太行、吕梁、燕山山地,上部覆盖有煤系地层,局部为第三纪砂砾岩和第四纪黄土,在太行山隆起褶皱带和边缘山前地带,发育大量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的重要地质灾害;现代岩溶塌陷主要发育在丘陵平原的浅覆盖岩溶区。

薄层的或具有白云质或硅质、泥质夹层或互层型及不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般岩溶发育较差,不易形成岩溶塌陷。

(2)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是由于矿体(层)被采空、覆岩破坏所引起的。当地下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在自重力及其上覆岩层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移动和弯曲,进而产生断裂、离层。当开采范围足够大时,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在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盆地。采空塌陷分布在我国各地的矿山及其周围地区,以煤矿塌陷最为突出。

表4.6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划分的判别特征。

4.5.2 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及各区的特征简述

根据上述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划分的判别特征,对全国地面塌陷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其结果如图4.3及表4.7所示。

图4.3 全国地面塌易发程度图

图4.3 全国地面塌易发程度图

表4.6 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划分的判别特征

表4.7 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一览表

4.5.2.1 地面塌陷高易发区

(1)济、徐、淮丘陵平原地面塌陷高易发区(H1)

包括莱芜、枣庄、泰安、临沂,豫东永城煤田,苏北徐州等。

该地区岩溶发育中等至强烈,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30m。

该地区采空塌陷面积大于518.86km2,最大塌陷深度达12.5m;岩溶塌陷多于621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7500万元。

(2)晋中南地面塌陷高易发区(H2)

包括山西各类矿山的采空区。

该地区可溶岩主要为寒武、奥陶纪灰岩,岩溶发育强烈。上部覆盖有煤系地层,局部覆盖有第三系砂、砾岩与第四系黄土,地处新构造强烈活动区,岩性疏松多空洞,导水性强,易于突水。

该地区以采空塌陷为主,塌陷面积为529.14k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于33117.3万元。

(3)华南丘陵盆地地面塌陷高易发区(H3)

包括安徽和江苏境内的长江中下游沿江丘陵平原,浙江西部,湖北大冶、黄石、阳新、鄂州、通山、通城等市(县)。赣中山前平原盆地,湘中南、桂西、桂北和粤北丘陵盆地。

该区海拔小于200m,主要是峰林平原、丘陵盆地,分布连续型纯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强烈,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30m,长江中下游沿江丘陵平原覆盖层厚度为10~80m。地下水位埋藏浅。

该地区岩溶塌陷普遍发育并且严重,多于3330处,塌陷坑超过22000个,主要分布于峰林平原及盆地中,为矿坑排水和抽汲地下水所引起。广西最大塌陷群在忻城县,其面积为5.5km2。强发育区塌陷坑密度在500~1000个/km2之间。

(4)渝东、鄂西山地地面塌陷高易发区(H4)

包括四川东部,重庆东北和东南部,鄂西地区。

该区地面塌陷主要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灰岩、大理岩分布区。

(5)云贵高原地面塌陷高易发区(H5)

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的煤矿山,贵阳、黔南等地的磷矿山,遵义、铜仁等地的汞矿山地区。

该地区海拔大于1000m,洼地、盆地较多,贵阳一带呈峰林平原,岩溶发育强烈。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0~30m,在断陷盆地内厚达100m以上。地下水埋藏浅,多在基岩面以上及其附近波动。

该地区塌陷普遍,已发现约2050处,塌陷坑超过25000个,除自然塌陷外,多为抽水及水库蓄水所引起。水城盆地因抽取地下水曾产生1800余处塌陷坑,盆地内塌陷密度为268处/km2。昆明市地面岩溶塌陷区总面积为5.51km2

4.5.2.2 地面塌陷中易发区

(1)东北丘陵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1)

包括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伊春等地,吉林中部。

该地区山地海拔大于500m,可溶岩分布和出露较少,主要是一些元古界及寒武系、二叠系燧石灰岩、泥灰岩,岩溶发育微弱。主要为采空塌陷。

该地区地面塌陷零星分布,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塌陷面积为500km2

(2)燕山、太行、伏牛山山前丘陵平原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2)

包括辽东半岛丘陵及山前的抚顺、阜新、铁法、本溪、北票、南票、沈北等煤田开采区。北京西部房山区、门头沟区,吕梁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区,太行山、中条山区及周边丘陵区,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矿山采空区易发地面塌陷。

该地区岩溶发育中等至强烈,该地区碳酸盐岩主要以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为主。局部连片,岩溶发育微弱至中等,第四系盖层厚度在10~50m之间。

该地区有岩溶塌陷7处,塌陷坑300个以上;陷落柱3处,80个。主要为抽汲岩溶地下水引起,其次为地震塌陷和矿坑排水所引起。该区塌陷点少,但较集中。在平顶山、焦作、鹤壁、济源、义马、永城等矿区的采空塌陷有32处,塌陷面积162.13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3839万元。

(3)华南丘陵盆地平原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3)

包括湖南西北和中南,江西萍乡—丰城、乐平、景德镇、瑞昌—九江、永新—安福、吉安及赣南岩溶盆地等覆盖型岩溶区,以及煤、钨、铜等矿区,浙江西部淳安—开化、安吉—临安,浙江中部东阳市等,以及粤北等地区。

该地区碳酸盐岩零星分布,岩溶发育程度不一:湖南一般强烈至中等,赣东—杭州一般中等至微弱。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地下水位一般较浅。以岩溶塌陷为主。

(4)秦巴山地丘陵谷地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4)

包括陕南地区。

该地区出露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微弱。

有个别成因不明的塌陷。

(5)川、滇高中山地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5)

包括川西高原高山峡谷,滇东北,金沙江中下游、怒江中游、元江下游、澜沧江中游,李仙江等地区。

该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切割强烈,呈中山峡谷岩溶地貌,出露的可溶岩地层较全,岩溶发育微弱至中等,局部强烈。

该地区已有塌陷17处,166个塌陷坑,多为自然塌陷和水库蓄水引起。

(6)天山及准噶尔西部低山丘陵地面塌陷中易发区(M6)

包括天山南麓及北麓和准噶尔西部山地低山丘陵含煤带。

新构造运动使天山上升强烈,断裂发育,变质岩和岩浆岩分布广泛,第四纪堆积物丰富,山麓地带还有黄土分布。并分布有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地层。

该地区以采空塌陷为主,有塌陷48处。

4.5.2.3 地面塌陷低易发区

(1)东部平原山地地面塌陷低易发区(L1)

包括东北山地、平原和华北平原。

该地区山地海拔大于500m,平原海拔小于200m,可溶岩分布和出露面积较少,主要是一些元古界及寒武系、二叠系石灰岩、泥灰岩,岩溶发育微弱。该区被第四系土层大面积覆盖,厚度一般大于100m,可溶岩埋藏较深。

岩溶塌陷较少。

(2)中部高原、山地、盆地地面塌陷低易发区(L2)

陕、甘、宁、蒙山地高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

该地区可溶岩零星分布,在燕山山脉一带有少量出露,岩溶发育微弱。

该地区基本上无塌陷发生。

(3)西部高原、台地、盆地地面塌陷低易发区(L3)

主要为青藏高原、内蒙古台地和新疆、青海沙漠盆地。该地区海拔一般在2000m以上,沙漠盆地海拔一般也在1000m以上。该区西南部为较完整的高原面,多湖盆;东部及西北部切割强烈,呈高差极大的深谷。该区主要出露古生界、中生界的碳酸盐岩。现代剥蚀作用以物理风化、冻融和重力作用为主,岩溶作用极微弱。

该地区目前基本上无塌陷发生。



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等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地质事件。



~

地质灾害指的是什么
答:地质灾害指的是在自然、人为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常见的地质灾害可分为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崩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等。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在地质学中,什么叫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 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 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

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

地质灾害是什么意思
答: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

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2、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

地质灾害是什么地质灾害是啥
答: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2、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和...

地质灾害指的是什么 地质灾害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1、地质灾害指的是在自然、人为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常见的地质灾害可分为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崩塌、水士流失、土地沙漠化、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等。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

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这种现象被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